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保險學(第2版)
  • 劉永剛
  • 7397字
  • 2020-09-08 17:07:48

第一節 風 險 概 述

風險是促使保險產生和推動保險發展的根源和動力,一個沒有風險的世界是枯燥乏味、死氣沉沉的,當然也就不需要保險了。那么風險到底是什么呢?

思考與討論

讀者可從個人、家庭、企業、社會和國家的角度來例舉一些你認為存在風險的例子。

一、風險的含義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經常提到風險一詞。比如人們談論的投資風險、人身風險、財產風險、市場風險等,與風險有關的詞語與事物比比皆是。那么,究竟什么是風險呢?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回答,不同的人對風險也有不同的理解。

風險是指某種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在人們從事某種活動或者對某件事情作出決策時,未來的結果都可能是不確定的,從而導致某種事件的發生或不發生。從廣義上講,只要某一事件的發生存在著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可能,那么就可以認為該事件存在著風險。從狹義的角度來講,風險僅指損失發生的不確定性。具體來說,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發生與否的不確定,二是發生時間的不確定,三是發生時導致的結果不確定。

思考與討論

死亡對于人類而言應該是一個確定事件,那么死亡是否是人類所面臨的風險呢?

補充閱讀

有關風險的主要學說

究竟什么是風險?由于各類研究的角度以及實踐中所需結果的不同,在國內外學術界尚無統一的意見。歸納起來,關于風險的學說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風險客觀說

持風險客觀說的學者認為風險是客觀存在的損失的不確定性。現實論或實證論者都是持這一觀點的。因為風險客觀存在,所以它是可以預測的。在對風險事故進行觀察的基礎上,可以用統計觀點以客觀概率對這種不確定性加以定義并測度其大小,而且所有結果都以金錢來計價。保險精算、流行病學和安全工程領域的風險概念都屬于這一學派。經濟學與財務理論的風險概念與此稍有不同,在這一領域中,許多結果并不是以絕對的金錢來計價,而是以效用損失或效用收益來代替實際損失或實際收益。但效用值也是以等值金錢來衡量的,所以,與后面提到的風險主觀說和風險因素結合說兩個學說相比,仍然偏向此學說,因此也可以將其歸在這一類。

二、風險主觀說

風險主觀說并不否認風險的不確定性,但認為個人對未來的不確定性的認識與估計會同個人的知識、經驗、精神和心理狀態有關,不同的人面對相同的事物時會有不同的判斷,因此,所謂風險的不確定性是來自主觀的。心理學、社會學、文化人類學與哲學等領域的學者都持這一觀點。其中,心理學仍保留實證論者的思維,認為風險可用個人主觀信念強度來測度;而社會學、文化人類學和哲學則采用相對論者的思維,認為風險不是測度的問題,而是形成過程的問題。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人文學者就對風險客觀說提出異議。他們指出了客觀說存在兩個主要問題:首先,有些方面的客觀是相對的,其中的主觀判斷成分難以避免;其次,人們在進行風險評估時勢必要加入自身的價值觀與偏好。例如,同一種損失,對于不同財富的人來說感覺可能不同。這樣,在風險評估這一階段就不存在絕對的客觀。由此看出,風險主觀說的思維更貼近于實際決策,這種觀點會日益受到重視。

三、風險因素結合說

該學說著眼于風險產生的原因與結果,認為人類的行為是風險事故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正是由于人類及其財產的存在,風險事故才會造成損失,才能稱為風險。因此,“風險是每個人和風險因素的結合體”,災害的發生及其后果與人為因素有著極為復雜的互動關系。該學說并不強調風險的客觀性或主觀性,事實上,這一學派有學者認為風險是客觀存在的,也有持風險主觀說的學者,所以嚴格來說,這一學說和前面兩個學說不是并列的,而是交叉在一起的。

二、風險的構成要素

一般來說,風險的構成要素主要包括風險因素、風險事故和損失三個方面。

(一)風險因素

風險因素是指促使某一特定風險發生,或者增加風險發生的可能性,或者擴大損失程度的原因及條件。風險因素是風險事故發生的潛在原因,是造成損失的間接原因。風險因素又通常表現為物質風險因素、道德風險因素和心理風險因素。

1.物質風險因素

物質風險因素是指那些影響損失概率和損失程度的物理條件或因素,如心臟的物理功能、建筑物所處的位置、建筑物的建筑結構與等級、汽車的剎車系統等,當以上物質的物理功能不健全時,就有可能發生風險。

2.道德風險因素

道德風險因素是與人的品德修養有關的無形因素,即由于人們的不誠實、不正直或不軌企圖,故意促使事故的發生,以致引起財產損失或人身傷害的因素,如盜竊、搶劫、縱火等行為。對于在高速公路上駕駛汽車的司機來說,故意違反交通規則就屬于道德風險因素;對于一個投保了財產保險的投保人來說,虛報了財產標的物的價值,或者對與自身沒有任何利害關系的標的物進行投保等,都屬于道德風險因素。

思考與討論

你能根據上面的內容再舉一些現實生活中各種與風險因素相關的例子嗎?

3.心理風險因素

心理風險因素是與人的心理有關的無形的因素,即由于人們的疏忽或過失以及主觀上不注意、不關心,致使風險事故發生的機會增加或擴大損失嚴重性的因素。心理風險因素雖然也是無形的,但與道德風險因素不同的是,它是與人的心理有關的,由于人們的疏忽或過失,以致增加風險事故發生的機會或擴大損失程度的因素,并不是故意的行為。例如,不能根據天氣的冷暖變化增減衣物,致使其患感冒的概率增加;駕駛員在駕駛過程中走神,就會增加交通事故的可能性;購買保險以后放松對標的物的責任感等行為,致使發生風險事故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等,這些都屬于典型的心理風險因素。

道德風險因素與心理風險因素均與人的行為有關,所以也常將二者合并稱為人為風險因素。由于無形風險因素看不見、摸不著,具有很大的隱蔽性,往往可以隱藏很長時間,所以在許多情況下,等到人們發現了,已經釀成了巨大的損失。

(二)風險事故

風險事故是指造成財產損失或人身傷害的偶發事件,是造成損失的直接或外在原因。也就是說,只有風險事故的發生,才會導致損失的出現。例如,汽車的剎車系統失靈,可能導致車禍的發生,車禍則可能導致車損人傷的結果。其中,剎車系統的失靈是風險因素,因其只是一種可能發生的原因,而車禍則是風險事故,它已經由風險因素的可能性轉化為風險事故的現實性。如果只是發生了剎車的失靈而沒有車禍的發生,就不會造成車輛的損失或人身的傷害。

思考與討論

試討論,風險因素與風險事故之間存在著什么樣的關系?

(三)損失

在風險管理中,損失是指非故意、非預期、非計劃的經濟價值的減少,即經濟損失。顯然,它包含兩方面的含義,一方面,損失是經濟損失,即必須能以貨幣來衡量。當然,有許多損失是無法用貨幣來衡量的。例如親人去世,誰也無法計算出其家人在精神上所受到的打擊和痛苦是多少人民幣。盡管如此,在衡量人身傷害時,還可從由此引起的對本人及家庭產生的經濟困難或其對社會所創造經濟價值的能力減少的角度來給出一個貨幣衡量的評價。另一方面,損失是非故意、非預期、非計劃的。上述兩方面缺一不可。如折舊,雖然是經濟價值的減少,但它是固定資產自然而有計劃的經濟價值的減少,不符合第二個條件,不在這里所討論的損失之列。

思考與討論

舉出有關損失的事例,再由其他同學分析損失的各種可能形態。

在保險實務中,通常將損失分為兩種形態,即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所謂直接損失,是指風險事故導致的財產本身損失和人身傷害,也可稱為實質損失;所謂間接損失,是指由直接損失引起的其他損失,包括額外費用損失、收入損失和責任損失等。在有些情況下,間接損失的金額非常大,有時甚至會超過直接損失。

從風險因素、風險事故與損失三者之間的關系來看,風險因素引發了風險事故,而風險事故則導致了損失的發生。也就是說,風險因素只是風險事故產生并造成損失的可能性或使這種可能性增加的條件,它并不直接導致損失,只有通過風險事故這個媒介才產生損失。但是,對于某一特定事件,在一定的條件下,風險因素可能是造成損失的直接原因,則它就是引起損失的風險事故;而在其他條件下,可能是造成損失的間接原因,則它就是風險因素。如因下冰雹使得路滑而發生車禍,造成人員傷害,這時冰雹是風險因素,車禍才是風險事故;若冰雹直接砸傷行人,則它是風險事故。三者的關系如圖1.1所示。

圖1.1 風險要素三者之間的關系

三、風險的特征

風險的特征是風險特有的一些性質,理解風險的特征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風險管理理論的相關原理,有利于正確認識和識別風險。概括起來,風險的特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提示與說明

風險的三個構成要素:風險因素、風險事故和損失,三者缺一不可。只有具備了風險因素,才有發生風險事故的可能性;只有發生了風險事故,才有可能造成損失。缺少其中的任意一項,都不能稱其為風險。

(一)客觀性

風險是客觀存在的。例如,自然災害、意外事故、疏忽大意等損失風險是客觀存在的,是不可能排除的,也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但是,隨著人類認識和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和改進,人類逐步發現,風險的發生是具有一定規律性的,這種規律性為人類認識風險、估計風險、避免風險和管理風險提供了現實的可能性。相反,如果沒有這種規律性的存在,人類就無法有效地進行風險管理。

(二)普遍性

人類的歷史就是與各種風險相伴的歷史。自從人類出現后,就面臨著各種各樣的風險,如自然災害、疾病、傷害、戰爭等。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生產力的提高、社會的進步以及人類的進化,人類又產生了新的風險,且風險事故造成的損失也越來越大。在當今社會,個人面臨著生、老、病、死、意外傷害等風險,企業面臨著自然風險、市場風險、技術風險、政治風險等,甚至國家和政府機關也面臨著各種風險。總之,風險滲入到社會、企業、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正是由于這些普遍存在的對人類社會生產和人們的生活構成威脅的風險,才有了保險存在的必要和發展的可能。

(三)不確定性

風險的不確定性通常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風險是否發生不確定

與風險是否發生的不確定性相對立的是確定性,即肯定發生或肯定不發生。就個體風險而言,其是否發生是偶然的,是一種隨機現象,具有不確定性;但在總體上風險的發生卻往往呈現出明顯的規律性,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2.發生時間的不確定性

從總體上看,有些風險是必然要發生的,但何時發生卻是不確定的。例如,生命風險中,死亡是必然發生的,這是人生的必然現象,但是具體到某一個人何時死亡,在其健康時卻是不可能確定的。

3.產生結果的不確定性

結果的不確定性,即損失程度的不確定性。例如,沿海地區每年都會遭受或大或小的臺風襲擊,有時安然無事,有時損失慘重。但是人們對未來年份發生的臺風是否會造成財產損失或人身傷害以及損失的程度如何,卻無法預知。

正是風險的這種總體上的必然性與個體上的偶然性的統一,構成了風險的不確定性。

(四)可測性

個別風險的發生是偶然的、不可預知的,但是通過對大量風險事故的觀察發現,風險往往呈現出明顯的規律性。運用統計方法去處理大量相互獨立的偶發風險事故,其結果可以比較準確地反映風險的規律性。根據以往大量資料,利用概率論和數理統計的方法可測算風險事故發生的概率及其損失程度。例如,我國40歲的男性,每1 000人中,其死亡率為2‰。于是,根據精算原理,利用對各年齡段人群的長期觀察得到的大量死亡記錄,就可以測算各個年齡段人的死亡率,進而根據死亡率計算人壽保險的保險費率。

思考與討論

分組討論,風險真的都是可測的嗎?

(五)發展性

人類社會自身進步和發展的同時,也創造和發展了風險,尤其是當代高新科學技術的發展與應用,使風險的發展尤為突出。風險的發展性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一些風險消失了。隨著人類的進步,一些固有的疾病已經在地球上的某些國家和地區徹底消失了。第二,一些風險減少了。隨著人們素質的提高,人們的一些不良行為逐漸

思考與討論

試思考,風險的發展性對人類而言有什么樣的影響?

減少,如不亂扔煙頭、遵守交通規則等行為,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風險事故的發生。第三,新的風險出現了。隨著新產品、新技術的出現,人們又會面臨著一系列新的、不確定的風險,如原子彈和核技術的發展,會帶來核污染及核爆炸等風險。

四、風險的種類

劃分風險的種類,有助于我們更好地識別風險和管理風險。風險通常可按以下幾種方法分類。

(一)按照風險產生的原因分類

風險按照產生的原因可以分為自然風險、社會風險、政治風險、經濟風險和技術風險。

1.自然風險

自然風險是指自然力的不規則變化使社會性生產和生活等受到威脅的風險。如地震、水災、風災、雹災等自然現象是經常的、大量發生的。在各類風險中,自然風險是保險承保最多的風險。

2.社會風險

社會風險是指由于個人或團體的行為或不行為使社會生產及人們的生活受到損失的風險。如人的過失行為、不當行為及故意行為等都可能對他人的財產或身體造成損失或傷害。

3.政治風險

政治風險又稱為國家風險,是指在對外投資和貿易過程中,因政治原因或訂約雙方所不能控制的原因,債權人可能遭受損失的風險。如因進口國發生戰爭、內亂而中止貨物進口而造成的損失;因進口國實施進口或外匯管制,對輸入貨物加以限制或禁止輸入而造成的損失等,都屬于政治風險。

4.經濟風險

經濟風險是指在生產和銷售等經營活動中,由于受各種市場供求關系、經濟貿易條件等因素變化的影響或經營者決策失誤,對前景預期出現偏差等導致經營失敗的風險。比如企業生產規模的增減、價格的漲落和經營的盈虧等。

5.技術風險

技術風險是指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生產方式的改變而產生的威脅人們生產與生活的風險。如核輻射、空氣污染和噪聲等。

(二)按照風險的性質分類

按照風險的性質分類,風險可以分為純粹風險和投機風險。

1.純粹風險

純粹風險是指只有損失機會而無獲利可能的風險。其所致的結果有兩個:損失和無損失。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的發生,人的生老病死等現象的發生,都屬于純粹風險。

2.投機風險

投機風險是指既可能產生收益也可能造成損失的不確定的狀態,其可能產生的結果有三種:損失、無損失和贏利。例如賭博、股票的買賣等都屬于典型的投機風險。

補充閱讀

純粹風險與投機風險的主要區別

1.純粹風險在一定條件下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容易適用于大數法則;而投機風險規律性不是很明確,不易適用于大數法則。

2.純粹風險對社會、企業、家庭和個人而言只有損失的可能性,人們往往采取規避風險的方法;投機風險除了可能造成損失外,還具有獲利的可能性,而獲利性可能使其更具有誘惑力,使愛好風險的人們更愿意去冒險。

3.保險主要針對純粹風險,投機風險屬于不可保風險。

(三)按照風險產生的社會性環境分類

按照風險產生的社會性環境分類,可以分為靜態風險和動態風險。

1.靜態風險

靜態風險是指在社會經濟正常的情況下,由自然力的不規則變化或人們的過失行為所致損失或損害的風險。如雷電、地震等自然原因所致的損失或損害。

2.動態風險

動態風險是指由于社會經濟、政治、技術等多方面發生變動所致損失或損害的風險,如人口的增長、資本增加、生產技術的改進、消費者喜好的變化等。

靜態風險與動態風險的區別主要有以下兩點:一是靜態風險一般只對個體產生損害影響,而動態風險的影響則更為廣泛;二是靜態風險對個體來說,風險事故發生是偶然的、不規則的,但就社會整體而言卻具有一定的規律性,相對于動態風險規律性則更明顯。

(四)按照產生風險的行為分類

按照產生風險的行為分類,可以分為基本風險和特定風險。

1.基本風險

基本風險是指非個人行為引起的風險。它對整個團體以至整個社會均會產生影響,而且是個人無法預防的風險。如地震、洪水等都屬于此類風險。

2.特定風險

特定風險是指個人行為引起的風險。它只與特定的個人或部門相關,而不影響整個團體和社會。特定風險一般較易被人們控制和防范。如火災致使一些人的財產或人身遭受損失或傷害的風險。

(五)按照風險損害的對象分類

按照風險損害的對象,可以分為財產風險、人身風險、責任風險和信用風險。

1.財產風險

財產風險是指財產遭受損毀、滅失或者貶值的可能性。個人和家庭或企業對其所有的、使用的和保管的財產都有發生這類風險的可能。財產風險所導致的損失可分為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兩大類。直接損失主要是指因財產被破壞、損毀或者被征收而導致的損失,例如,車輛因碰撞而發生的修復費用就是直接損失。間接損失是直接損失導致的間接后果,例如,車輛修復過程中,所有不能取得的營運收入及租車費用等就是間接損失。

2.人身風險

人身風險是指可能導致人的傷殘、死亡的風險。這些風險會造成人們經濟收入的減少或支出的增加,影響本人或其所贍養的親屬生活的安定。

3.責任風險

責任風險是指個人或團體因行為的過失,造成他人的財產損失或人身傷害,依據法律、合同或道義應負的經濟賠償責任的風險。

4.信用風險

信用風險是指人們在經濟交往中,權利人和義務人之間由于一方違約或犯罪而導致對方經濟損失的風險。

(六)按照風險是否可以分散分類

按照風險是否可以分散分類,可以分為可分散風險和不可分散風險。

1.可分散風險

可分散風險又稱非系統風險或公司特有風險,是指某些因素給個別經濟單位帶來經濟損失的可能性。它是由個別單位的一些重要事件引起的,是可以通過多樣化來避免的風險。

可分散風險一般具有時序性、周期性的特點。多是由于外部的偶然性和不可抗拒性因素造成的風險。而這種風險,通常情況下可以通過人的努力加以避免。通常,可分散風險是多樣化投資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之一。

思考與討論

討論,在以上的風險中,保險公司會為哪種風險提供保障?

2.不可分散風險

不可分散風險又稱系統風險或市場風險,是指某些因素給所有經濟單位帶來經濟損失的可能性。這種風險是無法通過多樣化來消除的。

區別可分散風險和不可分散風險,對于研究保險市場是非常必要的,它不但影響風險分擔、購買保險的必要性,也涉及風險分擔機制的建立和保險價格的確定等問題。

補充閱讀

2015年國內重大災害事件盤點

中國救援裝備網曾總結2015年國內重大災害事故,讀者可通過網絡查找詳細資料,并根據學到的風險分類知識,分析以下事件屬于哪類風險,并注意分類交叉的可能性。

1.哈爾濱市道外區倉庫大火;

2.云南巍山古城火災;

3.四川樂山5.0級地震;

4.臺灣復興航空客機墜河事故;

5.廣東義烏小商品城失火事件;

6.深圳寶安機場撞人事件;

7.桂林景區山體滑坡事件;

8.福建PX項目再次發生爆炸;

9.陜西旅游大巴墜崖事故追蹤;

10.南方強降雨、江西洪澇災害致8死;

11.天津港特重大爆炸安全事故;

12.深圳山體滑坡事故;

……

中國救援裝備網《2015年國內重大災害事件盤點》原文鏈接:

http://www.chinajyzb.c om.cn/hangyedongtai/1 594.htm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拉特后旗| 邵阳市| 石河子市| 安宁市| 白山市| 贵阳市| 四平市| 松阳县| 阳信县| 乐昌市| 新龙县| 景洪市| 阳西县| 桑日县| 郴州市| 砀山县| 柯坪县| 奈曼旗| 格尔木市| 大庆市| 蕉岭县| 和硕县| 梓潼县| 南丹县| 沙坪坝区| 咸阳市| 丽江市| 郑州市| 桃源县| 尉犁县| 兴山县| 濮阳县| 拜泉县| 麻江县| 曲松县| 阜新市| 巩留县| 东港市| 分宜县| 开封市| 婺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