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算機應用與數據分析+人工智能項目實踐教程
- 陳友福
- 1022字
- 2020-09-05 00:28:02
任務2 計算機信息處理
任務目的
了解數制的概念、信息的存儲單位和常見的信息編碼,并通過實際計算掌握不同數制之間的轉換。
任務描述
計算機技術主要包括信息采集、存儲、處理和傳輸,那么計算機是如何表示數值的?計算機中數值的表示與我們平時表示數值的方法有何不同?兩者之間如何轉換?
方法與步驟
(1)把二進制數(110101)2和(1101.101)2分別轉換成十進制數。

(2)把八進制數(305)8和(456.124)8分別轉換成十進制數。

(3)把十六進制數(2A4E)16和(32CF.48)16分別轉換成十進制數。

(4)將十進制數(22.8125)10轉換成二進制數。
①整數除以2,商繼續除以2,得到0為止,將余數逆序排列。

即(22)10=(10110)2
②小數乘以2,取整,小數部分繼續乘以2,取整,得到小數部分0為止,將整數順序排列。

即(0.8125)10=(0.1101)2
拼接起來即:(22.8125)10=(10110.1101)2
(5)將八進制數(714.431)8轉換成二進制數。

即(714.431)8=(111001100.100011001)2
例1:將二進制數(11101110.00101011)2轉換成八進制數。

即(11101110.00101011)2=(356.126)8
例2:將十六進制數(1AC0.6D)16轉換成二進制數。

即(1AC0.6D)16=(1101011000000.01101101)2
例3:將二進制數(10111100101.00011001101)2轉換成十六進制數。

即(10111100101.00011001101)2=(5E5.19A)16
相關知識與技能
1.計算機中的數制
數制也稱計數制,是用一組固定的符號和統一的規則來表示數值的方法。計算機中的數制用“0”和“1”表示,稱為二進制數。
2.數制的轉換
轉換原則:如果兩個有理數相等,則兩數的整數部分和小數部分一定分別相等。因此,各數制之間進行轉換時,通常對整數部分和小數部分分別進行轉換,然后將其轉換結果合并即可。
(1)非十進制數轉換成十進制數:把二進制數(或八進制數,或十六進制數)寫成2(或8或16)的各次冪之和的形式,然后計算其結果。
(2)十進制數轉換成非十進制數(R):整數部分轉換采用“除R取余法”;小數部分轉換采用“乘R取整法”,然后再拼接起來即可。
(3)二、八、十六進制數之間的相互轉換:由于一位八(十六)進制數相當于三(四)位二進制數,因此,要將八(十六)進制數轉換成二進制數時,只需以小數點為界,向左或向右每一位八(十六)進制數用相應的三(四)位二進制數取代即可。如果不足三(四)位,可用零補足。反之,二進制數轉換成相應的八(十六)進制數,只是上述方法的逆過程,即以小數點為界,向左或向右每三(四)位二進制數用相應的一位八(十六)進制數取代即可。
3.信息的存儲單位
位(bit):是計算機處理數據的最小單位,用0或1來表示。
字節(Byte):是計算機中數據的最小存儲單元,常用B表示。
4.常見的信息編碼
(1)BCD碼:將十進制的每一位數用多位二進制數表示。
(2)ASCII碼:計算機中普遍采用的一種字符編碼形式,將常用的基本字符、運算符號、標點符號及一些控制符等都用二進制數表示,以便被計算機識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