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 柳綠花紅
- 三點余禾
- 6033字
- 2020-12-01 09:46:04
時至清明,塬上雖然已是生機盎然,卻還是乍暖還寒的天氣。供娃娃們打牙祭當零食的榆錢兒層層疊疊地裹滿了枝丫。孱弱的枝干像個彎腰駝背的老漢,隨著春風漾漾蕩蕩。
榆錢樹最是耐活,見土就能生根發芽,溝壕渠邊、田畔圪塄、雜草叢中隨處可見新生的榆錢樹苗。長在地里的榆錢樹苗自然被當作野草拔掉,不影響莊稼生長的榆錢大多都存活了下來。對于莊稼漢來說,榆錢樹全身都是寶貝。聽王家奶奶說,五八年鬧饑荒的時候,榆錢樹也養活了不少窮苦人,人們把榆錢花當飯吃,就連樹皮都被剝下來煮著吃。桑葉還沒長出來時,新綠的榆錢葉子能替代桑葉喂養蠶。榆錢的枝條柔韌性好,拉扯撕拽最不容易折斷,是編背簍和提籠的最佳原材料。家里的背簍和提籠如果用不成了,存生就拿著鐵鐮刀在周邊割榆錢枝條回來編。用不了一頓飯的功夫,存生就能背回來一大捆粗細均勻的榆條。
存生編背簍的手藝只能說是供自己家將就著用。按秀榮的話說,存生編的背簍三扁二圓四不像,背出去人見了都會笑話。說起編背簍籠擔,熊家老漢才是一把好手。他編的背簍簡直可以說是棱角分明,既美觀又實用。熊家老漢吃罷飯去田間地頭消食的時候,老是隨手拎著一把鐵鐮,看見好的榆條就割一把回來坐在院子里編背簍。逢白廟集他們老兩口就拿到集市上賣幾個錢換些家用的零碎。
王家奶奶不喜歡院落周圍留太多的榆錢樹,因為榆錢樹葉子愛招惹旱蠓子。這是一種比蚊子更小的飛蟲,通身黑褐色,學名叫墨蚊。天氣清涼時見不著,夏季里最多,耳畔常常能聽到“饃饃饃饃”的聲音,為此王家奶奶老說:“人餓了吃饃饃,旱蠓子餓了也要吃饃饃,啥活世上都是為了一張嘴。”
伏天里的天氣燥熱,旱蠓子也最猖狂。盡管晚上王家奶奶點著用白蒿編成的蒿草繩熏旱蠓子。有時白蒿繩燃到中間沒了火引,墨蚊子就到處叮咬。燕燕三個的肉皮嫩,裸露在外的胳膊腿兒,包括臉蛋,到處都被盯的是米粒大小的紅包,身上出汗時更是瘙癢難耐,王家奶奶就唾一口唾涂沫在患處揉搓止癢。燕燕嫌棄王家奶奶的唾沫難聞,就自己包一瓣大蒜,把蒜液涂抹在患處,這樣也能快速止癢。
燕燕家院落周圍留著兩棵粗壯的榆錢樹,存生每年開春前都會把旁枝砍下來當柴火燒。看著高高的枝丫上榆錢兒簇簇團團扎成了辮子,燕燕三個想吃又夠不著,這時候,燕燕就會帶著小燕和顏龍去墳地。那一路的儉畔溝洼里到處都有長得呲牙咧嘴的榆錢樹。他們沒有耐心站在樹跟前一串一串地捋榆錢兒,直接折斷樹枝拿在手里邊玩邊吃。吃之前,他們也學著大人的樣子有模有樣地吹一吹或者撣一撣夾雜在榆錢里的小蟲子,然后擼一把放在手心,分開五指抖落榆錢兒褐色的花蒂,仰頭一把倒進嘴里,一邊咀嚼一邊感受甜絲絲的草香味兒。
等到榆錢兒干枯變黃被風吹落,嫩綠的榆錢葉子才慢慢地舒展長出,這個時候蠶寶寶也相繼破殼而出。因為桑葉這個時候還沒有長出來,鮮嫩的榆錢葉子就代替了桑葉喂養蠶。只是榆錢葉子喂養的蠶消化不好時常脹肚子,而且吃榆錢葉子長大的蠶通體呈灰色,沒有桑葉喂養的蠶白胖。因此,榆錢葉子只能是蠶生長過渡期的一個替代品。
灣里跟順利差不多年紀的幾個小伙子都愛養蠶。順利的蠶卵最多,一張黃歇歇的草紙上密密麻麻地布滿了蠶卵。剛出殼的幼蠶又黑又小,常常扭動著身軀把自己遮蓋在榆錢葉子下面。燕燕三個總是很納悶,仔細觀察它們的時候,它們一個個都懶洋洋地躲在葉子里休息,隔幾個小時再去看時,榆錢葉子上盡是蠶便。順利給燕燕三個解釋說:“碎蠶的面皮薄有羞臉,有人看著它不好意思吃。等到過幾天換上桑葉你們再來看,恁臉皮厚得跟城墻一樣,管人看不看,精溜子趴在桑葉上吃得咔擦咔擦的響呢。”
等到桑葉長出來的時候,燕燕三個就跟著順利和平弟他們一起去摘桑葉玩。灣底里只有寧祥家院子里有一棵老桑樹,樹枝長到了齊崖背高。只是寧祥她媽看得緊,害怕這一幫“土匪娃娃”把桑葉都糟蹋完,結的桑葚也就稀落了。順利害怕挨罵就哄唆燕燕三個去摘。有一回,他們三個站在墻頭剛拿著樹棍拽拉過來一根桑樹枝,就被寧祥她媽抬頭撞見,她順手提了個攪料棍在地上怵得噔噔作響,一副氣勢洶洶的架勢,嘴里嚇唬著要把燕燕三個的腿打折。燕燕嚇得不敢回家,領著小燕和顏龍躲藏到場里的麥草跺后面,直到確定沒人去家里告狀才忐忑不安地回了家。
灣底的桑葉不好弄,順利就領著燕燕三個去塬上摘。碎坑坑老四家門前的山洼里有好幾棵大桑樹。有了這些桑樹葉,順利的蠶才被養得又白又胖。因為摘桑葉有功勞,順利養的蠶隨時可以供燕燕三個把玩欣賞,他還答應第二年給他們三個每人送許多蠶蛋,讓他們自己也喂養蠶。這可把顏龍高興壞了,天天打問著啥時候才能到第二年。
順利專門拿一個長方形的鐵皮盒子養蠶。前一天看,蠶還不過指甲蓋長,尾巴和頭部還是黑漆漆的,隔一天再來看時,那些蠶通體已經褪去了深黑色的外衣,扭動著白嫩嫩的身軀,頭扎在桑葉的邊緣啃食葉子,盒子底下到處是黑乎乎的糞便。燕燕三個頭湊在一起嘰嘰喳喳地一番驚嘆,順利一臉得意地問他們:“咋么個?看哥養的蠶爭嗎?一天一個樣子,過幾天就長得和你爸抽的紙煙一樣粗了。”燕燕三個佩服地連連點頭,顏龍伸手把一只正在啃食的蠶連著葉子端了起來。順利嘴一撇腳一跺嚇唬道:“咬!”驚得顏龍身子一顫,趕緊把蠶和桑葉扔進了盒子里,抬頭笑瞇瞇地看著順利。順利在顏龍光頭上彈了一個響崩兒,指著盒子里正在打滾的蠶笑著說:“你個碎慫才是個屁膽子!把你蠶大大撇地上還給我絆死呢。看哥捉一個出來放小燕脖子里,涼涼的舒服得很!”說著捉了一只最胖最白的蠶出來,蠶扭動著身軀表示很不情愿的樣子。小燕哇一聲帶著哭腔跑去告狀了:“大媽,我碎哥哥拿蠶要放我脖子里呢。”小燕跑進了廚房。存柱媳婦正在燒風箱,于是便傳來一陣叫罵聲:“順利,你閑得沒事干了背簍背上山里刮草去!你一天像個大娃娃頭一樣,跟這些掉鼻娃娃耍達啥意思著呢!”
順利答應了一聲,趕緊蓋好蠶盒子,擺著手對燕燕和顏龍說:“不看了!不看了!惹得你大媽給我尋事。你們趕緊把鼻擦凈溜土去。”燕燕偏著腦袋扭扭捏捏地說:“反正又不是我們兩個告的狀。碎哥哥,你把我們一人拔個蘿卜,我們就跟你刮草去呢!”順利嘴里罵罵咧咧,嫌他們三個像狗皮膏藥一樣。燕燕已經背過身準備好等著拔蘿卜了。順利雙手并攏放在燕燕下巴上,托著下巴就把燕燕舉到了半空中。燕燕緊縮著脖子咧著嘴忍不住咯咯地笑了起來。
清明節這天學校放學早。中午只上一節課就開始打掃衛生。當集合的長哨吹響,各班都要列隊在操場上集合。校長大馬老師開始講話,他雙手并攏放在肚臍中間,再三要求全體學生要以身作則,上墳燒紙要注意安全,不要把山給人家點著了,還特別提醒:“不要撒歡別奔子,小心把胳膊腿絆折!”
燕燕和小燕背著書包回到家時,王家奶奶正坐在門檻上剪最后一把掛紙,灰耙把上搭著已經剪好的三把掛紙。存生從舊掃帚上折下三截一尺來長的竹子,從一端的上面劈開一部分,把王家奶奶剪好的掛紙放進夾口,拿一根細繩把開口處綁緊插在窗欞上。
燕燕一進門就從書包里掏出書,趴在八仙桌上寫作業。王家奶奶轉頭看了一眼說道:“今兒個清明上墳呢,先生還布置的啥作業。馬上上墳去呢,你作精的能寫個啥!”
小燕去廚房拿了塊黑面發糕,就著芽蔥一邊吃一邊給王家奶奶說她們沒作業。燕燕頭也不抬地說道:“我們老師說了,不能因為上墳耽擱了寫作業,明天上早自習她還要檢查呢,誰寫不完中午不讓回家。”
王家奶奶嘴里嘟囔著:“那你就放快寫!塬上那一幫子咋還不見來,年年上完墳天就黑了。”存生蹴在地上一張一張分著印好的燒紙。他回應道:“都等著學生娃放學回來才收拾往下走呢。小寧他大沒在,小寧回去還要印紙剪紙,我估計還得一陣子。”
存生話音剛落,門外傳來一陣狗叫聲,狗拉著鐵鏈繩跳起來朝洞門外撲咬。存生應聲出去,原來是大坑坑老四媳婦背著手走了進來。看見存生她笑著說:“你們搬到新地方我還沒有來過,等不住我們這一幫子來,我正好進來轉一圈子。嬸媽好著嗎?”存生一邊應承一邊揚起鐵掀擋狗。王家奶奶聽見連忙扶著門框起身相迎,笑著說:“是個你!說著在一個莊里,你一天學校里忙完,還要經管家里,我不上塬都見不上一面。”
老四媳婦握著王家奶奶的手,兩個人寒暄客套了幾句。王家奶奶喊燕燕倒水:“燕燕,你們老師都來了。瓜娃子,咋不知道倒水啥!我剛剛還罵這個女子,一放學回來就趴桌子上寫作業去了。不知道學了多少,寫字積極得很。”王家奶奶說著,走近窯里準備倒水,老四媳婦趕緊制止說:“大媽,你快不麻達了!我進來把你們新地方上轉一圈,再把你看一下,又不得扎站,我們那一大幫子人馬上也就到了。娃寫作業呢讓寫去!”老四媳婦說完在院子里轉悠了一圈,對存生兩口子的勤儉持家一番贊賞。門外面又一陣狗叫聲傳來,聽見有人在外面喊,老四媳婦應承了一聲,存生兩口子和王家奶奶一起跟著送出了門外。
燕燕趴在桌子上寫完作業,剛好一起上墳的隊伍也都聚齊了。大人們各自抱著燒紙,竹籃里提著上墳菜、饅頭和兌好的奠酒,三三兩兩地走在前面。后面的五六個小孩人手高舉著一個掛紙,排成一列學解放軍走路,一會兒就亂了套,跟在大人后面一路小跑,還一個學一個的樣子,不時地拿竹子撥弄墻上的虛土,弄得身后蹚土飛揚。
墳地里,掃過墓的墳頭上已經插上了掛紙。有的墳冢旁邊散落著各種糖果、點心和水果,這肯定是城里上來的人拿的,農村人上墳沒人會想起買這些稀罕東西。上完新墳還有老墳,老墳都在大塊地。如今的大塊地成了一眼望不到頭的耕地,以前的老墳已經蕩然無存。存柱他們便根據以往的經驗拿棍子在記憶中的麥田里劃了一個圈,上墳的人就跪在圈外燒紙。
撒撥吃食的時候,娃娃們一個個都盯著菜盤子看。按照慣例,上墳拿出去的吃食不能帶回家。上完墳回家的路上,孩子們拿著饅頭把剩下的菜夾在饅頭里面邊走邊吃,三步并兩步地追趕著前面的大人。在這些孩子當中,顏龍和兵兵年紀最小,老是落在隊伍后面拖后腿。存生和福祥兩個人便一個扛一個架在脖子上。兩個小人瞬間高高在上,抱著頭還踢蹬著雙腿,嘴巴里“駕駕駕”地喊著,看誰的“大馬”跑得快,完全一副小人得志的架勢。
第二天上學,任老師檢查完作業,當堂把昨天下午燕燕回家積極做作業的事情宣揚了一回,號召同學們都要學習這種把學習始終放在第一位的精神。下午放學站路隊的時候,還一再以燕燕為學習榜樣特別強調,寫作業是學生鞏固當天所學知識的重要方式。同學們又一次把目光投向了燕燕,旁邊的學生故意拉了一下她的衣服。老師每提及一次她的名字,燕燕就感覺臉被放在火爐上烘烤了一次,連手心都被烤得濕漉漉的。燕燕難為情得把頭埋到了胸前,習慣性地揉捏著衣襟。她受之有愧!因為那是她第一次而且是唯一一次放學回家就鬼使神差地想到要寫作業。
王家奶奶的娘家在距離白家洼很遠的河道里。那里的人進一趟城很是不容易,要翻越一座山經過白廟塬才能進城。河道里條件也是艱苦,磨一回面必須得套著驢拉著架子車翻山越嶺到塬上來磨。王家奶奶的娘家人逢著天氣不好趕不了路,或是磨面排不上隊,經常會來家里借住。家里要來親戚前,王家奶奶是有預感的。一大清早,喜鵲就站在墻頭上喳喳喳地叫個不停。王家奶奶便獨自尋思起來:“好長時間都沒聽見喜鵲站墻頭上呱呱了。今兒個怕有親戚來呢!”
王家奶奶心里一邊思忖一邊拿起雞毛撣子清掃棺材蓋上的灰塵。顏龍從洞門里跑了進來,接著狗拉著鏈繩汪汪汪地叫起來。顏龍喘著粗氣說:“奶奶,我爸爸和我存娃表叔一達回來了。”王家奶奶拎著雞毛撣子說:“你爸和你媽不是拔麥子地里草去了嗎?咋又和你存娃表叔在一達呢!”說話間,存生已經領著親戚進了洞門。存娃滿面笑容地問候王家奶奶:“大娘,你好著嗎?”王家奶奶眉開眼笑連忙應承:“我好著呢,你們兩個咋還一達來了?你是上塬上做啥來了?”存娃取下黃色的帽子在頭上撓了撓。他和存生個頭差不多,方形的臉上長著個鷹勾鼻,除了說話時眼睛習慣性地眨巴,相貌和存生十分相像。
“我一早上塬磨面來,正好碰上我表兄。磨面的人多得排不上隊,順道跟來把你看一下。”王家奶奶把存娃等村娃落座就開始打問起娘家的情況:“你大你媽都好著嗎?我一直念叨著回河道里浪幾天呢,家里絆纏得脫不開身。這一向也沒見你們幾個走動。你們都忙啥著呢?”存娃接過存生倒的茶水端在手里抿了一口說:“啥都好著呢!就是我媽半個月前晚上出來尿了一回,睡到快天亮時中了風。我們拉到城里住了一回院,而今就是嘴歪了,走路也不大利索。”
王家奶奶的腦袋嗡的一聲響,手不由自主地哆嗦起來:“天光神!看這咋弄!好好的一個人咋能中風!沒尋廟上老爺撥置一下嗎?我說你們一個個都不見來。我一天絆纏到家里像個聾耳子一樣,河道里啥音訊都不知道。唉,你媽可憐的,這下遭了罪了!”王家奶奶長嘆了一口氣,嘴里喃喃自語,“你媽剛強了一輩子,咋能害這么個病!”存娃低著頭轉動著手里的水杯也跟著嘆了一聲,他說:“廟上老爺開了幾副藥吃了也不見好轉,也是我們粗心大意了,我媽一直喊著頭暈腦脹,我們忙得就沒當回事兒,沒料想……唉!”
送走存娃,王家奶奶一直心神不寧、坐立不安,她決定回娘家看望一回她那苦命的嫂子。顏龍也要跟王家奶奶去浪門子,存生便騎著自行車護送他們。下坡的時候,王家奶奶一手拄著個樹棍當拐杖,一手牽著顏龍。去河道的途中必須經過幾戶楊姓的人家。說來也是怪事一樁,這一房的男人瘋的瘋,瘸的瘸,要飯的要飯,個個還都有口吃的毛病,說話時面目猙獰,習慣把腦袋偏向一邊緊挨著肩膀。他們家族里有個外號叫“瘋子瘸”的男人,他是塬上出了名的“壞慫”,不但頭崴腳瘸說話結巴,滿口污穢還喜歡攔路搶劫。沒事干的時候,他就坐在他們家門口的土洼上,用手心來回磨搓一根被磨得光滑發亮的木棍。只要看見過路人他就擠眉弄眼、顛腳爬噗地走到跟前伸手要過路錢,不給的話就拿棍子亂打亂掄。為此,女人和小孩都不敢獨自走那條路,年輕力壯的路過時,手里還得準備棍棒之類的防身。
存生推著自行車走在王家奶奶和顏龍前面。路過“瘋子瘸”家大門口,正好碰見“瘋子瘸”坐在大門口把玩著手里的棍子。看見有人下坡,他一瘸一拐地歪著頭顛簸過來,掄起棍子舉到了頭頂,咧著嘴指著他們說:“你-你們……把…把撿兒(錢)…留…留哈。”“瘋子瘸”眨巴著眼睛,嘴巴半張著半天合不攏。顏龍躲在王家奶奶身后好奇地看著。存生手里早就準備著一根粗木棍,隨手在墻上掰了一大塊土疙瘩,“咣”一聲摔碎在地上厲聲嚇唬道:“我把你個狗日的!你給老子定定扎站到原地不要動。動一下看我不把你腦漿打出來。”“瘋子瘸”原地怔了幾秒鐘。門口拽著鏈繩的大黑狗跳到狗窩上汪汪汪地嘶咬個不停。“瘋子瘸”轉身走向狗窩,朝著狗就是一通亂打,嘴里還不停地罵:“你…媽…個皮!我-叫狗-日-日你媽……”狗被打得發出了凄慘的叫聲,夾著尾巴躲進窩里不敢出來。這時,門里出來一個蓬頭垢面的女人,靸踏著一雙破舊不堪的鞋子,上衣的扣子張冠李戴,下身穿著寬松的補丁褲子。她貓著腰捅著手大聲罵道:“我把你個驢日下的!趕緊往回走嘛!成天坐門外頭尋魂呢!”說話間順手抄起立在墻角的鐵鍬。“瘋子瘸”歪著腦袋橫著臉往回走去,還不忘回過頭指著存生,嘴里嘟囔著一連串的臟話。
存生一直護送王家奶奶和顏龍下了坡過了河灘,這才掉轉車頭推著自行車回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