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新時代大學課堂教學的特征

第一節 新時代授課對象的特征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國的高等教育也在不斷往前發展。與此同時,我國高等教育的授課對象即大學生也在隨著時代的步伐而不斷發展變化。這群大學生生長在新中國,成長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既是時代的弄潮兒,又是時代浪潮下的影響對象。他們身上不可避免地烙上了各種時代的烙印,從而展現出一些新時代的特征。同時,正因為處于這種不斷變革的時代,他們受到各種文化和改革的沖擊,更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沖擊和影響,從而產生新時代大學生所獨有的各種迷茫和不安心理。因此,我們應正視新時代大學生所獨有的時代特點以及因受到的獨特影響而產生的一些不良特點,對其優點加以褒揚,從而令其發揚光大;并對其不良行為和特點加以引導,從而使大學生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這無疑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一、新時期的特征

作為歷經了40余年改革開放的高等教育,早已經從當年的“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轉化了。而且隨著各種擴招,學生上大學早已不是什么難事。因此可以說,處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時代,學生獲得高等教育的機會也越來越多。當然,這個時代的典型特征就是隨著經濟全球化浪潮的迎面撲來,中外思想文化的交流日漸頻繁,各種摩擦和融合也在不斷發生,同時我國的政治經濟改革也在不斷加深,各種教育改革措施層出不窮。此外,全球科技革命也在不斷地沖擊和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包括智能手機等各種新的通信工具也在不斷更新。各種新思維、各種新事物無孔不入,無不影響著我們工作、生活和學習的方方面面。

(一)政治上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旗幟、團結奮進。全黨全國人民要有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的信心和力量。而且,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就是認真學習宣傳和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新氣象、新作為開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大會確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歷史地位,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因此,我們要準確把握、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全面開創教育改革發展新局面。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教育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對教育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深刻闡釋了“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為誰培養人”“辦什么樣的教育、怎樣辦教育、為誰辦教育”等重大理論和實踐主題,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理論。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后繼有人的高度,強調重視教育就是重視未來、重視教育才能贏得未來,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教育是提高人民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是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事業。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要求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要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建、精神文化產品創作以及生產傳播的引領作用。

(二)經濟上

正如《世界是平的》書中所言,隨著科技革命和互聯網的到來,高技術化和全球化已是必然趨勢。世界各國的交往將會越來越頻繁,各個經濟主體之間的交流將會更多。各種生產要素,包括資本、勞動力、土地、知識等,將在更大范圍內流動和交換。原來的社會分工將由國內擴展到國際。隨著互聯網的到來以及各種工作流軟件的出現,人與人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這種交流模式和交換方式都將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人們的工作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電子商務以及跨境電商的蓬勃發展,也從根本上改變了人們的消費和購物模式,而國家的生產和制造也由過去的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隨著地球變得越加“平坦”,各個跨國企業正在從全球范圍內布局生產、采購和營銷,早已通過構建全球供應鏈來實現各項生產要素和生產資源的整合,從而達到降低成本,增加利潤的目的。今天,知識經濟早已成為這個時代的象征。國家的經濟增長動力,早已脫離過去的那種落后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以高科技、信息流為增長原動力。而且,在如今的時代,資源可以共享,各種新發明層出不窮,各種新創造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改變著我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

目前我國經濟發展已進入新時代,由高速增長階段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轉變。在國家的強力調控下,我國的傳統重工業、房地產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正在逐步放緩,取而代之的是彰顯出強勁和持續動力的包括服務業和高新技術行業在內的新經濟。在當下這種充滿活力的中國新經濟中,新動能已經積聚并蓬勃發展,舊問題已逐步解決,創造性力量正在顛覆和淘汰阻礙發展的不利因素。經濟發展正通過結構性改革實現新的動態平衡。

二、新時代大學生的特點

受到各種新思想的影響,新時代的大學生身上,既有過去時代的大學生所不具備的優點,又有過去大學生身上所不曾有的缺點。因此,我們可以結合當下時代對新時代的大學生的特點做如下詮釋。

(一)競爭意識強烈

正如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渠敬東所言:我們今天的教育有很強的競爭色彩,甚至可以說是徹底競爭化了。整個大環境,從國家到學校,從學校到家長,再從家長到學生本人,每個主體都自覺或不自覺地參與了這種有關教育的競爭。國家從國家與國家的競爭角度設定辦學的大方向,學校從校與校之間的競爭和排名出發設定自己辦學的小方向,家長和學生則從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競爭去設定孩子的入學、擇校、輔導班等。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家長和家長的競爭,孩子和孩子的競爭,就已經從“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開始了。到了上小學,各種“學區房”的競爭更是如火如荼,哪怕是全家人節衣縮食,都要為孩子能上一個好的小學而付出所有的代價,去購買一套天價的學區房。而孩子們,自從上幼兒園開始,就被父母引導,不管自愿還是不自愿都要去上各種輔導班、興趣班,其最終都是為了在所謂的競爭中勝出。到了高考階段,為了考一個所謂的“好大學”,更是有“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競爭態勢。而到了大學,又會有各種獎學金、各種績點等的競爭。國與國之間有綜合實力的排名,校與校之間有辦學質量和辦學聲譽的排名,學生與學生之間有學業分數的排名。綜上所述,不難看出,從國家到學校,再到家長和孩子,每個主體都處在競爭的氛圍中。而我們教育的對象,即知識的承載者——學生,從幼兒園到大學,每個學習階段都會有明確的分數及排名。在這種濃厚的競爭氛圍下熏陶長大的大學生,身上有著明顯而強烈的競爭特點,做什么事情都有強烈的競爭意識。正所謂,市場經濟即意味著競爭,優勝劣汰是最后必然的結果。大學生擁有強烈的競爭意識,每時每刻都充滿危機感,從而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和個人社會程度以在將來的社會競爭中取勝,這對他們充分利用大學四年好好提升自身能力、促進自我全面成長無疑是一件好事。

(二)政治觀念日趨成熟,對時事新聞關注較多

由于當下智能手機的普及及各種網絡技術的發展,大學生能夠方便地閱讀各類時事新聞,從而加深了自身對當下時事政治的把握和理解,故新時期的大學生往往有比較成熟的政治觀念,大多不會人云亦云,更不會不明是非。當國內或國際發生了什么事情,大學生能夠第一時間了解到相關新聞,解讀黨和國家的政治取向,從而能夠同黨和國家的政治導向保持一致。正因為如此,當代大學生還擁有強烈的民族情懷和愛國熱情,在關乎國家安全和國家主權的問題上,表現得立場堅定、是非明確,能夠同黨和國家站在一條戰線上而發奮努力。

(三)個體意識和自我中心意識明顯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各種社交軟件的開發及智能手機的普及,自媒體時代隨之興起。2000—2019年,我國網民的數量和結構發生了根本性變化,老百姓的工作、生活和學習的方式也隨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與過去沒有網絡的時代相比,當代的大學生幾乎是伴隨著互聯網長大的,對于網絡的接觸和使用比過去的大學生要熟練得多、頻繁得多。不僅如此,在這個自媒體快速發展的時代,幾乎每個95后或00后大學生都渴望成為自己的“主角”,渴望成為自己生命的“主宰”,至少在互聯網的世界里是如此。所以,相比過去沒有網絡基因的大學生,當代的大學生在互聯網基因的熏陶和陪伴下長大,互聯網思維早已融入他們的思想和行為,從而令他們更加充滿創新思維,更加追求夢想和個性化的表達。同時,由于社會環境也在飛速地變化,當下時代已經與過去在工作、學習和生活方面截然不同,人們的生存模式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過去的工業化時代,人們只有好好讀書,然后找一份工作比如在車間或流水線上干一輩子。但是,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社會上產生了一大批財富新貴,而這些新貴的致富方式都與過去有明顯的不同。這種變化,也催生了當代大學生對未來生存方式的選擇上的變化。同時,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當代的大學生,尤其00后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且家庭條件相比過去80后、70后等大學生而言,不知道要好多少倍。他們大多沒有經歷過缺吃少穿的那種艱苦生活,更沒有經歷過必須和兄弟姐妹共同分享為數不多的食物的那種艱苦。與之相反,他們在物質上得到了更多的滿足(很多時候都是獨享各種美食),甚至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而且在精神上也得到了來自長輩們的更多關愛和陪伴。因此,當代大學生相比以往的大學生,他們受到的挫折更少,從而更加要求凸顯個性化,追求標新立異。而在面臨利益決策時,因為沒有分享的經歷,所以他們更加不愿意與人分享,利己主義明顯。當然,在面臨自己權益受損或可能受到侵犯時,他們則會立即變得敏感。而在受到略微的挫折和打擊時,則容易變得脆弱不堪。

(四)價值取向多元化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飛速發展以及各種改革措施的不斷實施中,中西方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各種摩擦和融合不斷發生。由于受到西方價值文化的沖擊,當代大學生,尤其00后大學生,就會表現出求新、求異甚至求怪的現象,從而導致其價值取向呈現出多元化和分散化的趨勢。相比過去的大學生在大學里會專注于看書、學習和聽課等,當代的大學生會更多地沉浸在“B站”“二次元”“抖音”“快手”“吃雞”等新奇事物和網絡世界里。當過去的大學生認為玩游戲是玩物喪志時,當代的大學生卻認為徜徉在虛擬世界里也是一種交流和學習。這種現象和趨勢,有利的一面是能夠讓大學生保持對高科技和新鮮事物的敏感性,能夠拓寬他們的國際視野,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當然,這種價值多元化趨勢有時也會產生一些不利的影響,比如某些大學生會在這種沖擊中感到困惑、苦惱和迷茫,從而導致方向不清,不知道該學什么該做什么,終日無所事事。另外,還會有一部分大學生,在這種中西文化交融過程中,不加批判地全盤接受西方的文化價值觀,并全盤否定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進而放棄自身的理想信念。這樣的大學生,往往在思想上、行為上注重追求個人價值最大化,并處處要求彰顯個人價值,導致最后徹底走偏。

(五)功利化傾向嚴重

如前所述,當代大學生從幼兒園一直到考入大學,一路競爭過來,其競爭意識頗為強烈。而且在如今雙軌制教育制度下,很多學生從小在父母的引導下自愿或不自愿地參加許多輔導班,同時也見證了父母為了讓自己上好學校而購買學區房的各種艱辛,這一路走來沒少花錢。因此,學生和家長都在這種濃烈的競爭氛圍的熏陶下,變得異常功利化。為了在競爭中求生存,為了在未來有更好的發展前途,在涉及利益問題時,學生的行為變得越來越現實,越來越功利化。大多數學生會把未來的經濟利益和物質待遇放在決策的首位,而且越來越希望少付出、多獲得。這種心理很容易理解。但這種功利化思想給學生帶來的一個最直接、最嚴重的后果就是在當代大學生中形成了一種普遍的浮躁心理。筆者作為一線的高校教師,曾多次感受到這種急功近利思想下導致的浮躁心理對學生學習的影響。比如,每上一門專業課時,學生就會思考這門專業課對以后找工作有用嗎,或者說這個將來能幫助他更好地賺錢嗎。當然,學習知識有明確目標或目的作為前提,是一件好事,可以加速學習的進程并加強學習的效果。但問題是,學生并不知道自己將來究竟會干什么工作,甚至連自己想干什么工作都不清楚,以及自己有哪些優勢、哪些強項也不清楚,那么又如何確定正在開設的課程是否對自己將來有用呢?以及是否能夠幫助自己賺到錢呢?另外,學生會非常關注開設的課程是考試課還是考查課。如果是考試課,則會關心上課講的哪些內容是將來要考的,哪些是不考的。換句話說,如果是將來要考的內容,則會認真學習,認真聽講,反之則選擇不聽,做自己的事情。那么,對于一旦被確定為考查的課程,學生就會很自然地放松心態,甚至大部分學生選擇上課不聽講,而是自己做自己的事情。而且,越臨近畢業的學生,這種心態和行為就越加明顯。

綜上所述,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市場經濟制度建設的發展以及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新時期的大學生已經不同于過去60后、70后、80后大學生。他們身上具有這個時代所獨有的一些特點,既有自媒體時代以及移動互聯網帶來的網絡基因和高科技創新基因,也有這個殘酷競爭時代所獨具的強烈的競爭意識,同時也因為社會條件、家庭條件的變化以及自身獨生子女的特點而帶有一些急功近利的思想和個人主義色彩。

但是,從國家的角度而言,大學生是我們的社會主義建設者,也是社會主義接班人,他們是我們國家智力儲備的重要來源,是我們國家未來的希望,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未來。因此,密切關注當代大學生的特點,關注他們的變化,也是做好新時代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務。正如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渠敬東所言,教育在任何時代都是立國之本,高等教育更是如此。新時代的教育,首先要求大學生要擁有健康的身心。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加速發展,競爭也越來越激烈,這都需要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才能應對自如。我們需要一個學生具備持久性、忍耐力,以及長期保持對一件事情的熱愛和忠誠。這些都非常需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和強健的體魄。另外,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較強的應付各種突發事件的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縱觀古今中外的歷史名人,無論是政治領域的風云人物,還是科學界著名的科學家,但凡取得了一些成就的人,大多都是歷經過多種挫折和磨難的。而當代大學生,恰好在其成長環境中從未經歷過艱苦歲月,從未吃過身體上和精神上的苦,從而缺乏挫折鍛煉,缺乏忍耐力,一遇到挫折就容易鉆牛角尖或是想不開,這顯然不是國家和社會所期望看到的。其次,新時代的高等教育還要求學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因為思想道德素質能夠影響人的行為和發展。只有大學生具備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才會具有較強的思辨能力,才會真正遵守良好的道德規范。有了正確的三觀,才不至于為了一些蠅頭小利而走捷徑,才不會做出一些比較出格的行為。最后,在知識經濟時代,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及相關技能是大學生的立身之本,也是影響大學生成功、成才的重要因素。因此,新時代的大學生,為了在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獲得一席之地,就必須在大學四年好好學習,注重實踐,打好堅實的科學基礎和深厚的理論功底,并形成自己獨有而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從而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和人生理想。

主站蜘蛛池模板: 顺昌县| 临颍县| 定结县| 道真| 阜宁县| 油尖旺区| 宝清县| 衢州市| 华阴市| 梅河口市| 孟津县| 安化县| 万载县| 紫金县| 集安市| 安徽省| 车致| 安顺市| 桃江县| 敦煌市| 荆门市| 梨树县| 安达市| 浦县| 南岸区| 特克斯县| 贡嘎县| 安图县| 天峨县| 巫溪县| 大兴区| 濮阳县| 张家界市| 稻城县| 台南市| 宁津县| 黄山市| 新建县| 静乐县| 湘潭市| 禹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