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4 研究方法及創新說明

1.4.1 研究方法

1.4.1.1 理論分析與實證分析相結合

對扶貧項目績效評估體系的研究,首先通過理論分析,把握精準扶貧背景下績效評估的要素和關鍵所在,分析扶貧項目績效評估體系再構建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然后,對重慶市實證分析進行驗證,求證所構建評估體系的適用性,摸索精準扶貧背景下扶貧項目績效的規律和提升途徑,使本書具有一定的實踐指導意義。

1.4.1.2 系統分析法

扶貧項目績效評估是一個包含許多環節和步驟的行為系統,既包括扶貧項目績效評估的過程,也包括評估前的準備分析和評估后的結果。采用系統分析法對扶貧項目績效進行評估研究時,從評估的政策環境和評估對象分析入手,確立評估目標和評估原則,然后對目標進行逐個分解,以此來明確評估思路和評估內容。在進行評估的過程中,同樣基于系統分析法,從扶貧項目的投入要素、管理過程、扶貧成效等幾個邏輯環節著手,對扶貧項目的資源使用效率、瞄準效率以及減貧成效進行全面、科學的評估,把握扶貧項目開展的過程中方方面面的問題。

1.4.1.3 定量與定性分析相結合

在扶貧績效評價指標的確立過程中,既要考慮定量評價因素,也要考慮定性評價因素。在采用評價方法時,除了對相關數據進行定量分析外,還要對難以量化的但同樣反映扶貧績效的指標進行定性分析,以遵循科學、全面的評價原則。

1.4.1.4 實地調研法

在研究過程中,堅持理論聯系實際,通過實地考察、訪談、入戶問卷調査等方式,搜集相關評估數據,反映扶貧對象的需求,發現扶貧開發工作中的問題,豐富和完善我國扶貧開發績效理論,以提升管理績效水平。

1.4.1.5 統計分析法、計量分析法與運籌學分析法

首先,本書通過對我國農村扶貧開發相關數據的統計分析,把握我國當前的貧困特點以及扶貧績效總體情況,挖掘存在的問題和缺陷。然后,通過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分析扶貧績效影響因素以及扶貧項目瞄準精度的測算,通過Lo-gistics回歸模型分析扶貧對象主觀評價與扶貧績效之間的關系,通過因子分析篩選扶貧績效評估指標。最后,通過層次分析法、熵權法等運籌學分析方法確定扶貧項目績效評估指標權重,并對扶貧項目績效進行評估分析。

1.4.1.6 比較分析法

在扶貧項目績效評估體系構建的過程中,對過去和現在兩個不同時期的評估背景和貧困特點進行比較分析,把握新評估體系構建的要素。在實證分析的過程中,對重慶市兩個項目采用不同的評估分析方法,對比并摸索扶貧項目績效評估的規律和關鍵點。

1.4.2 研究的可能的創新說明

本書以扶貧開發項目績效評價體系為主要研究對象,其創新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研究視角的創新。本書從精準扶貧的視角出發,以扶貧項目瞄準為中心,通過相關理論分析了扶貧項目績效的關鍵因素。并在繼承和改進現有評估體系的基礎上,提出新的評估思路,嘗試將績效評估與建檔立卡工作相結合,摸索精準扶貧背景下績效評估的新方式和新途徑。

第二,評估思路的創新。本書緊密結合精準扶貧的政策指導性,以扶貧項目瞄準績效為重點,綜合扶貧資金投入、扶貧項目管理、扶貧產出與成效等多方面的評估思路,明確了扶貧瞄準績效同其他方面績效的內在關聯。緊扣當前的貧困特征與扶貧政策,突出扶貧項目績效在分類瞄準、資金與管理創新、受益者主觀參與等方面的重點評估。并且,結合構建的評估指標,初步探索了建檔立卡數據在評估實踐中的應用方式。

第三,研究方法的創新。基于管理生態學的思想,搭建精準扶貧視角下扶貧項目績效評估的研究框架。并分別將不同性質的評估案例,進行對比實證檢驗,摸索新背景下扶貧項目評估的適用方式。以重慶市某扶貧項目為例,按照管理生態學搭建的評估研究框架,通過數據應用分析以及評估反饋,運用評估系統與績效系統,并采用描述性評估手段,形成有效的基期績效評估模式。以重慶市綜合扶貧開發項目為例,綜合應用計量、運籌等數量分析方法進行評估,將有序回歸與因子分析相結合的方法應用到扶貧受益者評價與客觀績效的關系分析中;將層次分析法、熵權法相結合的評估模型應用在綜合扶貧開發項目績效的對比評估中。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云霄县| 明溪县| 武安市| 宝鸡市| 闽清县| 罗山县| 从江县| 景东| 上饶县| 大姚县| 英吉沙县| 黎城县| 九江市| 保靖县| 尖扎县| 太谷县| 芜湖县| 瑞昌市| 福贡县| 岐山县| 旬阳县| 前郭尔| 仙居县| 汽车| 弋阳县| 梁山县| 珲春市| 东乡县| 开封市| 德阳市| 湖南省| 正定县| 古丈县| 锡林郭勒盟| 锦州市| 丰顺县| 龙江县| 阜阳市| 耿马| 南汇区| 渑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