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社區防災減災自組織能力建設研究
- 陳旭 王胡林 盛丹萍
- 1572字
- 2021-02-08 18:11:22
三、多中心理論
多中心理論可以從“多中心”的概念所包含的內容進行理解。“多中心”的含義包含了一種獨特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秩序的審視角度。“多中心”指組織系統治理公共事務和提供公共服務的多個權力中心,“多中心”代表有眾多單獨形式的決策指揮中心,它們相互尊重、彼此合作的同時也彼此競爭,或與對方簽署各種合同,或使用核心機制來化解矛盾。“多中心”已發展成為一種生產公共物品和提供公共服務的治理模式,成為一種多元的思維方式和治理理論的框架。
從微觀角度來看,多中心是指由多個生產者生產公共物品并且共同處理公共事務,主要強調多個主體共同參與。“多中心治理”作為一種治理理念,主要表示在公共物品生產、公共服務提供和公共事務處理方面存在多個供給主體。多中心治理理論發展了一個基于是否具有競爭性和排他性準則的治理的分類方法。我們所說的大部分的公共物品并不是嚴格意義上具有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的純粹的公共物品,而是具有一定競爭性或者排他性的準公共物品,這種特性可以通過公共事務治理中產權契約的分配提供給單獨的主體,使得傳統的公共物品可以在諸如地理和特性方面進行分散。每一部分具有限定的生產權和處置權,并且承擔響應的責任。每一個主體都是相對獨立的,與此同時也是密不可分的。多中心治理理論旨在維持公共事務的公共性,并且通過提供具有相似性質和相似特征的各種參與者,在壟斷的公共事務中建立競爭機制或不完全競爭機制。公共物品和服務的生產者之間通過競爭,會進行自我約束,從而達到降低成本、加強反饋的目的。與此同時,公民可以通過生產者之間的競爭來判斷生產者的特性,選擇自身需要的公共物品和服務。
從宏觀角度來看,多中心治理是指政府和市場采用多種方式共同治理。在傳統治理中,普遍認為公共事務如醫療服務,只能由政府這一單獨的主體來提供。隨后又認為市場也是公共事務的生產和提供者,建議建立單一以市場為主體的“私有化”機制。概括來講,不管由政府或者市場來生產提供醫療服務,都是政府和市場之間二者選一的治理理念,都有其片面性,因為它們都是單中心的治理模式。由政府單獨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務會導致公共物品和服務的單一化,無法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并且容易引起權力盲目擴大、低效等問題。市場有追逐利潤的特性,單獨由市場來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務,會容易缺乏“公共性”,影響公共利益。市場作為單一主體,其危害也是顯而易見的。多中心治理理論突破了單一主體治理的局限,在承認政府治理和市場治理是參與公共事務治理主體的同時,又認為政府治理和市場治理是兩種不同的方法和機制,提倡處理公共事務不但要集中政府的公共性和集中性特征,還需利用強大的市場回應速度和高效率的優勢,結合政府和市場兩個主體的所長,進而提出政府與市場合作共治的新范式。
多中心治理中的政府具有新的任務,在公共物品的生命周期中,大致存在三個角色:消費者、生產者和連接消費者與生產者的中介者。在公共物品的生產過程中,三個角色分別由不同的主體來扮演。因此,多中心治理既反對政府的壟斷,也不是所謂的私營化,它不意味著政府從公共事務領域的退出和責任的讓渡,而是政府角色、責任與管理方式的變化;在以往的物品提供方面,政府扮演著公共物品的唯一的直接生產者和提供者,參與了公共物品從被需要到被消費的整個過程,是唯一的參與者和主體,扮演者多重角色,承擔著多重任務;而多中心治理的理論則通過其他主體、機制的參與,使政府通過多種方式將公共物品的部分生產任務委托給其他部門來提供。可以說,多中心治理中政府不再是唯一主體,而只是其中一個主體。政府的管理方式也從以往的直接管理變為間接管理。在多中心治理中,政府更多地扮演了一個中介者的角色,即制定多中心制度中的宏觀框架和參與者的行為規則,同時運用經濟、法律、政策等多種手段為公共物品的提供和公共事務的處理提供依據與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