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社區防災減災自組織能力建設研究
- 陳旭 王胡林 盛丹萍
- 802字
- 2021-02-08 18:11:20
三、風險管理
風險是指在某一特定環境下,在某一特定時間段內,某種損失發生的可能性。風險由風險因素、風險事故和風險損失等要素組成。聯合國對自然災害風險的定義為:風險是在一定區域和給定時段內,由于特定的自然災害而引起的人民生命財產和經濟活動的期望損失值,并采用了“風險度(R)=危險度(H)×易損度(V)”的表達式。風險,指在不確定性情境下不利事件或危險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影響的綜合體。風險管理是如何在一個具有風險的環境里把風險減至最低的管理過程。風險管理是指通過對風險的認識、衡量和分析,選擇最有效的方式,主動地、有目的地、有計劃地處理風險,以最小成本爭取獲得最大安全保證的管理方法。美國經濟學家詹姆斯·托賓就曾說過“不要把你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這是典型的風險管理思維。18世紀工業革命帶來了財富的迅速積累,導致西方風險管理的意識得到普遍加強。到20世紀60年代,學者開始系統研究風險管理。2009年,國際標準化組織發布了3個用于風險管理的標準,這一成果是風險管理領域的里程碑,標志著風險管理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我國也于同年年底發布了相應國家標準。2010年9月,人社部發布了關于應急管理方面新的職業培訓項目——風險評估專業人員職業培訓,用以填補該專業領域內人才的空白。
風險管理是一個過程,是一項有目的的管理活動,只有目標明確,才能起到有效的作用。否則,風險管理就會流于形式,沒有實際意義,也無法評價其效果。其目標就是要以最小的成本獲取最大的安全保障。因此,它不僅是一個安全問題,還包括識別風險、評估風險和處理風險,簡單來說就是管理預見或不可預見的風險,防止出現損失或其他風險等。風險管理是“社會組織或個人用以降低風險帶來的消極結果的決策過程,通過風險識別、風險估測、風險評價,并在此基礎上選擇與優化組合各種風險管理技術,對風險實施有效控制和妥善處理風險所致損失的后果,從而以最小的成本收獲最大的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