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3 研究的技術路線與主要創新

1.3.1 技術路線

(1)基于已有文獻,研究首先對省直管縣改革進行了理論層面的梳理。其一,在對省直管縣進行改革背景和實踐進程梳理的基礎上,解析了改革對于縣域經濟發展和縣域民生改善的重要意義;其二,基于壓力式分權視角,并借助對縣級財政壓力的分析闡釋了省以下財政體系中財政收入分權和支出分權發揮作用的機制。

(2)基于理論層面的研究,借助計量工具進一步論證了省直管縣改革是否有助于經濟績效提升和民生性支出改善,以及財政分權如何發揮調節其制度績效的作用。特別地,在實證中的研究進一步檢驗了省直管縣在民生性支出改善中是否對轉移支付失靈存在“糾偏”的效果。

(3)在實證基礎上,本研究更進一步檢驗了省直管縣改革在不同類別縣域中的適用性,為如何實施“分類指導、分類改革”,為有層次地推進改革提出有價值的政策建議(見圖1.1)。

圖1.1 技術路線圖

1.3.2 研究的創新性

(1)以深入挖掘省以下具有分權特征的改革推行方式為切入點,基于對縣級財政壓力的分析構建了改革作用機制的理論框架。實證研究了向縣一級的分權如何在省直管縣改革中發揮影響縣域發展的調節性作用:改革中以省內分稅制貫徹為代表的財政收入分權的深化,有益于縣級民生性財政支出占比提升,而改革中以對“市管縣”體制的突破為代表的財政支出分權的深化,有益于縣域經濟績效提升。彌補了已有研究較為重視研究改革成效而忽略改革推行方式及其傳導作用機制的不足。

(2)通過建立差異化的分析框架和地區適應性的分類研究,驗證了省直管縣改革在省域內會因試點縣具體條件的不同而出現對改革效應差異的判斷,并按試點縣條件分類后進行了模型構建。彌補了已有研究多在理論層面進行改革制約因素探討的不足,在實證層面為“分類指導、分類改革、分類推進”省直管縣提供了有效依據。

(3)基于對縣級財政壓力的剖析闡釋了省以下政府間關系,據此在研究建議中提出省直管縣改革促進縣域發展的本質在于建立中央為設計者、省級政府為指導者、市級政府為利益平衡者、縣級為執行受益者的“啞鈴狀”縱向治理結構,為進一步深化改革提出了具體可行的政策建議。

主站蜘蛛池模板: 蒙自县| 吉林省| 封丘县| 张北县| 大渡口区| 庄浪县| 颍上县| 郁南县| 三台县| 利津县| 库伦旗| 阿尔山市| 溧阳市| 克什克腾旗| 南康市| 大洼县| 延吉市| 天镇县| 武威市| 山东省| 密山市| 桂林市| 深圳市| 漠河县| 灌阳县| 大埔区| 宜阳县| 迁安市| 会同县| 高碑店市| 红河县| 治多县| 凌海市| 西昌市| 塔河县| 安宁市| 津市市| 洞头县| 栾城县| 通海县| 哈巴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