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主動適應
懷揣理想,滿懷求學進步的美好愿景,這是大家在大學階段的學習中取得成功的前提。但是要將理想變為現實,還需要具體的行動。我們從熟悉的家鄉來到一個幾乎完全陌生的環境,面臨著生活自理、管理自治、目標自選、學習自覺、思想自我教育等一系列問題,迅速完成從高中到大學的過渡,盡快適應大學階段的學習和生活,這是大學生們必須首先面對和解決的現實問題。
適者生存。從中學步入大學,從大學步入社會,從一種生活環境進入另一種生活環境,從一個人生階段步入另一個人生階段,都需要我們學會積極主動地適應。“適應”是個體根據環境的需要,積極主動地調整自己,從而達到一種良好的生存、發展狀態,并與環境保持平衡的動態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的人生就是一個不斷適應環境的過程。“適應能力”則是人通過心理上、生理上以及行為上的各種適應性的改變,與周圍環境達成和諧狀態的能力,包括自我改變以適應環境的能力和改變環境使之適合自己需要的能力,其外延包括環境融入能力、文化理解和接受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人際交往能力、自我約束和調節能力等等,它反映了個體融入社會并為社會所接納的能力。
大家剛剛進入大學,面臨著生活環境、學習環境和人際關系等許多方面的變化,如表1-1至表1-3所示:
表1-1 生活環境的變化

表1-2 學習環境的變化

表1-3 人際關系的變化

大學生入學之初,由于離開了家鄉、家人和熟悉的同學,一下子進入了不熟悉的環境和陌生的人群,又面臨著學習內容的改變和學習方式的調整,很多同學往往會表現出一定程度的不適應,從而不可避免地進入一段時間的學習生活適應期。由于同學們的適應能力不一樣,這段時間可能是幾個月,也可能是半年甚至更長的時間。相對來說,附近區域的同學由于飲食、氣候、文化、語言差異較小的原因,可能更加易于適應新的生活環境,外地同學則可能需要更長的適應期。
既然如此,我們的問題就是,如何盡快邁過這道門檻,踏準大學學習生活的節奏,縮短這段適應期,更快更好地融入大學階段的學習中去。關于這個問題,我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第一,盡快熟悉大學校園的生活學習環境。熟悉環境是適應環境的前提,這個生物界的一般生存法則同樣適用于人類世界。同學們入學之初,學校會進行入學教育,主要是介紹學校的基本情況,讓同學們參觀教學樓、圖書館、餐廳、運動場等教學生活設施。這些活動的目的就是幫助大家熟悉校園環境,消除陌生感,盡快適應大學生活。當然,同學們也應該主動去熟悉校園環境,包括了解各個教學樓內教室的位置分布,圖書館內部閱覽室、自修室、借書處等的位置分布和借閱圖書的流程,醫務室、校園修讀點、超市、浴室、銀行的分布,以及其他健身、娛樂、生活設施的設置情況等,總之就是要盡快熟悉新的生活學習環境。
第二,盡快與同寢室、同班級的同學熟悉起來,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有的同學缺乏集體生活的經歷,不懂得關心他人,難以融入集體,甚至逐漸對集體產生排斥,這不利于盡快適應大學生活。人是具有社會性的動物,擁有知心朋友和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會有助于我們盡快適應新的生活環境。相反,缺少朋友會增加人的孤獨感,從而影響人對于新環境的接受和融入。
第三,在心態上,要主動適應,積極調整,從心理上接納你的大學生活。俗話說:“環境不會改變,解決之道在于改變自己。”托爾斯泰說:“世界上只有兩種人:一種是觀望者,一種是行動者。大多數人都想改變這個世界,但沒人想改變自己。”我們難以改變外界環境,但是我們可以主動適應外部環境,積極調整和改變自己,改變自己看待周圍環境的心態和目光。自己改變之后,你會發現其實身邊每一樣事物看上去都是那么美好,此時環境不就是已經改變了嗎?
人往往對原來已經熟悉的生活環境心懷留戀,而對于陌生的新環境總覺得這兒也不對勁,那兒也不習慣,從而會產生一種排斥心理,這實際上是人的心理防御機制在起作用。弗洛伊德在其精神分析學說中最早提出了“心理防御機制”的概念。他認為這是一種無意識的心理反應,用以防止為社會規范所限制的不能接受或不能直接表達的本能沖動,并使“自我”與“超我”和外界現實協調起來。消除這種源自本能的排斥心理對于適應新的環境是非常重要的。你需要告訴自己,這就是你的大學,這就是你未來4年的家,你就是這里的主人,你不是來做客的,你已經成為這個學校的一員,你是大學學習生活的參與者,而不是旁觀者,更不是局外人。
也有的同學對自己的大學感到失望,從而在心理上悵然若失,不愿意接受即將開始的大學生活。對于這種情況,我們主張如果不能走回頭路,那就一切向前看,適應意味著寬容地接受。俗話說“既來之,則安之”,與其自暴自棄,不如奮勇一搏。從根本上來說,未來成功與否主要還是取決于個人的努力,就讀的學校再好,如果沒有個人的努力和付出,也會成為庸才。日本著名演員高倉健年輕時總是想著有朝一日能夠逃離不利于自己發展的環境。他的這種想法使他幾乎面臨“下崗”的危機。此時,朋友告訴他要努力去適應這個環境,要想讓環境因你而改變是不可能的。后來他試著改變自己,讓自己融入外部環境中去,最終他就像一只淡水魚適應了大海的環境,成為一名國際明星。
第四,主動出擊,積極適應大學的學習方式,而不是被動應對或消極應付。進入大學的專業學習階段之后,學習內容主要不再是高中階段的語、數、外等這些基礎課程,學習方法上也主要采取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教學模式,這些變化是每一個大學生都必須面對的。如何更快地適應這些變化呢?我們覺得秘訣就是主動出擊,勤奮進取,積極適應。比如要采取“課前認真預習”+“課堂用心聽課”+“課后扎實復習”的三步走學習模式,如果學有余力還要通過圖書館和網絡進行“課余拓展學習”,這種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模式會使你成為學習的主人,而不至于疲于應付、被牽著鼻子走,從而不斷增強學習自信心,更好地適應大學階段的課程學習。
第五,樹立自立意識,提高自理能力。大一新生對大學生活的不適應往往與其缺乏自立意識和自理能力有關。中學階段,大家在家里都是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少爺”“小姐”,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養成了凡事依賴父母的習慣。但是進入大學之后,大家要住集體宿舍,自己去打水,到擁擠的食堂排隊吃飯而且飯菜可能不合口味,自己洗衣服,自己買日用品,原來一個人睡2米寬的床,現在睡的則是2米高的床,而且頗有一種擔心睡夢中從床上掉下去的恐懼……總之學校生活中的事務都得自己費心打理。大家對于這種變化的不適應是難免的,此時你需要告訴自己,這是自己必須面對、必須經歷的,而且將來你們成家立業以后擔負的還要更多。很多事情雖然看起來簡單,做起來卻可能很煩瑣,你們必須逐步學會自理自立,獨立地處理這些事務,別無選擇。
總之,適者生存。盡快適應大學生活是每一個大學生都必須面對的,解決這個問題并沒有什么訣竅,關鍵就是要從心態上主動地“親近”大學生活,積極地融入大學生活。
- 海上貨物運輸與運輸工具保險
- 材料類基礎化學實驗
- 服裝面輔料測試與評價
- 商務溝通與談判
- 管理經濟學(原書第12版)
- Microsoft Project 2003項目管理與應用
- 2020年中外教育史考點歸納及典型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系統工程引論(第4版)
- 《新版中日交流標準日本語高級(上)》學習指南【課文重點+詞匯剖析+語法精解+拓展知識+全文翻譯】
- 網頁設計與制作案例教程(Dreamweaver CS5+Div+CSS+JavaScript)
- 現代色彩構成
- SPSS 18數據分析基礎與實踐
- 北京外國語大學811英語能力測試(寫作)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2019年高級統計師《高級統計實務與案例分析》復習全書【核心講義+歷年真題詳解】
- 王薔《英語教學法教程》(第2版)課后習題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