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河山壯麗——中華地理之最(1)
- 中國之最世界之最(大全集)
- 青蛙王子編著
- 5626字
- 2014-01-20 16:14:31
最美的山
位于中國云南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和西藏的察隅縣交界處,距離昆明市849千米的梅里雪山,以其巍峨壯麗、神秘莫測而聞名于世。它處于世界聞名的金沙江和瀾滄江、怒江“三江并流”地區,南北縱長30千米,東西寬度為36千米,逶迤北來,連綿13峰,座座晶瑩,峰峰壯麗。其主峰卡瓦格博海拔6740米,為云南第一高峰,早在20世紀30年代美國學者就贊其為“世界最美之山”。梅里雪山被譽為“雪山之神”,作為“藏區八大神山之一”而享譽世界。
卡瓦格博峰下,有雪山群所特有的各種雪域奇觀,冰斗、冰川連綿,冰磧遍布,其中的明永恰冰川可謂最壯觀的冰川。此冰川從海拔5500米的地方下延至海拔2700米的森林地帶,長達8000米,寬至500多米,面積有73.5平方千米,猶如玉龍伸延,冰雪耀眼奪目,是世界稀有的低緯度海拔季風海洋性現代冰川。
卡瓦格博峰的南側,還有從千米懸崖傾瀉而下的雨崩瀑布,因其為雪水,從雪峰中傾瀉,故而色純氣清;陽光照射,水蒸騰若云霧,水霧又將陽光映襯為彩虹,在夏季尤為神奇壯觀。
五岳獨秀
衡山,又名南岳、壽岳、南山,為我國五岳名山之一。
位于湖南省衡陽市南岳區,聳峙于湘中丘陵之間,海拔1300.2米,南起“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的衡陽回雁峰(衡山首峰),北止“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的長沙岳麓山(南岳衡山尾峰),由巍然聳立著的72座山峰組成,亦被稱做“青天七十二芙蓉”,層巒迭嶂,氣勢磅礴,其中最尊者為祝融、天柱、紫蓋、石廩、芙蓉等五峰。素以“五岳獨秀”、“宗教圣地”、“文明奧區”、“中華壽岳”著稱于世,我國傳統祝頌詞“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的“南山”即言衡山。現為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示范點和國家5A級旅游區,是觀光、游覽和避暑的勝地。
衡山有聞名遐邇的“南岳四絕”:“祝融峰之高”、“藏經殿之秀”、“方廣寺之深”和“水簾洞之奇”。而春觀花、夏看云、秋望日、冬賞雪則為“南岳衡山四時佳景”。由于氣候條件較其他四岳為好,這里處處茂林修竹,終年翠綠;奇花異草,四時飄香,自然景色十分秀麗,因此才有“南岳獨秀”的美稱。清人魏源《衡岳吟》中這樣贊美道:“恒山如行,岱山如坐,華山如立,嵩山如臥,惟有南岳獨如飛。”
奇秀甲東南
武夷山素有“碧水丹山”、“奇秀甲東南”之美譽,屬典型的丹霞地貌,地處江西省東部,福建省的西北部,位于江西與福建的交界處,主峰黃崗山海拔2158米,是中國東南最高峰,號稱“華東大陸屋脊”。集山岳、河川風景于一身,不僅“奇、秀、美、古”兼而有之,而且在山與水的緊密結合、人文與自然和諧統一上達到了絕妙的境界。清澈碧綠的九曲繞山而行,曲折縈回。發育典型的丹霞單面山、塊狀山、柱狀山臨水而立,千姿百態。又有3000余年的古文化遺存灑落在溪畔峰麓,巖壁洞穴。自然山水之中融注著濃郁的文化氣息。游人乘坐古樸輕巧的竹筏順溪而下,急速飛躍險灘,緩緩漂過深潭,飽覽武夷溪光山色,瞻仰兩岸文化古跡,既可享受桂林的詩情畫意,又可領略百勝灘的驚險刺激,令人嘆為觀止。
此外,武夷山還是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關鍵地區,分布著世界同緯度帶現存最完整、最典型、面積最大的中亞熱帶原生性森林生態系統;中部是聯系東西部并涵養九曲溪水源,保持良好生態環境的重要區域。東部山與水完美結合,人文與自然有機相融,以秀水、奇峰、幽谷、險壑等諸多美景、悠久的歷史文化和眾多的文物古跡而享有盛譽。
天下第一山
泰山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譽,又稱東岳,是中國最美、最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泰山位于山東省中部,津浦鐵路東側,是我國五岳之一,山勢雄奇,景色秀美,古名“岱宗”。
春秋時它便被稱為泰山。泰山素有“五岳之首”、“五岳獨宗”、“五岳獨尊之稱”。數千年來,先后有十二位皇帝來此封禪。圣人孔子留下了“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慨,詩圣杜甫更是發出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千古絕唱。
自然景觀的雄奇壯美,加之數千年精神文化的滲透和渲染以及人文景觀的烘托,可以說泰山處處皆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已成為中國古代文化的縮影,更是全國著名的旅游勝地。
其中著名的風景名勝有天柱峰、日觀峰、百丈崖、仙人橋、五大夫松、望人松、龍潭飛瀑、云橋飛瀑、三潭飛瀑等。1987年,泰山被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名錄。
天下第一仙山
武當山位于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境內,是我國著名的道教圣地和旅游勝地,被譽為“亙古無雙勝境,天下第一仙山”。
作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AAAAA級旅游區、全國武術之鄉、全國八大避暑勝地之一,武當山的古建筑群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并先后榮獲“全國文明風景名勝區”稱號和“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示范點”稱號。2009年,武當山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中國道教第一山。
武當山高峰林立,天柱峰海拔1612米。其山體四周低下,中央呈塊狀突起,巖層節理發育,并有沿舊斷層線不斷上升的跡象,形成斷層崖地貌,多懸崖峭壁,山地兩側則多陷落盆地。氣候溫暖濕潤,植被覆蓋繁茂,藥用植物多達400余種,有曼陀羅花﹑金釵﹑王龍芝﹑猴結﹑九仙子﹑天麻﹑田七等名貴藥材。
武當山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巖﹑二十四澗﹑十一洞﹑三潭﹑九泉﹑十池﹑九井﹑十石﹑九臺等勝景,風景名勝區以天柱峰為中心,有上﹑下十八盤等險道及“七十二峰朝大頂”和“金殿疊影”等。
天下第一奇山
黃山為三山五岳中三山的之一,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美稱。為道教圣地,遺址遺跡眾多。秦代時黃山因地處黔縣東北被稱為黔山,古代別名崗山。唐天寶六載(747),唐玄宗根據軒轅黃帝在這里采藥煉丹得道升天的傳說,改其名為黃山。位于安徽省東南部,地跨黃山市內黟縣、休寧縣和黃山區、徽州區,東北西南走向,長約40千米,寬約30千米,面積約1100平方千米,向來以山勢雄奇而聞名于天下。那里景色絢麗,奇峰怪石,集群山之瑰,是中國最奇麗的大山。
徐霞客曾兩次游黃山,留下了“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感嘆。李白等大詩人,也在此留下了壯美詩篇。
作為中國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黃山是著名的避暑勝地,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療養勝地。1985年入選全國十大風景名勝,1990年1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名錄》,黃山生態保護完好,動植物眾多,是中國第一個同時作為文化、自然雙重遺產列入名錄的。
奇險天下第一山
華山是我國著名的五岳之一,不但是五岳最險,還是五岳最高的山。
其雄偉奇險,山勢峻峭,東、南、西三峰拔地而起,如刀一次削就,壁立千仞,群峰挺秀,以險峻稱雄于世,自古以來就有“華山天下險”“奇險天下第一山”的說法。
由于華山太險,魏晉南北朝時,還沒有通向華山峰頂的道路。
直到唐朝,隨著道教興盛,道徒開始居山建觀,逐漸在北坡沿溪谷而上開鑿了一條險道,形成了“自古華山一條路”。
華山以其峻峭吸引了無數游覽者和勇敢者,其奇險能激發人的勇氣和智慧以及不畏險阻攀登的精神,使人身臨其境地感受祖國山川的壯美。山上的觀、院、亭、閣、皆依山勢而建,一山飛峙,恰似空中樓閣,而且有古松相映,更是別具一格。山峰秀麗,又形象各異,如似韓湘子趕牛、金蟾戲龜、白蛇遭難……峪道的潺潺流水,山澗的水簾瀑布,更是妙趣橫生。
華山同時也是道教名山,是三十六洞天中的第四洞天。
塞外第一山
恒山,人稱北岳,亦名“太恒山”,又名“元岳、紫岳、大茂山”,以道教聞名。相傳我國神話中的古代道教八洞神仙之一的張果老就是在恒山隱居潛修的。
恒山山脈橫跨塞外,東連太行,西跨雁門,南障三晉,北瞰云代,東西綿延五百里,莽莽蒼蒼,橫亙塞上,巍峨聳峙,氣勢雄偉,是海河支流桑干河與滹沱河的分水嶺。其中,倒馬關、紫荊關、平型關、雁門關、寧武關虎踞為險,是塞外高原通向冀中平原之咽喉要沖,自古乃兵家必爭之地。其主峰天峰嶺在渾源縣城南,海拔2016.8米,被稱為“人天北柱”、“絕塞名山”、“天下第二山”,亦為五岳名山之一,揚名海內外。
登上恒山,蒼松翠柏、廟觀樓閣、奇花異草、怪石幽洞構成了著名的恒山十八景。這十八勝景各有千秋,猶如十八幅美麗畫卷一一鋪展在游客面前:磁峽煙雨、云閣虹橋、云路春曉、虎口懸松、果老仙跡、斷崖啼鳥、夕陽晚照、龍泉甘苦、幽室飛窟、石洞流云、茅窟煙火、金雞報曉、玉羊游云,紫峪云花、脂圖文錦、仙府醉月、弈臺弄琴、岳頂松風。再加上世界一絕的天下奇觀懸空寺,整個恒山景觀如詩如畫,令游客如置身于世外桃源,流連忘返。
海上第一名山
嶗山是中國海上第一名山,古代又曾稱牢山、勞山、鰲山等,史書各有解釋,說法不一。它是山東半島的主要山脈,主峰名為“巨峰”,又稱“嶗頂”,海拔1132.7米,是我國海岸線第一高峰,有海上“第一名山”之稱,聳立在黃海之濱,高大雄偉。當地有一句古語這樣描述:“泰山雖云高,不如東海嶗。”
嶗山在所有名山中的獨特之處就在于它山海相連,同時還是中國唯一座在海邊拔地而起的山脈。山海相連,山光海色,正是嶗山風景的特色。繞嶗山的海岸線長達87千米,沿海大小島嶼18個,構成了嶗山的海上奇觀。當漫步在嶗山的青石板小路上,一邊是碧海連天,驚濤拍岸;另一邊是青松怪石,郁郁蔥蔥,不由得人心胸開闊,氣舒神爽。因此,古時即有人稱嶗山為“神仙之宅,靈異之府。”
1982年,嶗山以青島嶗山風景名勝區的名義,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
道教名山之首
位于江西省貴溪市的龍虎山為道教正一派“祖庭”。這里的上清官和嗣漢天師府由于得到歷代王朝無數次的賜銀,進行了無數次的擴建和維修,宮府的建筑面積、規模、布局、數量、規格皆創道教建筑史之最。在其鼎盛時期,龍虎山建有道觀80余座,道院36座,道宮數個,是名副其實的“道都”、道士的世界王國。
原名云錦山的龍虎山,乃獨秀江南的秀水靈山。此地群峰綿延數十里,為象山(應天山)一支脈西行所致。傳喻九十九條龍在此集結,山狀若龍盤,似虎踞,龍虎爭雄,勢不相讓;上清溪自東遠途飄入,依山緩行,繞山轉峰,似小憩,似戀景,過灘呈白,遇潭現綠,或輕聲雅語,或靜心沉思。九十九峰二十四巖,盡取水之至柔,繞山轉峰之溪水,遍納九十九龍之陽剛,山丹水綠,靈性十足。不久,靈山秀水被神靈相中,即差兩仙鶴導引張道陵攜弟子出入于山,煉丹修道。
自后,龍虎山碧水丹山秀其外,道教文化美其中,位居道教名山之首,實無愧于道教第一仙境的美譽。
匡廬奇秀甲天下
廬山以雄、奇、險、秀聞名于世,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美譽。它地處江西省北部的鄱陽湖盆地九江市廬山區境內,瀕臨鄱陽湖畔,雄峙長江南岸,風景區總面積382平方千米,山體面積282平方千米,主峰大漢陽峰海拔1474米。綿延的90余座山峰,猶如九疊屏風,屏蔽著江西的北大門。
作為世界級名山,廬山大江、大湖、大山渾然一體,雄奇險秀,剛柔并濟,形成了世所罕見的壯麗景觀。“春如夢、夏如滴、秋如醉、冬如玉”,構成一幅充滿魅力的立體天然山水畫。
巍峨挺拔的青峰秀巒、噴雪鳴雷的銀泉飛瀑、瞬息萬變的云海奇觀、俊奇巧秀的園林建筑,一展廬山的無窮魅力。廬山尤以盛夏如春的涼爽氣候為中外游客所向往,是國內久負盛名的風景名勝區和避暑游覽勝地。
歷史造就此山,文化孕育此山,名人喜愛此山,世人贊美此山。正是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歷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孕育了廬山無比豐厚的內涵,使她不僅風光秀麗,更集教育名山、文化名山、宗教名山、政治名山于一身,可謂風華千古絕代。
霧日雨日最多的山
峨眉山是中國霧日最多、日照最少的山,也是著名的佛教名山和旅游勝地。位于四川樂山市境內,地處長江上游,屹立于大渡河與青衣江之間,在峨眉山市西南7千米,東距樂山市37千米,景區面積154平方千米,最高峰萬佛頂海拔3099米。地勢陡峭,風景秀麗,有“峨眉天下秀”之美譽。氣候多樣,植被豐富,共有3000多種植物,其中包括世界上稀有的樹種。山路沿途有較多猴群,常結隊向游人討食,成為峨眉一大特色。
由于峨眉山海拔高,西南季風帶來豐富水汽沿著山坡上升凝聚成云霧,那里的霧日比周圍地區多而濃,年均霧日多達323.4天,至少也有309天,最多時則高達334天,因此一年四季大多數時間它都籠罩在霧氣之中。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也使得那里的年均降雨日達263.5天,最多可達290天。年均日照時數僅有947小時,平均每天日照時數僅有2.5小時,如果遇上云雨多的季節,有時山上整日不見太陽,數月日照只有數小時,甚至幾分鐘。這在中國乃至世界絕無僅有,因此它成為我國雨日、霧日最多,日照時數最少的山。更因此它擁有我國獨有的珍稀植物多達100多種,那里風景最奇特的非金頂的明造銅殿、臥云崖旁的睹光臺莫屬,吸引著無數游客流連忘返。
革命第一山
井岡山,古有“郴衡湘贛之交,千里羅霄之腹”之稱。位于江西省西南部,地處湘贛兩省交界的羅霄山脈中段。解放前,井岡山并沒有獨立的行政建制,是一個“人口不滿兩千,產谷不滿萬擔”的偏僻小山村。1927年10月,毛澤東、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率領工農革命軍來到井岡山,創建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開辟了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井岡山精神。
陸定一同志曾說過:“井岡山,兩件寶;歷史紅,山林好。”這是對井岡山人文和自然內涵的高度概括和真實寫照。確實,井岡山既具有輝煌的歷史,是“中國革命的搖籃”,是一塊“浸透著烈士鮮血的圣地”,又有絢麗的自然風光,可謂革命的人文景觀與優美的自然景觀交相輝映,融為一體,相得益彰。
最大的山脈
喜馬拉雅—喀喇昆侖山脈是中國最大的山脈,也是世界第二高山脈,聳立于青藏高原西北側,連結著帕米爾高原、喜馬拉雅山及唐古拉山。其主體部分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與克什米爾的交界線上,西藏境內是它的東延部分。
喀喇昆侖山脈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共有19座山超過7260米,8個山峰超過7500米,其中4個超過8000米,諸山峰通常具有尖削、陡峻的外形,多雪峰及巨大的冰川。其周圍簇擁著數以百計的石塔和尖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