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文學名著導讀80部
- 王苑苑 王兆平
- 9095字
- 2020-09-11 16:59:45
英國
哈姆雷特
(Hamlet)

莎士比亞
戲劇,1601
[英國]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
悲慘的氣氛籠罩著丹麥的王宮,陰森的冷風吹出血腥的氣息,四具王公貴胄的尸體躺在橫流的血泊中,滿面悲傷的霍拉旭向人們講述了那驚心動魄的故事。
丹麥王子哈姆雷特的父親突然死了,不到兩個月,王后喬特魯德就和國王的弟弟、新國王克勞狄斯結了婚。這一連串事情在朝中引起了議論,有些大臣認為喬特魯德輕率無情,居然嫁給了可憎卑鄙的克勞狄斯。甚至有人懷疑克勞狄斯是為了篡位娶嫂,卑鄙地害死了國王。
受刺激最深的還是王子小哈姆雷特。因為哈姆雷特總是把他已故的父親當作偶像來崇拜,所以最令他難受的倒還不是沒能繼承照理來說應由他繼承的王位,而是母親喬特魯德很快就忘記了和老國王的恩愛。在哈姆雷特看來,這樁婚事是十分不正當的,用“亂倫”兩個字來形容是再恰當不過了。悲痛和郁悶使年輕王子昔日慣有的快樂蕩然無存,在他眼里,一切高潔的花卉全都枯死了,倒是雜草在那里瘋長。新國王和王后想盡了辦法叫他快活起來,但哈姆雷特總是穿著黑色的喪服來表示他的哀悼,甚至在新國王舉行結婚大典的那一天,他仍舊身著喪服以示鄙視。
在無數天悲哀的日子里,年輕的王子反復思量著他敬愛的父親是怎樣死的。雖然克勞狄斯宣稱國王是給一條毒蛇咬死的,但敏銳的哈姆雷特懷疑克勞狄斯就是那條蛇,而且,他猜測母親喬特魯德也有可能參與了謀殺。這些懷疑和猜測困擾著哈姆雷特,直到有一天他聽說鬼魂的事,整個宮廷陰謀才開始顯露出輪廓。
有學問的霍拉旭是哈姆雷特的好朋友。他和宮廷警衛馬西勒斯曾在夜半看見過一個鬼魂,長得和已故的國王一樣,烏黑的胡子略帶些銀色,穿著一套大家都很熟悉的盔甲,悲哀而且憤怒地走過城堡的高臺。一到子夜他就來了,哨兵對他講話,他好像做出要說話的樣子,但這時雞鳴天亮了,鬼魂就消失了。當霍拉旭向哈姆雷特講起此事時,困惑中的王子立刻相信了,他斷定這一定是父王的鬼魂,他認為鬼魂這樣出現一定不會是無緣無故,說不定有什么冤屈的事要講,盡管鬼魂一直沒開口,但哈姆雷特認為父親會對兒子說的。于是,王子決定當天晚上和哨兵一起去守夜,好見到父王的鬼魂。
哈姆雷特焦急地等待黑夜的到來。天剛黑,他就和霍拉旭、馬西勒斯等人登上了鬼魂經常出沒的高臺。月冷星稀,朔風刺骨,給鬼魂的出現更添了幾分寒冷的前奏。正當他們談著天氣的時候,霍拉旭打斷了他們的談話,說鬼魂出現了。
哈姆雷特看見鬼魂果然和霍拉旭他們描述的一模一樣,起初他又驚奇又害怕,他還祈求天神保佑他們,因為他不知道鬼魂是善是惡,更不知道它帶來的是禍是福。可是漸漸的他覺得父王的鬼魂并沒有什么惡意,只是悲哀地望著他,好像很想跟他說話。哈姆雷特膽子就大了起來,走向前去,望著和父親無甚兩樣的鬼魂,情不自禁地喊道:“國王,父親!”懇求他說說為什么不好端端地安息在墳墓里,卻要離開那里出現在月光底下的高臺上?他請鬼魂告訴他怎樣才能平息它不安的靈魂。于是,鬼魂就示意哈姆雷特跟它到人少僻靜的地方去好一吐為快。霍拉旭他們竭力勸阻哈姆雷特不要跟鬼魂去,生怕鬼魂露出獰惡的面目嚇壞了年輕的王子。但睿智的哈姆雷特早就盤算著揭開父王暴斃的秘密,怎肯放棄這樣的機會?至于生命,他早就看得透了,而他的靈魂,既然也同樣是永生的,鬼魂又怎能加害于它呢?所以年輕的王子突然覺得像獅子一樣強悍,掙脫了霍拉旭他們的阻止,跟著鬼魂走了。
當四處無人的時候,鬼魂打破了沉默,說它正是哈姆雷特父親的鬼魂。鬼魂說他是被人害死的,兇手就是他的親弟弟克勞狄斯,目的是為篡奪王位、霸占王嫂。當老國王照老習慣午后在花園里睡覺的時候,歹毒的克勞狄斯趁他熟睡的時候,偷偷溜進花園,把像水銀一般的毒汁灌進國王的耳朵和眼睛里。那致命的毒汁流進了他全身的血管里,燒干了血液,并使皮膚到處長起硬殼似的瘡。這樣,卑鄙的弟弟奪去了他王兄的生命,篡奪了王位,霸占了王嫂。鬼魂請求哈姆雷特說,要是他確實崇拜和摯愛他父親的話,那他一定要向那卑鄙的兇手復仇。鬼魂又喟嘆說沒想到恩愛多年的妻子居然如此寡廉鮮恥,輕易地就投入謀殺她丈夫的兇手的懷抱。但鬼魂又囑咐哈姆雷特在復仇時千萬不可傷害到他的母親,讓上帝去裁決她,讓她不安的良心時時刺痛她自己就夠了。哈姆雷特含淚聽完了鬼魂的控訴,答應鬼魂一切都按它的吩咐去辦,鬼魂這才放心地消逝了。
哈姆雷特立誓要把他所記得的所有事情,包括他從書本及閱歷里學到的東西統統忘掉,只剩下鬼魂告訴他的話和要他做的事來支配他的腦子和身體。這個秘密,哈姆雷特只謹慎地告訴了密友霍拉旭和馬西勒斯兩人,并且讓兩人發誓不說出去。他吩咐馬西勒斯等人對那晚上所看到的一切都要絕對地保守秘密。
在得知這個宮廷陰謀之前,精神的痛苦就使哈姆雷特的身體虛弱,精神頹唐,鬼魂揭開秘密又在他心靈上增加了極其沉重的負擔。哈姆雷特生怕這樣下去會引起克勞狄斯的注意,認為哈姆雷特知道許多內情而要對付他,因此存起戒心來。于是王子就做出了一個奇特而大膽的決定:假裝發瘋。這樣一來,克勞狄斯可能就不會認為他有什么圖謀,也不會有什么猜忌了。而且,假裝發瘋不但可以巧妙地掩蓋他內心中的真實的不安,也可以給他機會冷眼窺視克勞狄斯的一舉一動。
自此,哈姆雷特在言語、服飾及各種行動上都裝得瘋癲怪誕。他裝瘋十分逼真,以至國王和王后都被他哄騙了過去。他們壓根兒不知道鬼魂揭秘的事,所以認為哈姆雷特的發瘋除悲悼他父親的逝世外,一定還有愛情的折磨,而且,國王和王后還自作聰明地看出來王子愛上了哪一位姑娘。在所有的變故發生之前,哈姆雷特確實愛上了一個叫做奧菲利婭的美麗姑娘,她是御前大臣波洛涅斯的女兒。哈姆雷特曾經給她寫過情書、送過禮物,有過許多熱辣辣的愛情表白,正大光明地向這位純潔美麗的少女求過愛,她也肯相信王子所有的海誓山盟都是真摯的。自從哈姆雷特定下裝瘋的計策,他就故意顯出一副對可愛的姑娘非常冷酷無情的樣子來。好心的奧菲利婭倒并沒有怎樣怪他,只是覺得王子的冷漠絕非他的本意,而完完全全是因為他的瘋病。她認為王子以前的高貴和睿智仿佛是一串美妙的鈴鐺就能奏出的非常動聽的音樂,可是現在悲痛和憂郁損毀了他的心靈和理智,所以鈴鐺只能發出一片刺耳的怪響。
盡管哈姆雷特的復仇大事充斥了血腥味道,和求愛的羅曼蒂克很不相稱,同時在他看來愛情這種悠閑的感情和他的責任也是格格不入的,可是他有時仍情不自禁地思念起可愛的奧菲利婭。有一次哈姆雷特突然覺得自己的冷酷好沒道理,就寫了一封滿篇狂熱夸張辭藻的信給奧菲利婭,里面寫了:懷疑星星不是一團火,懷疑太陽不會動,懷疑真理是謊言,可是永遠不要懷疑他的愛情……這狂躁的表現很符合他的瘋癲的外表,但字里行間倒也不免稍稍露出一些兒柔情,好讓這位好姑娘不能不承認哈姆雷特在心里是深深愛著她的。奧菲利婭把這封信拿給她的老父親看了,于是國王和王后也清清楚楚地知道了什么才使聰明的王子發瘋的。母后喬特魯德倒真心希望哈姆雷特是為了奧菲利婭的美貌才發起瘋來的,那么,姑娘的溫柔是可以叫哈姆雷特恢復到原樣的。
可是哈姆雷特的心病是遠非他母親所能想象的。丹麥王子的腦海里旦旦夕夕想的都是他父親的鬼魂,是為父親復仇的神圣命令。每天每時的拖宕在他看來都是罪惡的,都會破壞命令的神圣。但那國王整天有衛兵保護,而且總是和喬特魯德在一起,想要殺了國王不是那么容易的。另外,篡位者恰好是他母親現在的丈夫,這使他分外痛心,要真動起手來就更猶豫不決了。天性溫柔敦厚的哈姆雷特本來就認為把一個同類活活殺死,是討厭而且可怕的。再加上他長時期的憂郁和頹唐也使他搖擺不定、無所適從,所以一直沒能采取果斷的行動。再說他聽說魔鬼是搖身百變的,或許它變成了他父親的樣子來叫他去殺人也未可知,于是他決定不能單憑幻象或幽靈的指使去行事,一定要有真實的根據才行。
恰在此時,一個戲班到宮中獻藝,這便給了王子一個試探的機會。哈姆雷特安排他們上演《貢扎古之死》,編了幾段臺詞插進劇中,把戲名改成了《捕鼠機》。照王子吩咐準備的一出戲是講發生在維也納的一件謀殺公爵的案件的。被害的公爵叫貢扎古,他的妻子叫白普蒂絲姐。說是公爵的近親琉西安納斯為了霸占貢扎古的家產,便在花園里毒死了公爵,并騙取了公爵夫人的委身。國王和王后都應邀前來看戲。國王壓根兒不知道他上了哈姆雷特的當,當他和大臣們坐下來看戲時,哈姆雷特便坐在他旁邊,好仔細地察看他的神情。那出戲的開頭便是貢扎古和白普蒂絲姐的談話。那妻子再三向丈夫表白她至死不渝的愛,說是假如貢扎古先死了,她決不會再嫁,如果哪一天她再嫁了,便會招致報應。還說是除了那些謀殺親夫的毒婦,沒有哪個女人會再嫁的。哈姆雷特發現國王和王后聽到這段話時臉色頓時就變了。而當劇情發展到琉西安納斯把毒藥灌進在花園里熟睡的貢扎古的耳里時,哈姆雷特發現那個篡位的小人再也看不下去了,他忽然大喊點起火炬回宮,裝作身體不舒服的樣子,匆匆離開了劇場。現在哈姆雷特終于能斷定鬼魂說的全是實話,絕非是他的什么幻象。在這個一直困擾著他的疑問霍然得到解決后,哈姆雷特感到很暢快。他對霍拉旭說,如今他的的確確知道他敬愛的父王是被克勞狄斯謀害的。
正當哈姆雷特盤算著該如何去報仇時,王后卻派人叫他去后宮談話。喬特魯德是奉克勞狄斯之命去叫哈姆雷特的,克勞狄斯讓王后向哈姆雷特表示,他倆都很不高興他剛才的舉止。篡位的國王生怕出自母親的天性喬特魯德會偏袒兒子,可能會隱匿起一些他很想知道的話來,所以就吩咐御前大臣波洛涅斯躲在王后內宮的帷幕后面。這個安排非常適合老波洛涅斯的心意,他在多年的鉤心斗角的宮廷生活中平穩地混到了御前大臣的位置,深知用詭計來刺探內幕的訣竅。
當哈姆雷特來到后宮時,王后先是很溫婉地責備了他的舉止行為,說王子已經開罪于他的“父親”了,當然,她指的是新國王克勞狄斯。哈姆雷特聽到她把“父親”這樣一個聽起來令人肅然起敬的稱呼用在一個卑污之徒身上時非常吃驚和生氣,毫不客氣地沖著喬特魯德說:“母親,我想是你大大地得罪了我的父親。”王后漲紅著臉說他在胡說。哈姆雷特反駁道:“既然你那樣問法,我就應該這樣回答。”王后惱怒地說:“你莫非忘了在和誰說話?”哈姆雷特一聲冷笑,“我但愿能忘記,但我又不能忘記,你確確實實是王后,你丈夫的弟弟的妻子兼我的母親。”王后勃然大怒:“你竟敢對我如此無禮!我只好去找那些會說話的人來了!”她的意思是要去找克勞狄斯或波洛涅斯。
哈姆雷特想,既然好不容易有個機會單獨跟王后在一起,總得想辦法叫她意識到自己的墮落來,于是就抓住王后的手腕不讓她走,按住她讓她坐下來了。哈姆雷特的這種強橫態度叫王后十分害怕,擔心他由于瘋狂會做出傷害她的事來,于是就大聲嚷了起來。而此時躲在帷幕后面的波洛涅斯驚恐萬狀地大喊道:“救命啊!快來人救王后啊!”哈姆雷特以為是國王藏在那里,心想機會來了,于是拔出佩劍向幕布后狠勁刺去。喊叫聲戛然而止,哈姆雷特以為國王克勞狄斯一定死了。當他把尸體拖出來一看卻是御前大臣波洛涅斯。
“瞧瞧!”王后大聲嚷著,“你干了一件多么殘忍的事啊!”
“是的,母親,確實很殘忍,”哈姆雷特回答說,“但不比殺了一個國王又嫁了他弟弟的行為更殘忍!”
哈姆雷特想打開天窗說亮話,所以就坦白地說了出來。他認為對于父母的過錯,做兒女的應盡量寬容,但這種過錯如嚴重到一定地步,那么連兒子也是可以嚴厲地責備母親的。他責備王后不該水性楊花很快就忘記先王,投入兇手的懷抱;不該輕易就忘記對先王的誓言。如果這樣的話,那足以讓人懷疑女人的一切誓言,一切所謂的美德也會變得虛偽,婚約還比不上賭徒的諾言,宗教也只是玩笑的空話。悲憤的王子指出王后的行為上愧于天下愧于地。為了讓顫抖的王后更好地悔悟,哈姆雷特拿出兩幅肖像,一幅是先王,王后的第一個丈夫,一幅是新王,王后的第二個丈夫。哈姆雷特說:“瞧,我的父王,他是多么慈祥,氣概有多么非凡!他的卷發像太陽神,前額像天神,眼睛像戰神,他的姿勢像剛降落在吻著蒼天的山峰上的傳信神。你再來看這一個,多像是害蟲和霉菌,因為他居然戕殘了他強健的兄長。”
正當哈姆雷特問王后喬特魯德她怎么還能跟那個謀害了先王、竊取王位的兇手繼續生活下去時,他父親的鬼魂出現了,只有哈姆雷特一個人能夠看到,無論哈姆雷特怎么指出鬼魂所站的地方,王后都不能看見,她很害怕地看著哈姆雷特對著空中說話,以為哈姆雷特仍舊在發瘋。哈姆雷特問鬼魂來干什么,鬼魂說他是來提醒哈姆雷特不要忘記替他報仇的諾言的。鬼魂又說,要去和他母親說話,不然她會因為悲傷和恐懼而死掉的。鬼魂走后,哈姆雷特懇求王后不要以為他瘋了而把鬼魂引到人間,真正使鬼魂出現的原因恰恰是她自己的罪過。他懇求王后對上帝承認過去的罪孽,離開國王。要是王后以真正的母親的樣子來對待他,那他也會以真正的兒子的態度來祈求上蒼保佑她。王后終于感動了,答應照他說的去做。
和王后的談話結束后,哈姆雷特的心情平靜了一些。他看到不幸被他莽撞地殺死的老波洛涅斯的尸體時,王子傷心地哭了,因為這是他心愛的姑娘奧菲利婭的父親啊!
波洛涅斯的死給了克勞狄斯對付哈姆雷特的借口。按照國王的本意是要把他視為隱患的哈姆雷特殺死,但又怕擁戴哈姆雷特的百姓不答應,況且也怕畢竟是愛兒子的王后的阻撓,所以,波洛涅斯的身亡使國王可以借口把王子驅逐出境。狡詐的克勞狄斯要哈姆雷特由兩個大臣陪同坐船到英國去,以避免所謂的處分。當時的英國是向北歐強國丹麥納貢的屬國,所以克勞狄斯給英國朝廷寫了封信,編造了一些理由,要他們把哈姆雷特處死。聰明的哈姆雷特懷疑這里面肯定有名堂,于是在夜里偷偷從那兩個大臣處拿到那封信,巧妙地把自己的名字擦掉,而換上那兩個大臣的名字。不久,座船受到海盜的襲擊,哈姆雷特勇敢地拿著劍殺上了敵人的船,不料他自己的座船卻怯懦地溜之大吉了。那兩個大臣把他丟下,帶著改過的信件急急忙忙跑到英國去接受應得的懲罰了。
海盜俘虜了王子以后,倒對這個高貴的敵人十分客氣,不久就把他放了,希望王子在朝中替他們說些好話。當哈姆雷特返回王城后,見到的卻是一片悲慘的景象,那便是哈姆雷特曾經摯愛過的美麗姑娘奧菲利婭的葬禮。自從可憐的老波洛涅斯死了過后,這個未知世事的年輕姑娘受了很大刺激,神經也變得不正常起來,因為她沒想到可憐的老父親居然慘死在她所愛戀的王子手里。她到處瘋瘋癲癲地跑來跑去,把一束束鮮花撒給宮里的女人們,說是在給她父親舉行葬禮;又時常唱一些愛情和死亡的歌兒,仿佛以前發生的事情全都給忘記了。她喜歡癡癡地坐在一條小河邊,那條小河的邊上斜斜地長著柳樹,葉子倒映在水面上。有一天,她趁人不備又偷偷溜了出來,來到小河旁,用雛菊、蕁麻、野花和雜草編織了一只小小的花圈,然后爬上一棵柳樹,想把花圈掛到伸向河中的柳條上,可是樹枝一下折斷了;美麗純潔的奧菲利婭便帶著她編織的花圈掉進了水里。開始她還靠柔軟的衣衫托著在水里浮了一陣,還斷斷續續哼唱幾句不知是什么的曲兒,仿佛一點兒也沒在意自己遭受的滅頂之災,或者仿佛她本來就是生活在水里的精靈一樣。可是沒多久,她的衣服就給河水浸泡得沉重了起來,她還沒來得及唱完那支婉轉的歌兒,就沉入水里,一縷芳魂悠悠地上了天堂。
當哈姆雷特回到王城時,奧菲利婭的哥哥、從法國回來的雷歐提斯正在為不幸的夭亡的美麗姑娘舉行葬禮,國王克勞狄斯、王后喬特魯德和所有重要的朝臣都到了。一開始哈姆雷特不知道他們在舉行什么喪葬儀式,只是默默地站在一旁,不想去驚動大家。他看見他們按照處女葬禮的規矩,在奧菲利婭墳上灑滿了芬芳的鮮花。花是由王后喬特魯德親自撒的,她邊撒邊說道:“唉,鮮花本應是撒在美麗的姑娘身上的!奧菲利婭,我本來滿心希望用鮮花來鋪滿你的婚床的,可愛的姑娘啊,沒想到卻是撒到了你的墳墓上了。你本來應該做我兒哈姆雷特的妻子的。”接著,一向摯愛妹妹的雷歐提斯又喃喃地說,希望奧菲利婭的墳頭上長出紫羅蘭來,然后雷歐提斯又發瘋似地跳進了奧菲利婭的墳坑,悲慟得死去活來,并且吩咐侍從拿土來堆在他身上,讓他和親愛的妹妹奧菲利婭埋葬在一起。看著這一切,哈姆雷特對奧菲利婭的熾愛又從心頭涌起,他不能容忍一個僅僅作為哥哥的人悲哀到這個程度,因為驕傲的王子覺得他自己對奧菲利婭的愛遠遠比四萬個哥哥的愛加起來還要深。所以,處于感情煎熬中的哈姆雷特不顧一切地跳了出來,比雷歐提斯更為瘋狂地跳進了奧菲利婭的墳坑。沖動的雷歐提斯認出這便是他全家的仇人哈姆雷特,因為他的老父和幼妹都是因為這個該死的哈姆雷特而死掉的,于是就沖上前去,死命地掐住哈姆雷特的脖子,眾侍從趕緊上前才算把他們拉開。葬禮之后,哈姆雷特向大家道歉說,他剛才的舉止太魯莽了,叫人以為他竟然要和雷歐提斯大動干戈而跳進了墳坑;他解釋說他不能容忍竟然還有誰為了美麗的奧菲利婭的死而顯得比他哈姆雷特更悲傷。這樣一來,兩個高貴而又都高傲的青年似乎暫時講和了。
可是歹毒的國王卻不想放過哈姆雷特,于是他就利用雷歐提斯對其父親、妹妹慘死所感到的內心忿憤,設奸計來謀害哈姆雷特。奸王唆使雷歐提斯假裝言歸于好而向哈姆雷特作出貌似友好的比劍挑戰。哈姆雷特當然毫不猶豫地接受了這個看上去并無惡意的挑戰,并且約定了比賽的日子。比劍的那天,宮中所有重要人物都在場,因為大家都知道哈姆雷特和雷歐提斯兩人都精擅劍術,所以朝臣們都各自為兩位劍客下了為數不小的賭注。照一般的規矩,這種友好的比劍應該用圓頭不開刃的鈍劍,但毒辣的國王卻操縱了被仇恨所支配的雷歐提斯,讓他使用一把涂了致命毒藥的開刃尖頭劍。所以當哈姆雷特挑了一把鈍劍時,他已墮入國王的奸計,他一點兒也沒懷疑雷歐提斯有什么不良企圖,也沒有檢查雷歐提斯的劍。比劍開始前,哈姆雷特向雷歐提斯道歉,作為自己誤殺其父的一點補償。雷歐提斯接受了他深切的道歉。比劍開始了,起初,雷歐提斯心存猶豫,認為自己的良心不讓自己這樣做(劍刺哈姆雷特),前兩回合都讓哈姆雷特勝利;而這時國王克勞狄斯也故意稱贊哈姆雷特的勝利,大聲喝著彩,頻頻為哈姆雷特的勝利干杯,還下了很大的賭注,賭并不占多少上風的哈姆雷特一定能贏。但哈姆雷特因此向雷歐提斯挑釁,要求他使出全力。雷歐提斯心中微弱的復仇心又一次被點燃,在第三回合中,刺傷了哈姆雷特。在激烈比賽中,他們奪去了對方的劍,之后,哈姆雷特又在雷歐提斯身上留下了血痕,雷歐提斯因此倒地。正在這緊張的時刻,王后的慘叫又增添了幾分不祥色彩。原來,奸王特地給哈姆雷特準備了一杯有毒的酒,以便哈姆雷特比劍時喝下去毒死他。這是一個多重的毒計,即便雷歐提斯的毒劍沒能刺死哈姆雷特,這杯下了烈性毒藥的酒也足以要了哈姆雷特的性命。但國王忘了事先關照王后,所以當王后喝下那杯酒時,國王克勞狄斯卻說王后是因為看到激烈的比賽而暈倒。
哈姆雷特頓時意識到這又是一個謀殺陰謀。于是他喝令把門關起來誰也不準外出,他要查出究竟是誰干的。這時垂死的雷歐提斯覺得自己已深深地挨了哈姆雷特一劍,由此懺悔,將事情告訴了他曾經的好友哈姆雷特。他叫哈姆雷特不用查誰是兇手了,元兇是克勞狄斯,他自己也讓克勞狄斯的奸計給毒害了。雷歐提斯請求哈姆雷特原諒他這個出賣朋友的人,告訴哈姆雷特說劍頭上涂了國王的毒藥,哈姆雷特已經活不過半個小時了,什么靈丹妙藥都已救不了他了。說完這一切,雷歐提斯便死去了。哈姆雷特眼看自己快要死了,就拼起殘存的力量猛地向奸詐的國王撲去,將毒劍刺入了奸王的胸膛,當即殺死了這個謀害他全家的兇手。哈姆雷特實現了他答應鬼魂的諾言,讓這個卑污的兇手遭到了應有的懲罰。
奄奄一息的哈姆雷特用最后一口氣要求親眼目睹這場悲劇的好朋友霍拉旭一定要堅強地活下去,重義氣輕生死的霍拉旭想跟王子一起死。哈姆雷特留下遺囑,把王位傳給福丁布拉斯,并要求霍拉旭要把全部秘密公諸于眾。當霍拉旭含著眼淚答應他一定忠實地這樣做時,高貴的王子哈姆雷特便與世長辭了。正在這時,遠征波蘭的挪威王子福丁布拉斯到達宮殿,霍拉旭和其余人都流著淚祈禱天使保佑王子的靈魂。大家都覺得,要是哈姆雷特沒死的話,他一定會成為一個最尊貴、最得人心、最仁慈、最寬厚的丹麥國王。
作品介紹
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 1564—1616)是英國文學史上首屈一指的詩人和劇作家,也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他出生于英格蘭中部斯特拉福鎮的一個商人家庭。少年時接受基礎教育,學習拉丁文、哲學和歷史等,接觸過古羅馬劇作家的作品。后因家道中落,輟學謀生。1585年前后,他離開家鄉去倫敦,先在劇院打雜,后來當上一名演員,進而改編和編寫劇本。莎士比亞除了參加演出和編劇,還常常隨劇團出入宮廷或來到鄉間。
他一生寫了許多劇本和詩歌,流傳下來的有四十一部戲劇(其中兩部失傳)、兩首長詩和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詩,體現了英國人文主義文學的最高成就,是人類文化中的瑰寶。他的代表作有四大悲劇:《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著名的四大喜劇:《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皆大歡喜》;歷史劇:《亨利四世》《亨利五世》《理查三世》;正劇、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悲喜劇(傳奇劇):《暴風雨》《辛白林》《冬天的故事》《佩里克勒斯》等。
劇本《哈姆雷特》最突出的成就是塑造了哈姆雷特這個人文主義者的典型形象。據傳說,哈姆雷特是十二世紀丹麥的一個王子,十三世紀丹麥編年史學家克索,格拉馬提卡斯的《丹麥史》中有記載。莎士比亞古為今用,把這位十二世紀的丹麥王子塑造成了十七世紀初英國新興資產階級的代表人物、“人文主義”思想的體現者。從矛盾沖突的結果來看,盡管代表先進社會力量的人文主義者遭受了失敗,但是,他們在反對舊制度、舊勢力的斗爭中贏得了道義上的勝利,從而鼓舞了后繼者的斗志。
《哈姆雷特》所給予的一個永恒主題讓人們深入思考:以哈姆雷特等三個青年(兩個是王子,另一個是宮廷大臣的兒子)為父報仇做主副線,以王子哈姆雷特為主要人物,在無數精彩的戲劇場面中,讓劇中人物對父子之情、母子之情、父女之情、戀人之情、朋友之情、君臣之情和因爭權、爭利、好色引起的骨肉相殘這些自古以來的永恒主題進行反復深入的哲學思考。它不僅再現了十六世紀宮廷內外流血和不流血的矛盾沖突,也集中展示了人類文明史上先進人物追求光明、追求真理、懲惡揚善的痛苦而艱辛的過程。這是此劇百讀不厭、常演常新的主要原因之一。
莎士比亞戲劇的藝術特色主要在情節的生動性與豐富性的完美結合,人物形象具有高度的典型性,同時又有豐富多彩的個性特征。作品思想通過情節人物自然地表現出來。莎士比亞還是語言的大師,他吸收人民的語言以及古代和當代的文學語言,運用得得心應手。劇中時用散文,時用詩體,毫不刻板。莎士比亞被同時代的戲劇家稱之為“時代的靈魂”,馬克思也把莎士比亞譽為“最偉大的戲劇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