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老有所養,當問誰?:包容性發展視角下養老保障與老齡服務再思討作者名: 高傳勝本章字數: 1667字更新時間: 2020-09-09 18:11:03
五、結語
隨著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的建立,社會養老保險最終實現了制度全覆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的頒布實施,標志著相關配套制度亦日趨健全。鑒于此,“十三五”期間社會養老保險體系建設,一是要貫徹落實相關政策,另一方面是要改革完善現行制度,解決存在的突出問題。對于職工養老保險,主要包括制度缺乏激勵性、分立分割現象嚴重以及個人賬戶“空賬”運行等關乎制度可持續發展的問題。而對此,目前主要有兩大改革思路,雖然在提高制度統籌層次方面,二者的主張是一致的,但也存在根本分歧,因而可以將二者區分為堅持名義賬戶制思想、主張實行大個人賬戶的“大改革”方案和反對大個人名義賬戶、主張強化社會統籌賬戶的“小修改”方案。
兩種改革思路的根本分歧主要源于三大方面,一是對現行制度存在的主要問題看法不同,二是對社會養老保險的本原要義理解不同,三是對名義賬戶制的核心思想理解有異,甚至還有理解片面甚至錯誤的地方。“大改革”方案看到了現行制度面臨的可持續發展挑戰,因而主張借鑒名義賬戶制核心思想改造現行制度。這樣,在保留并增強現行制度的社會統籌與互助共濟功能的同時,又增強了繳費與待遇間的緊密精算關系,有助于提高制度激勵性與吸引力,因而屬于帕累托改進。而且,這一改革思路貫徹了將自我保障與社會互濟相結合、公平與效率相結合的最初原則,符合建立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設計初衷。不僅如此,通過對繳費率與償付率等參數的設計,大個人名義賬戶制還可以實現更強的收入再分配功能。
“小修改”方案則無視現行制度發展面臨的可持續性挑戰,也否認強調繳費與待遇掛鉤的名義賬戶制具有更強的激勵性,甚至認為實行名義賬戶制是以損害公益性來迎合利己主義取向,因而極力反對中國實行大名義個人賬戶。這一改革思路,不僅未能認清社會養老保險在風險分散方式方面與醫療保險存在的根本差異,對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本原要義亦缺乏清晰認識,而且對名義賬戶制本身也理解片面,未能把握其DB+DC的理論內核,因而沒有認識到按名義賬戶制核心思想來改造現行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實質上是制度的轉型升級。
按照名義賬戶制思想改革現行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既與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發展思路一致,也與社會保險制度歷史最為悠久的德國法定養老保險思路一致,即實行現收現付制的同時,強調繳費與待遇之間的緊密聯系。[12]除此之外,名義賬戶制改革思路還有其他諸多方面的益處,比如它有助于打破發達地區將社會統籌基金視為地方利益并形成地方利益固化的制度根基,便于實現制度統籌層次和基金管理運營層次的提升;有助于化解在短期內解決個人賬戶“空賬”問題面臨的巨大壓力,而將這一問題分散到更長時間內來逐步解決;同時,還可以為制度進一步改革完善提供更加充裕的探索與研究時間。
參考文獻
[1]鄭功成.從地區分割到全國統籌——中國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深化改革的必由之路[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5(3).
[2] 鄭秉文.中國養老保險向名義賬戶制轉型的理論基礎與基本思路[J].比較,2015(5).
[3]翁仕友.激辯養老保險頂層設計[J].財經,2015(22).
[4]馮禹丁.大手術還是小修補養老金再逢關鍵路口[N].南方周末,2015-01-23.
[5]鄭秉文.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14:向名義賬戶制轉型[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14.
[6]鄭功成.基本養老保險不宜采取大賬戶制[R].民生專報,2015(1).
[7]韓克慶.名義賬戶制: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倒退[J].探索與爭鳴,2015(5).
[8]魯全.養老金制度模式選擇論——兼論名義賬戶改革在中國的不可行性[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5(3).
[9] 楊俊.全面認識養老保險改革中的名義賬戶制度[N].人民日報,2015-03-02.
[10]鄭秉文.“名義賬戶”制:我國養老保障制度的一個理性選擇[J].管理世界,2003(8).
[11] 鄭秉文.從做實賬戶到名義賬戶——可持續性與激勵性[J].開發研究,2015(3).
[12]姚玲珍.德國社會保障制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I] 本文部分內容參見:高傳勝.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突出問題與改革攻堅——基于名義賬戶制的再思考[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