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器晚成
【拼音】dà qì wǎn chéng
【注解】大器:比喻大才。
【釋義】原意為大才須經過長期磨煉方能成就?,F指成名較晚的人。
【例句】周朝的姜子牙是大器晚成的軍事家。
東漢末年,有一個叫崔琰的人,從小就喜歡練武藝,劍法很好。他性格豪爽,特別喜歡交朋友??墒?,一些很有才華的人不愿意與他交往,認為他不學無術,除了舞刀弄棒,學問一竅不通。一次,他去拜訪一個很有學問的人,主人卻不肯讓他進門,讓管家出來告訴他說:“主人正在潛心讀書,無暇閑談,壯士請改日再來?!贝掮廊思沂窍铀麤]知識,不愿見他,感到無比羞愧,暗自下了決心,一定要好好讀書,成為一個能文能武的人。
從此,崔琰虛心拜師求學,閉門一心讀書。由于他刻苦努力,學問逐漸增多。當時獨霸北方的袁紹聽說了他的事情,就把他招在自己身邊,為自己出謀劃策。
袁紹手下的士兵非常橫暴,常成群結隊到老百姓家搶奪錢財,甚至掘開墳墓搜尋陪葬的珠寶,把尸骨到處亂拋。崔琰知道后,對袁紹說:“得民心者得天下。我聽說主公的士兵到處搶人錢財,掘人墳墓,弄得怨聲載道。如此下去,老百姓都要起來反對主公了?!痹B認為他說得對,立即下令,嚴禁搶劫,并封崔琰為騎都尉。
官渡之戰,曹操利用計謀,以兩萬兵馬打敗袁紹十萬精兵,從此袁紹一蹶不振,終于被曹操消滅。曹操久聞崔琰有才干,多次勸崔琰歸順自己,崔琰見曹操真誠待己,就同意了。
在曹營中,崔琰出了不少主意,很受曹操器重。有一次,曹操和他商量,想立小兒子曹植為太子。崔琰說:“自古以來,都是立長子為太子。您立曹植,曹丕心里不服,大臣們也不服,這就種下了禍根??v觀古今,因為廢長子立次子引起的骨肉相殘還少嗎?請主公三思而行!”其實曹植還是崔琰的侄女婿。盡管是親屬也不偏袒,曹操十分佩服崔琰的公正。
崔琰有個堂弟叫崔林。這崔林年輕時一事無成,親友們都看不起他,可是崔琰很器重他,常對人說:“才能大的人需要長時間才能成器(大器晚成),崔林將來一定會成器的?!焙髞恚蘖止划斏狭舜蠊?。
【出自《三國志·魏書·崔琰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