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語故事
- 佚名 石磊改寫
- 692字
- 2020-09-08 18:17:03
不合時宜
【拼音】bù hé shí yí
【注解】時宜:當時的需要和潮流。
【釋義】原指不合時勢需要。后亦指不合世俗習尚。
【例句】這篇文章基本觀點正確,只是現(xiàn)在發(fā)表有些不合時宜。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眉山(今屬四川)人,是我國文學史上杰出的作家。他天資聰穎,學識淵博,不但能詩能文,而且善書善畫,被后人稱為詩、書、畫“三絕”。蘇軾作品的藝術(shù)成就很高,具有獨特的風格和魅力,深受人們的喜愛。
宋仁宗嘉祐二年,蘇軾進京參加科舉考試,中進士,時年二十二歲。主考官歐陽壽看了他的試卷,贊嘆不已,說:“此人可謂善讀書,善用書,將來文章必奪魁于天下。”仁宗皇帝也很佩服蘇軾的文才,經(jīng)常一邊吃飯,一邊還在讀蘇軾的文章。
后來,蘇軾當了翰林大學士,授職祠部員外郎。他誠心誠意地為國家服務,經(jīng)常針對朝廷存在的問題,給皇帝上書,提出過節(jié)省開支、調(diào)整賦役、整軍經(jīng)武、加強防務等好建議;也毫不留情地提了許多批評意見,得罪了皇帝和不少大臣。宋神宗時,王安石變法革新,蘇軾又提出不同看法,極力反對,鬧得無法在京城立足,因此,他的心緒一直不好。
傳說,有一天早飯后,蘇軾摸著肚子散步,信口問身邊的侍兒:“你們猜我腹中裝的什么東西?”
一個侍兒回答說:“大人的文章譽滿天下,一定是滿腹文章!”
蘇軾搖了搖頭,連說:“不對,不對!”
另一個侍兒接著道:“學士學問高深,朝廷上下交口稱贊,自然是滿肚子見識!”
蘇軾仍然不滿意。這時蘇軾的侍妾朝云走來。朝云聰明伶俐,善解人意。她說:“學士整天上書獻策,可是沒有人理睬,只好回家來發(fā)牢騷,所以我看學士是一肚子不合時宜!”
蘇軾捧腹大笑,說:“讓你猜對了,我真是不合時宜呀!”
【出自《梁溪漫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