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背水一戰

【拼音】bèi shuǐ yí zhàn

【注解】背水:背向水,表示沒有退路。

【釋義】與敵人決一死戰。

【例句】我方隊員以背水一戰的氣勢奮力拼搏,終于取得了比賽的勝利。

公元前204年,大將韓信奉漢王劉邦的命令,率領漢軍去攻打趙國。趙王歇和趙軍統帥陳余,集中了二十萬兵馬,在戰略關口井陘(即現在的河北省井陘山上的井陘關)筑成了堅固的壁壘。

趙國謀臣李左車很有軍事才能,他認為韓信這次領兵前來,一路上連勝數仗,其勢銳不可當。但是,漢軍經過長途跋涉,遠離后方,必定糧草不足。如今井陘這條山路,車輛不能并行,騎兵也無法排成行列,漢軍走不上一百里,運糧的隊伍一定會遠遠落在后邊。李左車向陳余建議:派三萬人馬,組成突擊隊,抄小路襲擊漢軍的糧草車,主力部隊則深溝高壘,堅守營寨,不與敵軍交鋒。這樣漢軍就前不能進,后不能退,用不了十天,韓信必定失敗。

李左車的分析和建議是正確的。但是,書生氣十足的陳余根本聽不進正確的意見,反而認為正義在自己這一方,用不著搞什么計謀。

韓信探知陳余不用李左車的建議,非常高興。他大膽地率領軍隊繼續前進,在離井陘口三十里的地方扎下營寨。到了半夜,韓信突然傳令出發。他挑選了兩千名輕裝的騎兵,讓他們每人帶一面紅旗,從小路迂回到趙營的側后方,埋伏起來,伺機襲擊趙營。接著韓信又向部將發令,讓他們給將士們發點干糧,并對他們說:“大家先吃一點,等今天擊敗了趙軍再會餐。”為了把占據有利地形的趙軍引誘出來,韓信先派出一支人馬,面向趙軍,背靠河水擺開陣勢。趙軍將領看見漢軍沿河布陣,都哈哈大笑,說:“韓信不懂兵法,背水作戰,不留后路,這是自己找死!”

天亮之后,韓信率領大隊人馬,擺開大將儀仗,擂響激越的戰鼓,殺向井陘口。陳余看見漢軍主力到來,馬上指揮趙軍出擊。激戰了一會兒,韓信假裝戰敗,拋棄儀仗旗鼓,退向河邊陣地。韓信的這兩股軍隊會合后,回頭繼續與趙軍激戰。陳余以為韓信的軍隊已陷入死地,便指揮趙軍傾巢而出,企圖一舉擊潰漢軍。漢軍退到河邊后,沒有地方再退了,全軍決心拼死奮戰。

這個時候,韓信派出的兩千輕騎,乘機攻入趙軍的營寨,很快就拔光了趙軍的旗幟,換上兩千面漢軍的紅旗。趙軍久戰不能取勝,士氣逐漸低落,忽然又發現自己的營壘中全是漢軍的紅旗,以為漢軍已經占領了自己的軍營,趙王已經成了漢軍的俘虜,頓時軍心大亂,士兵紛紛逃散。漢軍乘機里外夾擊,大敗趙軍,俘虜了大批人馬,陳余被殺,趙王歇也成了漢軍的階下囚。

井陘之戰結束以后,將領們紛紛向韓信祝賀,然后問韓信道:“兵書上說,背水為陣是兵家大忌,而將軍卻讓我們背水一戰,還說打敗趙軍后會餐,當時我們都不相信,然而現在真的勝利了,這究竟是什么戰術呀?”

韓信解釋說:“我的這種戰術,也是出自兵書,不過大家沒有注意罷了。兵書上不是有‘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的說法嗎?我們這支軍隊是臨時組建的,沒有經過嚴格的統一訓練,率領這樣的一支軍隊去打大仗,如果把士兵們布置在有退路的地方,他們遇到危險就會逃跑;只有把他們放在有進無退、看似絕處的地方,他們才會絕處求生勇猛作戰,取得勝利。”

將領們聽了韓信的分析,連連點頭稱是,對他更加敬佩。

【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

主站蜘蛛池模板: 隆德县| 满洲里市| 台中市| 永定县| 临桂县| 锡林浩特市| 来安县| 冀州市| 内黄县| 天全县| 吴江市| 芦山县| 元朗区| 罗源县| 罗城| 池州市| 小金县| 通辽市| 三门峡市| 新建县| 册亨县| 山丹县| 库伦旗| 金华市| 定远县| 晋城| 团风县| 理塘县| 精河县| 夏河县| 富平县| 富宁县| 婺源县| 夹江县| 阜阳市| 侯马市| 尼勒克县| 青铜峡市| 黎川县| 基隆市| 新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