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記故事
- (西漢)司馬遷著 樊興鋒等改寫
- 1996字
- 2020-09-08 18:19:27
春秋五霸
公元前770年,周幽王烽火戲諸侯亡國后,周平王即位,東周建立。這時期,各地諸侯的勢力越來越大,周王室逐漸衰弱了。為了奪取更多的土地、財產(chǎn)和人口,爭當能控制天下、支配別國的霸主,幾個大的諸侯之間,展開了長期的爭霸戰(zhàn)爭。勢力強大的諸侯迫使各國承認他們的地位,成為“霸主”。
春秋五霸是指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和楚莊王。
齊桓公是春秋時期齊國的國君,他是公元前685年即位的。他多次召集諸侯,成立聯(lián)盟,號令天下,最先成為霸主。他任用管仲為宰相,實施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措施,整頓齊國的政治,發(fā)展齊國的經(jīng)濟,極大地促進了齊國國力的發(fā)展。齊桓公遵循“尊王攘夷”的謀略,打著周天子的旗號,帶頭抗擊北方狄人和戎人等少數(shù)民族部落對中原地區(qū)各國的侵擾。齊桓公率兵擊退戎族、狄族的進攻,又率齊、魯、宋等八國的軍隊打敗蔡國,征討楚國,阻止了楚軍向中原地區(qū)北進,并且平定了東周王室的內亂。從此,他的威信大大增加了。
公元前679年,齊、魯、宋、衛(wèi)、陳、鄭在衛(wèi)國的鄄城(今山東鄄城北)會盟,齊桓公主持,成為諸侯的盟主國,這是他稱霸的開始。
公元前651年,齊桓公與宋、魯、衛(wèi)、鄭、許、曹等國的國君在葵丘(今河南蘭考縣)相會。周天子也派代表來參加,還送來了賀禮。“葵丘會盟”標志著齊桓公霸主地位的正式確立。
宋襄公,春秋時期宋國的國君,于公元前650年即位。宋國原本是周初商代貴族微子啟的封國,領地為現(xiàn)今豫東及蘇、魯、皖接壤地區(qū),都城為商丘(今河南商丘)。到宋襄公時期,國家的力量漸漸強大起來,他稱霸中原的欲望也越來越強烈了。
公元前645年和643年,成就了齊國霸業(yè)的管仲、齊桓公相繼病死。桓公死后,齊國因為內亂而國力漸漸衰弱,喪失了霸主地位。公元前642年,野心勃勃的宋襄公趁機聯(lián)合曹、衛(wèi)等國出兵討伐齊國,并扶持逃到宋國避難的公子昭當上了齊國國君(即齊孝公)。宋襄公這個行動受到了各諸侯國的稱贊,宋國的地位也得到了提高。宋襄公自認為幫助齊國有功勞,野心越來越大,想要稱霸中原。公元前639年,宋、齊、楚三國國君相聚在齊國的鹿地。宋襄公一開始就以盟主的身份自居,認為自己是這次會議的發(fā)起人,同時又認為自己的爵位也比楚、齊國君高,盟主非己莫屬。但是楚成王令楚兵把宋襄王扣押起來,然后指揮擁有五百輛戰(zhàn)車的大軍浩浩蕩蕩殺奔宋國。宋襄公被楚國抓走了,但楚軍遭到了目夷所領導的宋國軍民的頑強抵抗,楚軍圍困宋都,幾個月也不能攻下宋都。后來經(jīng)魯僖公的調解,宋襄公才被楚國釋放。宋襄公講信用,能夠以誠待人,但是他急功近利,雖然位列春秋五霸之一,不過有名無實,不能算真正的霸主。
接著稱霸的是晉文公。公元前633年,楚成王率領楚、鄭、陳等國軍隊圍攻宋國都城商丘(今河南商丘市南)。宋國派人到晉國求救。晉文公采納了部下的正確意見,爭取了齊國和秦國參戰(zhàn),壯大了自己的力量。后來,晉文公又著力改善了晉同曹、衛(wèi)的關系,孤立了楚國。這時,楚國令尹(官名,相當于宰相)子玉大怒,率領軍隊進攻晉軍。
晉文公為了避開楚軍的鋒芒,以便選擇戰(zhàn)機,命令部隊向后撤退九十里。古代軍隊行軍三十里叫作一舍,九十里就是三舍。晉軍“退避三舍”后,撤到衛(wèi)國的城濮。城濮距離晉國比較近,軍隊的補給供應很方便,又便于聯(lián)合齊、秦、宋等盟國軍隊,集中兵力。公元前632年4月,晉楚兩軍開始決戰(zhàn)。晉軍誘敵深入,楚軍陷入重圍,全部被殲。城濮之戰(zhàn)創(chuàng)造了在軍事上先退讓一步,后發(fā)制人的著名戰(zhàn)例。此后,晉文公請來周襄王,在踐土(今河南廣武)和諸侯會盟。周天子冊封晉文公為“侯伯”(諸侯之長),并賞賜他黑紅兩色弓箭,表示允許他有權自由征伐。晉文公成了中原霸主。
秦穆公是春秋時秦國的國君,公元前659年到公元前621年在位。晉國稱霸的時候,西部的秦國也漸漸強大起來。在秦穆公當政的三十多年里,他非常重視人才,任用了賢能的百里奚、蹇叔等官員,大力發(fā)展國內生產(chǎn),增強軍隊建設,并幫助晉文公回到晉國奪取王位。秦穆公企圖向東爭霸中原,但由于向東的通路被晉國阻隔,便向西尋求發(fā)展。秦穆公三十七年(公元前623年),秦軍出兵討伐西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包圍了綿諸,活捉了綿諸王。秦穆公乘勝前進,二十多個戎、狄小國先后歸服了秦國。秦國不斷地開辟疆域,國界向南到達秦嶺,向西到甘肅臨洮,北面到寧夏鹽池,東面到了黃河。周襄王也派了使臣送給秦穆公金鼓,向他表示祝賀。
在齊國稱霸時,楚國因為受到齊國的抑制停止了向中原北進的步伐,轉而向東吞并了一些小國,國力逐漸強盛起來。楚國又向北擴張,和晉國爭奪霸主地位。從楚莊王三年(公元前611年)開始,楚國先后攻打庸、宋、舒、陳、鄭等國,都取得了勝利。
莊王十七年(公元前597年)夏天,楚莊王率領軍隊在邲(今河南鄭州)和晉軍展開大戰(zhàn),打敗了晉軍。從此楚國強盛一時,中原各國都背棄晉國歸附楚國。莊王二十年(公元前594年)冬天,楚、魯、秦、宋、陳、衛(wèi)、鄭、齊等14國在蜀地(今山東泰安西)會盟,正式推舉楚國為盟主國,楚莊王于是成為稱雄中原的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