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記故事
- (西漢)司馬遷著 樊興鋒等改寫
- 950字
- 2020-09-08 18:19:26
不食周粟
“不食周粟”講的是伯夷和叔齊的故事。
在商朝末年的時候,北方有個小諸侯國叫孤竹,孤竹的國王有三個兒子。大兒子叫伯夷,忠厚老實,不會變通,更不會拍父親的馬屁,因此國王不喜歡他。二兒子不僅沒有才能而且心地不好,所以老國王也不喜歡他。只有小兒子叔齊,不但聰明而且懂得順從他老人家。按照規(guī)矩,應(yīng)該立大兒子伯夷為王,可是老國王想讓叔齊繼位。
國王在臨終前留下遺囑把王位傳給了叔齊,并且希望伯夷好好輔佐他。叔齊認為王位應(yīng)該傳給他的哥哥,于是他找到伯夷,想請哥哥當國王,伯夷沒有答應(yīng)。為了能讓弟弟安心地當上國王,他收拾行李,悄悄地離開了王宮。叔齊發(fā)現(xiàn)伯夷離家出走后,更覺得不能在這個時候繼位,決定去把哥哥找回來。所以也悄悄地離宮了。國不能一日無君,所以大臣們沒辦法,只能立老國君的二兒子為國君。
兄弟兩人團聚后,決定不再回到孤竹國。他們聽說西伯侯姬昌(即周文王)比較尊老敬老,就一起來到了周國,當時周國政治清明,環(huán)境優(yōu)美,百姓安康,社會安定。他們很滿意這里的環(huán)境,就在那里定居下來。剛到那里不久,西伯侯就去世了,周武王繼位。繼位后的武王不等料理完父親的喪事就調(diào)動兵力,大舉東征,討伐商紂。武王把父親的木制靈位放在戰(zhàn)車上,當周朝的軍隊進軍到現(xiàn)在孟津地區(qū)時,伯夷、叔齊不顧自身安危跑上前去,拉住武王的馬頭勸說道:“你父親去世還沒安葬,就發(fā)動戰(zhàn)爭,這能說是孝嗎?以臣子的身份,卻去攻打君主,這能說是仁嗎?”武王的將士見二人如此大膽,非常生氣,拔出劍來要殺他們,被姜太公制止。姜太公說:“這是兩個講道德的人。”并要求將士不要為難他們。
后來武王討伐紂王成功,天下統(tǒng)一成為周朝。伯夷、叔齊認為這是件可恥的事,兩人決心不做周朝的臣民,也不吃周朝的糧食。兄弟兩個離開周朝的統(tǒng)治區(qū),到一個叫首陽山的地方隱居下來,靠采集山上的薇菜填肚子。當?shù)匾晃粙D人看到他們說:“你們不吃周朝的糧食,可你們現(xiàn)在采摘的野菜也是生長在周朝土地上的呀!”兩人一聽,感到很羞愧,立刻決定絕食等死。臨死之前,他們還作了一首歌,歌詞是這樣的:
登上那高高的西山啊,
采摘山上的薇菜來充饑。
使用暴虐來代替暴虐啊,
還不知道錯的是你自己。
神農(nóng)虞舜和夏禹的盛世,
忽然間都已經(jīng)消逝無跡,
我們的歸宿呀它在哪里?
上那西山呀采它的薇菜,
神農(nóng)虞夏一下子過去了,
我們的命運是如此不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