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治通鑒》故事
- (北宋)司馬光著 沈慧紅改寫
- 3354字
- 2020-09-08 18:17:48
陳勝吳廣起義
秦王嬴政剛剛兼并六國,統一天下,自認為兼備了三皇的德行,功業超過了五帝,于是便改稱號為“皇帝”,皇帝出命稱“制書”,下令稱“詔書”,皇帝自稱為“朕”。可是事實上他并沒有具備三皇的德行,生活奢靡,橫征暴斂,人民怨聲載道。
秦始皇為了抵抗匈奴,派人修造長城,發兵三十萬,征集了民夫幾十萬;為了開發南方,動員了軍民三十萬。他又用七十萬囚犯,動工建造一座巨大豪華的阿房宮,勞民傷財,群眾已經憤怒到了極點。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秋季,七月二十日,始皇在沙丘宮平臺駕崩。丞相李斯因皇帝在都城外病逝,唯恐各位皇子及天下發生什么變故,于是就秘不發喪,將棺材停放在能調節冷暖的涼車中,由始皇生前最寵信的宦官在車的右邊陪乘。所到一地,上呈餐飯、百官奏報事務與過去一樣,宦官即從車中接受并批復奏事。只有胡亥、趙高及受寵幸的宦官五六個人知道內情。
皇室車隊于是從井陘抵達九原。當時正值酷暑,裝載始皇遺體的涼車散發出惡臭,胡亥等便指示隨從官員在車上裝載一石鮑魚,借魚的臭味混淆腐尸的氣味。從直道抵達咸陽后,才發布治喪的公告,胡亥繼承了皇位。
秦二世皇帝元年(壬辰,公元前209年),秦二世下令從各地征調了幾十萬囚犯和民夫,大規模修造秦始皇的陵墓。大墳沒完工,二世和趙高又繼續建造阿房宮。那時候,全中國人口不過二千萬,前前后后被征發去筑長城、守嶺南、修阿房宮、造大墳和別的勞役合起來差不多有二三百萬人,且不包括幼兒和婦女。這耗費了大量人力財力,使百姓怨聲載道。
同年秋,七月,陽城(今河南登封東南)的地方官派了兩個軍官,押著九百名民夫送到漁陽(今北京市密云西南)去防守。軍官從這批壯丁當中挑了兩個個兒大、能干的人當屯長,叫他們管理其他人。這兩個人一個叫陳勝,陽城人,字涉,是個長工;一個叫吳廣,陽夏(今河南太康縣)人,是個貧苦農民。
行進的路上正趕上連天大雨,水淹了道,沒法通行。他們只好扎了營,停留下來,準備天一放晴再上路。秦朝的法令很嚴酷,被征發的民夫如果延誤戍期,一律處斬。大伙兒看著雨下個不停,急得真像熱鍋上的螞蟻,不知道怎么辦才好。
陳勝偷偷跟吳廣商量:“這兒離漁陽還有幾千里,怎么也趕不上最后期限,難道我們就白白地去送死嗎?”
吳廣說:“那怎么行,咱們逃吧。”于是陳勝、吳廣便殺掉押送他們的將尉,召集戍卒號令說:“你們都已經延誤了戍期,當被殺頭。即使不被斬首,因長久在外戍邊而死去的也要占到十分之六七。何況壯士不死則已,要死就圖大事!王侯將相難道是天生的嗎!”眾人全都響應。陳勝、吳廣便以已死的扶蘇和故楚國的大將項燕為名,培土筑壇,登到壇上宣布誓約,號稱“大楚”。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為都尉。
陳勝叫弟兄們搭個臺,做了一面大旗。旗上寫了一個斗大的“楚”字。以兩個將尉的頭對天起誓,袒露右臂為標志,同心協力,推翻秦朝。他們公推陳勝、吳廣為首領。九百條好漢一下子就把大澤鄉占領了。臨近的農民聽到這個消息,都拿出糧食來慰勞他們,青年們紛紛拿著鋤頭鐵耙到營里來投軍。人多了,沒有刀槍和旗子,他們就砍了許多木棒做刀槍,削了竹子做旗桿。就這樣,陳勝、吳廣建立了歷史上第一支農民起義軍。
起義軍攻陷大澤鄉后,接著招收義兵擴軍,進攻蘄。奪取蘄后,即令符離人葛嬰率軍攻掠蘄以東地區,相繼攻打柘、譙等地,全都攻下了。義軍沿路招收人馬,等到抵達陳地時,已有戰車六七百輛,騎兵千余,步兵數萬人。當攻打陳時,郡守和郡尉都不在,只有留守的郡丞在譙樓下的城門中抵抗義軍,沒打多久郡丞就被打死了。陳勝于是領兵入城,占據了陳地。
陳勝率義軍進入陳地,張耳、陳馀便前往陳勝的駐地通名求見。張耳、陳馀是魏國的名士,當初,秦國滅魏時,懸重賞征求他們。可是張耳、陳馀不愿接受,改名換姓,一起逃到了陳地,充任里門看守來糊口。陳勝早就聽說他倆很賢能,故而非常高興地接納了他們。
恰逢陳地中有聲望的地方人士和鄉官請求立陳勝為楚王,陳勝就拿這件事來詢問張耳、陳馀的意見。二人回答說:“秦王朝暴亂無道,兼滅別人的國家,殘害百姓。而今您冒萬死的危險起兵反抗的目的,就是要為天下百姓除害啊。現在您才到達陳地就要稱王,是向天下人顯露您的私心。因此希望您不要稱王,而是火速率軍向西,派人去扶立六國國君的后裔,替自己培植黨羽,以此為秦王朝增樹敵人。秦的敵人多了,兵力就勢必分散,大楚聯合的國家多了,兵力就必然強大。這樣一來,在野外軍隊不必交鋒,遇到縣城沒有兵為秦守城。鏟除殘暴的秦政權,占據咸陽,以號令各諸侯國。滅亡的諸侯國得到復興,您施德政使它們服從,您的帝王大業就完成了!如今只在一個陳縣就稱王,恐怕會使天下人斗志松懈。”陳勝不聽從這一意見,即自立為楚王,號稱“張楚”。
在那時,各郡縣的百姓都苦于秦法的殘酷苛刻,因此爭相誅殺長官,響應陳勝。秦王朝的賓贊官謁者從東方歸來,把反叛的情況奏報給秦二世。二世勃然大怒,將謁者交給司法官吏審問治罪。于是,以后回來的使者,二世向他們詢問情況,他們便回答說:“一群盜賊不過是鼠竊狗偷之輩,郡守、郡尉正在追捕他們,現在已經全部抓獲,不值得為此憂慮了。”二世即頗為喜悅。
陳勝任命吳廣為代理楚王,督率眾將領向西攻擊滎陽。張耳、陳馀又勸說陳勝,請出奇兵向北攻取原來趙國的土地。于是,陳勝便任命他過去的好友武臣為將軍,邵騷為護軍,張耳、陳馀為左、右校尉,撥給士卒三千人,攻取故趙國的土地。
陳勝聽說周文是陳地德才兼備的人,通曉軍事,便授予他將軍的印信,命他領兵向西進攻秦王朝。
陳勝已經派出了周文的部隊,便因秦王朝的政治混亂,而生有輕視秦的意思,不再設置防備。博士孔鮒規勸說:“我聽兵法上說:‘不依靠敵人不來攻我,而是仰仗我之不可以被攻打。’如今您憑借敵人不來進攻,而不依靠自己設防不怕為敵所攻,一旦遭遇挫折不能奮起,則悔恨也來不及了。”陳勝說:“我的軍隊,就不必煩勞先生您操心了。”
周文沿路收取兵眾到達函谷關,已是戰車千輛,士卒幾十萬,至戲亭,駐扎了下來。二世這時才大驚失色,連忙與群臣商議說:“怎么辦啊?”少府章邯道:“盜賊已臨城下,人多勢強,現在征調附近各縣的軍隊抵抗,已經來不及了。不過發配在驪山服役的人很多,請赦免他們,并授給他們兵器去迎擊敵軍。”二世于是下令大赦天下,命章邯解除驪山的刑徒、奴婢所生之子不能充當戰士的限制,將他們全部征發去攻打楚軍,大敗周文的軍隊,周文逃跑。
張耳、陳馀抵達邯鄲,聽到周文撤退的消息,又聽說為陳勝攻城略地后歸還的眾將領,多因讒言陷害而獲罪,遭到誅殺,便勸說武臣,讓他自己稱王。
八月,武臣自立為趙王,任命陳馀為大將軍,張耳為右丞相,邵騷為左丞相,并派人報知陳勝。陳勝大怒,想要盡滅武臣等人的家族,發兵攻打趙王。上柱國(宰相)蔡賜規勸道:“秦王朝尚未滅亡就殺武臣等人的家族,這是使又一個秦王朝復生啊。不如趁此慶賀他為王,令他火速率軍向西進攻秦。”陳勝認為說得有理,便聽從他的計策,把武臣等人的家屬遷移到宮中軟禁起來,封張耳的兒子張敖為成都君,派使者前去祝賀趙王即位,催促他趕快發兵向西入函谷關。
張耳、陳馀勸趙王武臣說:“您在趙地稱王,并非楚王陳勝的本意,所以祝賀您稱王,不過是個權宜之計。一旦楚滅掉了秦,必定要發兵攻打趙國。因此希望您不要向西出兵,而是領兵往北攻占舊燕地、代地,向南收取河內,以此擴大自己的地盤。這樣一來,趙國南面可以扼守黃河,北面有燕、代舊地可為聲援,楚即便戰勝了秦,也肯定不能制約趙國。楚如果不能勝秦,趙國的分量就必然加重。如此,趙國乘秦、楚兩家疲憊衰敗之機崛起,即可以得行己志,達到統治天下的目的了。”趙王認為說得不錯,于是便不向西進軍,而是派韓廣領兵奪取燕國故土,李良攻取常山,張黡奪取上黨。
九月,沛人劉邦在沛起兵,下相人項梁在吳起兵,狄人田儋在齊國舊地起兵,真可謂是天下豪杰輩出。
陳勝變得越來越驕傲,聽信讒言,誅殺故人,與起義群眾日益疏遠,派往各地的將領也不再聽從他的節制。圍攻滎陽的假王吳廣也與義軍將領田臧意見不合,田臧竟假借陳勝的命令殺死吳廣,結果導致這支隊伍全軍覆滅。起義后的第六個月,陳勝在逃跑的路上被他的車夫莊賈設計殺害了。最后莊賈帶著陳勝的首級去向秦軍邀功請賞去了。
詩詞拓展:
讀陳勝傳
[清]屈大均
閭左稱雄日,漁陽謫戍人。
王侯寧有種?竿木足亡秦。
大義呼豪杰,先聲仗鬼神。
驅除功第一,漢將可誰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