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山圍故國
  • 程章燦
  • 2176字
  • 2020-09-10 09:28:07

棲霞山:楓葉為什么那樣紅?

南京人常說“春游牛首,秋游棲霞”。游牛首是踏青,游棲霞是為了賞紅葉。每年深秋,棲霞山就擁滿了人,不看青山,不看白云,也不看一江碧水,更不看古寺黃墻,只為了看紅葉。

為了滿足人們的這一愛好,近幾十年,山上種植了很多楓樹,霜降一過,漫山遍野的楓葉,便如火一般燃紅了山坡,愛煞人也。

棲霞賞紅葉這個習俗始于何時,不大見人說過。閑來好事,翻了一些古書舊籍,找到一些材料。據我的初步估算,這個歷史大概也就兩三百年。具體說來,它應該是從清初開始的。

明初南京地方文獻中,似乎還沒有提到棲霞看紅葉的事。明代中期,南京人陳沂曾撰《金陵世紀》,其筆下寫到棲霞山,并未提及賞看紅葉之事。后來,著名文人王世貞游棲霞山,寫了一篇游記,也沒有說及。萬歷后期,差不多快到十七紀世紀了,曾任職南京國子監的江西大庾人孫應岳,寫過一本《金陵選勝》。棲霞山是他所選中的勝跡之一,但他也沒有說到紅葉。

余賓碩是明遺民余懷的兒子,也自認為遺民,他的生活年代主要是在清初。他寫過一組《金陵覽古》,其中有《棲霞寺》一首:

海日初生江氣開,
攝山天半擁樓臺。
征君宅傍孤峰下,
帝子碑沉亂石隈。
衰草白云迷曉磬,
秋風黃葉滿蒼苔。
不辭臨眺傷搖落,
詞客哀時酒一杯。

這首詩寫到了《明征君碑》,寫到了秋風,也寫到了黃葉,意在渲染滄桑和蒼涼。但我覺得,詩中的“黃葉”屬于常規的意象,與專門作為欣賞對象的紅葉,迥然不同。至少,秋葉還沒有成為觀賞的焦點。

南京地方文獻中開始提到棲霞紅葉,似乎是從乾隆時代開始的。江寧人王友亮(1742—1797)恰好就生活在乾隆時代。他撰有組詩《金陵雜詠》,其中有《攝山》一首。詩序中明確提到,攝山在“城東北四十里,山多藥草,可攝生,故名。秋時人多看紅葉于此”。他的詩是這樣寫的:

連峰盤礴此江濆,
名字南齊始著聞。
舍宅已傳明處士,
主山偏說靳將軍(戰國時楚靳尚也,呼為將軍)。
藥苗春澗香生雨,
楓葉秋林燒入云。
幾度支筇吟未足,
只今清夢尚殷勤。

詩的重點是第七句:“楓葉秋林燒入云”,由此可見,當時山上楓林已經頗有規模。“秋時人多看紅葉于此”,可見當時這個民俗已經形成。

與王友亮差不多同時,南京有一位女詩人駱綺蘭。因為是女詩人,又列名袁枚的隨園女弟子,駱綺蘭近年來頗為引人注目。不過,她跟棲霞山尤其是棲霞紅葉的掌故,似乎還不見人提起。她的《聽秋軒詩集》中收有多首游棲霞山的詩,最值得注意的是《棲霞看紅葉過德云庵用壁間韻》:

棲霞山紅葉

穿云破蘚過僧家,
禪板初開靜不嘩。
塵夢盡銷黃葉雨,
仙樓都擁赤城霞。
澗邊曲水沉清梵,
林外疏鐘起暮鴉。
好煞秋光惟薄暮,
石欄倚過夕陽斜。

詩題告訴我們,她來棲霞山是為了看紅葉,這就為王友亮的說法提供了同時代人的“現場見證”。可惜除了“仙樓都擁赤城霞”,詩中沒有對紅葉更多、更細的描繪,既沒有說來看紅葉的人多不多,也沒有提來看紅葉的都是些什么人。

不用駱綺蘭點名,我們也知道,在乾隆時代,經常光臨棲霞山的人中,名氣最大的就是乾隆本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二十七年(1762)、三十年(1765)、四十五年(1780)、四十九年(1784),他五次駕臨棲霞山,駐蹕于棲霞行宮。那是兩江總督尹繼善專為其修建的。在棲霞山駐蹕期間,他創作了一百多首“天章”,也留下了“第一金陵明秀山”的品題——這是棲霞山在清代掙得的一塊金字招牌,到今天還好使。不過,乾隆的棲霞詩篇中從來沒有提到紅葉。這一點看似奇怪,其實很正常,因為乾隆五次巡幸南京都是在春天,沒有機會與深秋初冬的紅葉邂逅。這是雙重的不幸,一重屬于乾隆,一重屬于棲霞山。他沒有見過滿山紅葉,哪里懂得她的“明秀”?

與此相映成趣的是,乾隆的臣下、時任兩江總督的尹繼善,卻在詩中一再提及。在《初冬偕諸同事游攝山和袁子才韻》中,尹繼善寫道:“共愛楓林霜葉晚,終輸春暖碧桃紅。”在《再和袁子才游攝山韻》中,他又寫道:“朱履卻宜楓葉老,青峰豈厭鬢毛斑。”深秋或初冬到棲霞山看楓林霜葉,在尹繼善和袁枚的眼中,是再自然不過的事,這正可以與王友亮和駱綺蘭等人的詩相印證。

那么,棲霞山從什么時候開始廣植楓樹的呢?確切的時間很難考定,但至少十七世紀后期應該有了。那個時代的某一年深秋,朱彝尊(1629—1709)與幾位親友登棲霞山,作詩四首,其中已經有“槭槭霜葉鳴”的句子。

寫《桃花扇》的孔尚任(1648—1718年),年輩略晚于朱彝尊。當他專程到棲霞山拜訪隱居在白云庵的道士張瑤星之時,肯定看到了“槭槭霜葉鳴”的情景。這有一個旁證。張瑤星有一位蔡姓友人,在寄贈張瑤星的詩篇中,曾寫過“紅葉相招策杖游”的句子。

《桃花扇》的最后一出是《馀韻》。這一出是整部劇本的點睛之筆,曲終奏雅的那一套《哀江南》曲子尤其令人激賞。好句子太多,目不暇接,比如:

白鳥飄飄,綠水滔滔,嫩黃花有些蝶飛,新紅葉無個人瞧。

乾隆題詩,重點是“第一金陵明秀山”。

這幾句是寫在秦淮窗寮上的所見所感,思緒跳蕩,“新紅葉無個人瞧”所指的,應該就是棲霞山的楓葉。在明末清初,張瑤星很有知名度,在南京更有影響力。《桃花扇》故事聞名遐邇,擴大了棲霞山及其紅葉的知名度。《桃花扇》中的女主角李香君,后來在棲霞山出家,死后據說也埋在棲霞山,其墓在今山巔桃花澗景點一側。

年復一年,每當霜露既降,人們就開始關注山中楓葉的消息,相互打聽。棲霞賞楓的習俗,也許是從《桃花扇》開始的吧。有了名家的示范,有了經典的吟味,有了桃花的映襯,棲霞山的紅葉,自然越來越紅。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静乐县| 湘潭县| 彭阳县| 呈贡县| 溧水县| 宿迁市| 故城县| 金门县| 庆城县| 丽江市| 望城县| 犍为县| 沈丘县| 卓资县| 吉木乃县| 江川县| 灵武市| 玉溪市| 石城县| 建宁县| 扶风县| 青川县| 芦山县| 泸水县| 云安县| 工布江达县| 深州市| 南丰县| 隆尧县| 永福县| 婺源县| 桓仁| 武义县| 磐石市| 麦盖提县| 邵阳县| 高要市| 海林市| 东辽县| 正宁县| 甘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