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休閑的身體”與審美化生存:休閑文化的重要走向

不過,將“休閑的身體”視為創造的主體,可能遇到以下詰難:與勞作不同,休閑并不以實際的物質交換為目的,那么,它如何能夠實現生命的內在可能性?倘若休閑的目的不過是提高勞動效率,我們豈不又恢復了勞動/休閑的二分法?“休閑的身體”莫非只能扮演次要的角色?它如何能夠獲得更豐富的意蘊?

在思考這個問題的過程中,筆者發現了另外一個線索:對應著身體意識引導休閑文化的進程,人開始重新觀照—估價日常生活,作為“感性學”的美學誕生了,而這深刻地影響了這種自我關懷的實踐。仔細研究美學的原初文獻,我們就會重構其中的理論蹤跡和具體機制。

1850年,德國哲學家鮑姆嘉騰(Alexander Gottlieb Baumgarten)正式提出美學概念,認為它是“感性認識的科學”。(45)這是個重要的理論事件,對應著“感性的復興”:“與更崇高的概念思想領域相比照的全部知覺和感覺的區域”獲得了重視,日常生活不再處于被貶抑狀態。(46)此時,“感官的感受、想象、虛構、情感”被視為人類認識的組成部分,(47)一種新的價值體系脫穎而出。譬如,在鮑姆嘉騰自己列舉的價值表中,閑暇就已經占據一席之地:“錢、權、工作、適當的閑暇、外在享受、名譽、友誼、身體健壯、德行的征兆、美的認識及其附屬物——令人喜愛的德行、更高級的認識及其附屬物——令人尊敬的德行。”(48)在他看來,“適當的閑暇”用來進行審美訓練時,強化人的“精神、情感、訓練、才能的陶冶”。(49)雖然他對閑暇的論述遠未展開,但卻提供了富有啟發性的線索:當人脫離謀生狀態時,個體可以用自己的全部感官去領受生活,“強化體驗的質量”,直至進入“美學狀態”。(50)此刻,后來,康德部分地繼承了這個思路,頗有心得地強調審美的游戲—休閑品格:“審美的完善性是游戲(好像悠閑無事一般),邏輯的完善性是工作(好像是在做事)。如果工作看起來像是游戲,又仍然保持邏輯的完整性,那就會使鑒賞力感到愉快,同時它是有用的。如果游戲像工作那樣進行,就會令人不快,因為它既無用處又很沉悶,矯揉造作的美是令人不愉快的?!?a href="../Text/Chapter009_0004.html#ch51">(51)在康德看來,審美與休閑都沒有直接的實用目的,卻又都令人愉快,因此,二者完全可以結合起來,形成相對自由的游戲狀態。他雖然沒有提及身體的意義,但其審美—休閑學說蘊含著未曾言明的“身體學”:“快樂是通過感官產生的一種愉快?!?a href="../Text/Chapter009_0004.html#ch52">(52)“快樂和痛苦最后畢竟總是身體上的……”(53)“趣味一詞的本來意義……是指一種感官(舌、腭和喉)由溶解在食物或飲料中的某種物質的特殊的刺激而產生的性質。”(54)“普遍有效的判斷是說,某物使我們覺得可口,其他每個人也都會覺得可口?!?a href="../Text/Chapter009_0004.html#ch55">(55)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康德所言的普遍有效性意味著:我可以站在他人乃至他物的角度上看問題,亦即,個體想象自己同時占有多個立場。從身體學的角度看,這種想象只能在詩性的游戲中完成:在任何時候,身體只能在宇宙中占據獨一的位置,這是無法超越的本體論規定性;只有當人不為特定目標所制約時,只有當個體處于相對閑暇的狀態,他/她才能自由地想象變換視點和立場的可能性,最終從類、生命、宇宙的角度觀看、審視、鑒賞萬物。換言之,休閑賦予人神奇的能力,以至于他/她似乎可以發生魔變:個體性的身體自我提升為世界態身體(world's body),而后者或許會成為通用科學/宇宙科學(universal science)之根基。(56)于是,一種人與萬物共在的經驗誕生了,生命的場域獲得了擴展:個體雖然無法追求時間上的無限,但卻能夠體驗空間上的豐盈。于是,具有審美意味的休閑絕非是無內涵的消遣,相反,它是工作之外的完善,是對自我的再創造。這是感性生命的綻放,是身體本有需求的實現。從這種意義上說,休閑提供了偉大的機緣:當人從勞作中脫身而出,當個體進入游戲—審美狀態,他/她可以更充分地體驗在世的豐富性和美好。在詩性的體驗中,環境與身體相互滲透、支撐、贈予,“我”充分體驗到了“在家”的歡樂。這就是日常生活的審美化。與之相應,新的歸屬感出現了:“休閑的身體”所屬的場域不是懸空的烏托邦,而是胡塞爾所說的生活世界(life world)。它可能是虛擬空間(cyber space)乃至隱喻性的空間,但仍是生活世界的一部分。虛擬空間或隱喻空間所演繹的不是別的,恰是身體與世界的原始關系。在其中,身體依然生活于環境之中:仍需進食,回避攻擊,試圖活下去;它仍會受到傷害,甚至難免一死。以虛擬或隱喻的方式,人再次確認了自己對環境的歸屬關系:“我”活著,被周遭的事物所成全,承接世界的贈予,最終也將消散于環境之中。當對環境的確認性體驗被“詩化”以后,人們就會獲得某種意義上的“永恒”感。從這個角度看,“日常生活的詩化”具有二重性:后者既植根于身體的短暫品格,又體現了其超越性追求。現在,由于受教育人群的不斷發展壯大,“越來越多的人能夠欣賞文化活動乃至高雅文化”,“詩化”現象也擴展到尋常百姓家。(57)正是由于這種“詩化”或“審美化”,休閑文化才具有了“高格”。

在日常生活審美化的過程中,身體的存在變得日益不可忽略。隨著感性的復興,它也隸屬的身體—主體也自然會走上前臺。尤其是進入20世紀以后,審美文化出現了視覺轉向,身體的意義更加凸顯出來:無論是面對風景,還是觀看電視劇、電影、網絡圖片,眼睛和其他感官的在場都是必要條件,而后者屬于審美中的身體—主體。依賴眼睛、耳朵、舌頭、鼻子、軀干、頭腦,在世的人才得以享受美之魅和閑之悅。如果繼續無視這個事實,審美—休閑的機制就會被遮蔽。然而,與審美—休閑文化所展現出的身體學蹤跡相比,當代西方主流理論顯然沒有做出足夠的總結。休閑的審美方面雖然已經受到關注,但主流研究仍未被納入本文所說的身體學。例如,比爾德和拉吉卜(Beard & Ragheb)將休閑滿足感的生理方面和審美方面分別定義為:強身、健體、塑形;對令人愉悅的設計或優美的環境所做出的反應。(58)顯然,這種分類中的身體還是被動之物,其感知—審美能力則被忽略了。毫無疑問,這是一個不可忽略的欠缺。相比之下,中國當代休閑學研究重視審美維度,認為“審美是休閑的最高層次和最主要方式”。(59)如果漢語休閑學能深入研究休閑文化中的身體學,那么,它就很可能超越后殖民語境,形成一種具有先鋒性的知識型。對此,我們應該懷有充分的理論自信。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泉县| 专栏| 灵丘县| 桃江县| 巧家县| 襄城县| 金门县| 于都县| 贵南县| 壶关县| 佳木斯市| 涟水县| 澄城县| 寿光市| 凤阳县| 昌邑市| 苏尼特左旗| 天全县| 孟村| 安塞县| 柞水县| 新竹市| 金溪县| 桓台县| 长沙县| 河东区| 临城县| 新闻| 涪陵区| 邓州市| 措美县| 洞口县| 滦南县| 景洪市| 延长县| 宣城市| 靖安县| 高雄市| 肥东县| 阳信县| 海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