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標準必要專利濫用的反壟斷法規制研究作者名: 李煜本章字數: 1771字更新時間: 2020-09-10 09:29:17
第二節 標準必要專利對市場競爭的正面作用
一、有利于提高經營者的經濟效益
標準必要專利的實施首先節省了經營者的研發費用。標準中包含了細節性技術要求和有關技術方案,具有一定的強制性要求或指導性功能,使相關產品或服務達到一定的安全要求或市場進入的要求。使用了標準必要專利的產品,通過其中蘊涵的涉及安全、質量、環保、節能等方面的要求,消除了消費者對產品的技術懷疑。對經營者而言,通過使用標準必要專利生產產品或提供服務,免除了先期大量研發經費的投入,同時也避免了科技研發失敗的風險,節省的企業科研經費直接提高了其經濟效益。
標準必要專利的實施有利于經營者形成規模經濟,從而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一方面,技術標準化往往使用流水線、一體化作業,減少了勞動耗費,提高了機器設備使用效率和勞動生產率,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企業形成規模經濟;另一方面,通過實施標準必要專利生產的產品或提供的服務,其技術過關、質量穩定,易得到消費者的認同,刺激消費者的潛在購買欲望。消費需求的擴大促使供給增加,市場規模的擴大促進經營者的效益增長。在網絡效應(12)明顯的ICT產業,標準必要專利提高經營者經濟效益方面的作用更為明顯。
二、有利于保障消費者的安全權
美國前總統肯尼迪在1962年3月15日發表的國會特別咨文中,首次提出著名的消費者四項權利:消費時安全保障的權利、消費時被告知真實情況的權利、自由選擇的權利和有權提出消費意見。其中,消費者的安全保障權是核心內容。但是在市場經濟中,消費者的權益和經營者的利益成為一對矛盾,經營者為了獲取利潤最大化而不惜損害消費者的權利。由于產品的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消費者僅憑有限的專業知識去辨明產品標識或使用說明,根本無從保障自身的安全權和知情權。這種消費者與生產者之間信息的完全不對稱,使消費者其實處于弱勢地位。如果僅僅依靠《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去維護消費者享有的安全保障權,司法啟動的滯后性決定了這只是一種事后的補救,消費者權益先行受損已是不可否認的事實,且不論司法保護的不能。標準必要專利對消費者權益的維護是一種事前救濟,它通過規定產品的技術標準來保證產品的質量,達不到此技術標準的即為不合格產品,不能進入市場銷售。這無疑是提高產品質量、加強消費者權益維護的有效路徑。
標準必要專利往往是由標準化組織制定或者采納,是實施某項標準所必不可少的專利技術。在設定標準和選擇標準必要專利時,這些專業組織充分發揮其專業優勢,經過嚴密論證和選擇,用一個準則或指南指導經營者的生產活動,才能確保消費者的安全和健康。除了保障消費者安全權外,標準必要專利的實施還大大方便了消費者的生活,因為統一的技術標準能協調不同國家經營者之間由于技術水平或消費偏好不同而產生的產品不兼容問題。產品的兼容性增強,一方面可以減少消費者對某一廠商生產產品的過度依賴;另一方面又促進了經營者之間的價格競爭,使消費者能選擇更加價廉物美的商品和服務。
三、有利于提升競爭水平
標準必要專利的選擇和實施是對專利技術持有人的另一種形式的認可,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研發者進行技術創新的積極性。對于其他暫時沒有能力進行技術研發的經營者而言,使用標準必要專利、取得技術許可的過程也是技術學習和改進的過程,從而可能提高這些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標準化組織往往利用專利池,向標準必要專利的使用人單獨或一攬子許可必要專利,專利技術的持有人通過標準的應用成倍地創造收益,為進一步的技術研發投入積蓄了資金力量,從而可能促進整個社會的科技進步。在技術標準的使用和推廣過程中,經營者可以充分利用標準中公開的技術原理和相關信息,并以此為創新平臺,加快技術創新的速度。
標準必要專利的實施可以實現“良幣驅逐劣幣”的目的,有利于提升市場的總體競爭水平。標準化的進程本身是一個規范市場的過程,它及時淘汰了無法按標準生產產品和提供服務的經營者,看似減少了市場競爭者的數量,但實際上驅逐了缺乏競爭力的經營者,長期來看是純化了市場競爭機制,有利于經營者競爭水平的提高。在市場上存在著幾種競爭技術路線時,技術標準的實施有助于將正處于游移狀態的消費需求逐漸鎖定到其中的一種技術路線。(13)這種使用技術標準的創新產品明顯區別于一般的產品,對其質量又有明確的客觀依據評判,經營者的產品質量要求是一貫與一致的,無形中提高了經營者的生產和服務質量,從而提高了企業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