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人應(yīng)知的古代科技常識
- 陳丹陽編著
- 562字
- 2020-08-25 16:41:40
5 古人如何用算籌進行計算?
算籌是中國古代進行記數(shù)和列式演算的一種工具,運用算籌的計算方式叫作籌算。算籌的外形是長條形的小棍,材質(zhì)以竹木為主,也有的高檔算籌用骨、玉、金屬甚至象牙制作而成。盛放算籌的容器叫作“算子筒”,如果外出攜帶的話則裝在特質(zhì)的“算袋”中,佩戴于腰部。算籌的產(chǎn)生年代已不可考,大概和遠古時代以草莖、小棍來記數(shù)的方法有關(guān)。可以確定的是,至遲在春秋末年,算籌的使用已極為普遍。隨著時間推移,算籌的整體趨勢是越來越短,這樣使用起來更加方便。
算籌
用算籌來表示數(shù)目一至九,有縱、橫兩種方式:
在表示一至五時,表示幾就用幾根算籌,從六開始,用一根在上方以另一種方向擺放的算籌代表五,比五多幾就在下方再擺上幾根算籌。之所以分為縱、橫兩種方式,是為了在表示多位數(shù)時縱橫相間,不致混淆。個位、百位、萬位等用縱式;十位、千位、十萬位等用橫式。這種表示方式不包括零,如果遇到某位上的數(shù)字為零,就用空位來表示。在此基礎(chǔ)上,還可以通過算籌的顏色、形狀或擺放方式來區(qū)分正負數(shù),例如漢代就出現(xiàn)了用紅色算籌表示正數(shù)、用黑色算籌表示負數(shù)的方法。
算籌在計算上具有簡便快捷的優(yōu)點,它不需要使用運算符號,且無須保留運算的中間過程,只要通過籌式的逐步變換最終就能獲得問題的解答。算籌在中國古代使用的時間相當長,直到14世紀之后才逐漸被更簡便的算盤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