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本《未來學大會》,波蘭作家斯坦尼斯瓦夫.萊姆,波蘭人,波蘭最有名的科幻作家,為了紀念他,曾把一個星,以他的名字命名。
講述了未來世界,人口暴增,資源匱乏。未來人生活在怎樣的世界里。科技帶來的進步,讓人類可以冷凍,大腦可以等待合適的時機被喚醒。幻想中的自由,富麗堂皇、高科技的日子只是因空氣中充滿幻夢素,人類通過空氣,吸收,產生的幻想。一切都是假的,真實的情況,世界破爛不堪,食物只是濃稠的粥狀產品,甚至人類的軀體,也只是縫縫補補的,怪異的拼湊在一起。
甚至一切一切,都只是大腦在一個淤泥一樣的溶液中的幻象。
這樣的生存,這樣的活著,不如干干凈凈,徹徹底底的死去。
第二本《貓魚》,陳沖的散文,講述自己以及親人,父母,外祖父母等的故事,1961年出生的她。改革開放,個人在時代的裹挾下,成長,蛻變。
外祖父,是當時全國第一名留學英國,獲得英國博士,新中國成立后,毅然放棄國外優越的條件,回國報銷國家。躲過了抗日戰爭,內亂。
外祖母,學生運動積極參與者,中華救助會,婦女解放運動,民國后第一批知識女性。勇敢,獨立。抗日戰爭期間,上海淪陷,獨自一人穿過層層關卡,把母親接到安全的地方。靈活,變通。
外祖父母都是知識分子,出國留學深造,為此,把孩子獨自留在親戚家里,后來為了革命,工作,與孩子分離6年。這種分離,只有當了父母后,才理解常年離別的思念。
陳沖的母親也很優秀,母親繼承了外祖父的衣缽,致力于藥理學研究。從小,陳沖是在母親掃地聽英文廣播的氛圍里長大,所以英文比較好,考大學也學習了外語。
母親40多歲,依然出國留學。
從小陳沖是就聽外祖母講述各種書籍,故事。
親人都是高知人士,也熏陶了陳沖。
第三本《西游記》,陪著孩子聽米小圈西游記,萌生了重新看西游記的沖動。再次看西游記,一個石頭,都暗合者高365天,周圍24節氣。九宮八卦等。
花果山,孫悟空,豬八戒,沙僧。這些名字也是別致。
菩提老祖的,斜月三星洞,靈臺方寸山。作者富有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