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張海燕:盡其所能愛她所愛

  • 陽光雨露
  • 陳愛峰
  • 4240字
  • 2020-08-19 17:30:19

教師這一職業與其他職業不一樣的一點在于勞動對象是孩子們,是祖國的明天。自從踏上講臺,執教鞭的那一天起,肩頭便有了一份神圣的使命——托起祖國的未來。教師辛勤地播種著,也快樂地收獲著。孩子們的進步,孩子們的成長,孩子們臉上那燦爛的笑容便是教師最大的收獲。

張海燕

教師檔案

張海燕,2003大學畢業至今一直在齊河一中任教。中學一級教師。齊河縣優秀班主任,齊河縣教學能手,齊河一中名師。曾在德州市優質課教學比賽中獲得優異成績。

對教師這個職業,張海燕從小學時就喜歡,在她童年的意識中,教師是偉大的,教師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她立志長大要做一名教師。從小學到中學,她最喜歡的科目是政治,乃至后來如愿以償地考入了師范大學,政治課依然是她的最愛,她喜歡充滿正能量的知識學說。農家出身的她,還不就此滿足,選修了哲學,大學畢業時,她拿到了政治和哲學兩個專業的畢業證,這兩個相近的專業都與育人密切相關。這為后來她從事教師職業,并且僅用三五年的時間就成為教壇新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由蛹到蝶的蛻變

2003年大學畢業后,張海燕直接被招聘到齊河一中。初登講臺,她唯恐學生不會,講得多,巴不得把自己知道的全講給學生,課堂上大部分時間自己在唱獨角戲,但效果并不好。她方知要當一名教師不是簡單的事,做一名好教師更不容易。

通過聽課評課,她不斷琢磨課堂上如何引導學生動起來是關鍵,僅僅局限于老師會而學生不會,教師知道的再多又有何用,這樣的老師學生肯定不喜歡。漸漸地,張海燕意識到,課堂是屬于學生的,教師的作用就是如何引領啟發,使學生都主動參與到課堂中,讓學生積極思考踴躍發言,再加上教師的適時點撥,學生才愿意學,思維能力才能得到發展。

經過一段時間的課堂實踐和反思,張海燕找準了自己在課堂中的定位。那時,學校正在開展各個層面的講課大賽,她試著報了名,第一次參賽,就獲得了文科組第一名,這讓她頗感驚喜,也使評委和同事們對她這個年輕人刮目相看,認為這是一棵好苗子。她也因此引起了校領導的關注。為了使她早日成為青年教師中樹得住的學科帶頭人,分管校長拿出功夫專門聽她的課,連續聽了一周,聽后接著點評,按學校的要求就是只說缺點不說優點,使青年教師快速成長。

年級組講課一炮打響,她又參加全校的講課大賽,2008年,她又獲得全校文科組第一名。2009年,她就被學校推出,多次參加縣里的講課比賽,曾獲全縣政治課一等獎,隨后又參加全市的講課賽事并取得優異成績。與此同時,她的政治學科的成績也是一路領先,她也因此多次被評為優秀教師,2011年還被評為全省高考優秀閱卷員。

短短幾年的時間,張海燕就完成了由生澀、迷茫到駕輕就熟的華麗轉身,站穩了講臺,跨入優秀教師之列,成為學生喜歡尊敬的好教師,也實現了她的教師夢。這在青年教師中是少見的。

回顧當初那段經歷,張海燕依然感慨萬端——不厭其煩的磨課,加班加點的準備,虛心向老教師聽課,那時候似乎有使不完的勁,多少個夜晚在備課和搜羅資料中度過了,多少個周末在研究大綱考綱中耗去了,更有多少業余時間用之于與同事領導討論教法學法。那就是青春!青春就需要加速度,不容遲疑——這樣才能加速成長。

令人費解的是,但凡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政治這門課一直被視為單純的說教課,很多學生在初中就對政治課沒有好印象,認為政治老師都是大忽悠,學生的認同度不高。而她是如何使學生能接受這門課的呢?這主要得益于她自己從小喜歡政治,一身正氣,滿腦子的正統思想和主流價值觀,言談舉止中給學生滲透的也都是盡善盡美的情懷,她用自身的正能量一次次矯正著學生,她表里如一,怎么說就怎么做,這是她得天獨厚的政治資本,她本身就是一本活的政治課教材,還有誰不認同?這也是很多同行難以企及的。這大概是她所執教的班級,政治學科成績領先的秘訣。

盡其所能只為愛

像很多優秀教師一樣,張海燕不僅課上得好,而且班級管理也有那么幾把刷子——這項工作如果單純用好來表述,顯然是膚淺的。在此不妨舉幾個例子。

她帶的第一批學生中,有一個叫王小月的女生。這是一個“問題”很多的孩子,她最大的問題是強烈的叛逆心理。那時的王小月身高1.7米,而體重則達到了180斤,人高馬大,是龐然大物,在家里與母親水火不容勢不兩立,在學校里動輒和同學發火,雖然思維敏銳,成績尚可,但對老師的話聽不進去,說多了敢同老師叫板,提起她老師們深感無奈和頭疼,還在日記中流露出輕生的念頭。對這樣的孩子,管還是不管?怎么管?不管不是張海燕的做派,在她心目中一個學生也不能放棄。

教育孩子、管理班級要對癥下藥,否則亂開藥方就會適得其反。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張海燕了解到,王小月的問題關鍵還是在她的媽媽身上。她媽媽是一個急性子,對孩子提出的要求過高,恨不得孩子所有的時間都用在學習上,就連孩子在家里吃水果也怕耽誤時間,買了專門的榨漿機,逼著孩子一味地學習,從小學到初中就是這么管過來的,到了高中仍然采取老辦法,自然行不通了。媽媽很心焦,不知如何是好,就頻繁地給老師打電話,或者到學校給孩子送這送那,找老師面談,她管得越多,說得越多,孩子的逆反心理越重,不但對她這樣,對老師也這樣,對同學也沒有好臉色,可以說,王小月是非常孤立孤獨的,說她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一點也不過分。

對這樣一個問題突出的學生,張海燕不急不躁,既給孩子做工作,又要說服家長,勸告小月的媽媽,努力克制自己,做到三少——少見面,少說話,少逼孩子,給孩子更多調整反思的機會,減輕孩子的心理壓力。小月的媽媽也只好同意這個建議,并再三囑咐張海燕:“攤上這么一個孩子,真不知道如何是好,我已經沒招了,老師你就多費心吧,反正我相信老師總有辦法。”

其實,那時的張海燕對管好這個孩子一點自信也沒有,她剛上班,比這些孩子大不了幾歲,一點經驗也沒有。張海燕怵頭的是,她知道王小月的脾氣,對王小月她也不能說多了,她要是不高興,寧可裝病上醫務室待上一天,也不愿進教室門——無論躲到哪里,她從來不想到回家,家庭是她最不愿意想也不愿意去的地方。

王小月的處境讓張海燕很為難,她同情這個女孩,她不希望這個孩子就此沉淪,或許需要一個過程,需要進一步觀察,慢慢尋找時機——孩子的問題正是因為她母親的過于心急造成的,改變這個孩子,尤其要慢慢來。那時的張海燕,還沒建立家庭,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她的學生身上,課間一有時間,她就往班里跑,和學生閑聊,彼此間無話不談,當然,更多的心思還是在王小月那里,她希望通過聊天,使王小月能把內心的積郁傾訴出來,心情舒暢些,從而融入到班級中,像其他同學一樣,別那么另類,做到這一步,張海燕就感覺自己成功了。因為只要孩子內心和諧了,才能與外部環境和諧相處,高中畢業后不論升學還是務工,才能讓人放心,這才是對學生負責的態度。看來,讓孩子健康成長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不僅一些家長做不到,就是教師做不到的也不新鮮。

韌性的張海燕在與學生聊天中,發現教育契機,試圖改變孩子。她對王小月說,你仔細想想,你母親不是光關注你的成績,你的衣食住行哪方面不操心,怕你冷了又怕你熱了,怕你吃不好,經常為你送衣服水果,又是留錢,等等,很多同學的家長沒有這樣的條件,做不這么周到,有這樣的母親你應該感到知足和自豪,更應該感激母親,她的方式可能你接受不了,慢慢想想,母親的所作所為都是深深的愛——你是她的獨生女,她不愛你愛誰?你的每一步,她都在關注著,你的每一天,她都牽掛著。小月,你也不是很小的孩子了,應該反復想想,不能光由著自己的性子來。那一天,張海燕說得王小月低下了頭。王小月有所動情。但學生的情緒有反復性,也需要教師反復做,總有一天會打動她。

后來,張海燕組建了家庭,在學校里買樓安家。轉眼就高三了,為了改變王小月,張海燕就和丈夫商量,把王小月接到自己家里來住,也是該校教師的丈夫很爽快地答應了。夫婦倆拿王小月像小妹妹一樣,聊天的機會更多了,共同吃飯也是經常的事。不知道的人,認為王小月真的是她的妹妹,當得知真情后有所不解——為了學生,老師值得這樣傾情付出嗎?家里住著一個“外人”,給正是新婚燕爾的小兩口帶來多少不便?面對這些,張海燕和丈夫也不是沒考慮過,但他們一致認為,盡最大努力改變一個學生,還有什么比這更重要?三年轉瞬即逝,時機不容錯過。

近距離的教育,使王小月明顯感受到老師的關愛,感受到家的溫馨,性情溫和了許多,也逐漸融入了班級中,各科成績也躍居班內上游。

在老師的影響鼓勵下,王小月各方面發生了系列逆襲——通過競爭當上了班長,隨后又應聘了學生會生活部長、校園廣播組組長等職務,這些兼職不僅沒影響到她的文化課成績,而且使她的組織協調能力和表達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高考時以優異成績考入湖北工業大學。

大學期間,王小月逐漸成熟了,以健身和節食等瘦身術,把原來臃腫的大塊頭減到120斤,人也更加精神漂亮了。走向社會后,進入濟南的一家知名企業,不久就做到中層,成為管理人員。有了戀人后,王小月先讓張海燕見見,他們的婚宴也把老師請到貴賓席——這樣的禮遇,讓張海燕感動得不知說什么好,也讓她真切地體驗到教師的光榮與自豪,同時也更感到肩負的使命,沒有什么比改變人更艱辛更繁雜了。

十幾年過去,王小月至今還與張海燕保持著密切聯系。王小月的母親感激地說,張海燕老師救了她一家,她們永遠不能忘記。

當得知我采訪張海燕之后,王小月以這樣的短信評價她的恩師張海燕:“張老師對我的人生發展有著非常大的幫助,我當時對她既敬又怕,敬是因為她對我們無微不至的關心愛護,怕是因為她的嚴肅認真,我一直記著她對我說的一句話——你不努力證明自己,沒有人瞧得起你!這句話對我很刺激,后來成為我的座右銘。張老師是我的良師益友,她是一位優秀的畫師,我的人生畫板經過她的耐心調制,使我的人生變得色彩斑斕,我將永遠感謝老師的培育之恩!”王小月還說,她的張老師大學剛畢業,就對學生“遠近適中、拿捏得當,一定是非常用心的學習準備過的。”這句對老師充滿贊譽欽佩之情的話,也揭示了張海燕為什么最終能改變王小月人生軌跡的原因,也可見張海燕不斷尋找教育契機的良苦用心。

一位剛入職不久,就被學生認定是“遠近適中、拿捏得到”的老手,那的確應該是“非常用心的學習準備過的”,因為她從小就有教師夢,她為此而準備了幾十年!

王小月僅是張海燕遇到的諸多“問題”學生之一,她的管理經歷告訴我們,改變“問題”學生,真愛和會愛就是真辦法,讓學生理解接受就是好辦法,別無他途,更無捷徑。凡是未被改變的“問題”學生或學生的“問題”,多是因為老師還沒有走進學生的心里,教師沒有從心里真正接納學生,問題似乎就在這里。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丹巴县| 永康市| 翁源县| 翁源县| 昭通市| 香格里拉县| 南汇区| 蛟河市| 中西区| 荣昌县| 枣阳市| 敦化市| 海城市| 察哈| 枝江市| 中阳县| 措美县| 榆树市| 青岛市| 南充市| 隆化县| 象州县| 囊谦县| 余干县| 喜德县| 武邑县| 商丘市| 宁河县| 台南市| 历史| 北碚区| 专栏| 大同县| 晋中市| 体育| 黔东| 成安县| 花莲市| 塘沽区| 合作市| 林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