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賈祥龍:身教言傳映日月丹心熱血譜新篇
- 陽光雨露
- 陳愛峰
- 4174字
- 2020-08-19 17:30:19
孤身窗前悉心備課,似乎忘卻了世間紛擾;精益求精設置課堂教學,只為讓一瞬間成為永恒。教育就是用赤誠的愛,喚醒學生的迷惘,哺育學生的自信,點燃學生的青春,如此,才得以桃李滿天下,春暉遍四方。
賈祥龍
教師檔案
賈祥龍,高級教師。1991年畢業于德州師專,1995年畢業于曲阜師范大學,2001年畢業于山東師范大學研究生課程進修班。1999年和2007年兩度被評為縣優秀教師,2006年,被評為縣教學能手,多次被評為校級模范教師和模范班主任,并多次執教縣級以上公開課,獲得同行的普遍認可。現任高三級部主任。
積極開展課題研究,其中《加強歷史教學資源的開發促進主體性教育模式的發展》被立為縣級重點課題;小課題研究《歷史教學的雙效性》也初見成效。2012年被聘為齊河縣首批教育科研兼職研究員。撰寫了多篇教育教學論文,刊發于《高考零距離》《當代中學生報》等報刊,參與編寫校本教材《歷史的天空》等多種材料。2012年被評為齊河一中首屆名師,成為高考研究中心的核心成員之一,為《教學導航》撰寫了多篇對高考具有指導性的文章。
多年來,賈祥龍始終秉承“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為師之道,取得了令人驚羨的成績。把愛和美播撒進學生心田,將知識的占有提升為精神的追求。孤身窗前悉心備課,似乎忘卻了世間紛擾;精益求精設置課堂教學,只為讓一瞬間成為永恒;循循善誘引導學生步入大學殿堂,圓每個父老鄉親的夢想。
他由齊河六中(焦廟)到十一中(胡官)終至一中,可謂一路艱辛,使他嘗盡了為人師的酸甜苦辣,但每當收到來自大江南北的學生發自內心的祝愿,他更多的是心懷坦蕩,笑意盈盈。多年的風風雨雨,他用赤誠的愛,喚醒了多少迷惘,哺育了多少自信,點燃了多少青春,催發了多少征帆,才得以桃李滿天下,春暉遍四方。
歷史教學的改革家
“要想學生好學,必須先生好學。唯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賈祥龍深知一個好教師首先必須專業素質過硬,如此才能令人信服。他把歷史教學視為生命,孜孜以求教改新思路,不斷創新,反復實踐,形成了“賈氏風格”的“六項原則”,這是他歷史教學的靈魂所在。
1.以探究問題為目的
沒有問題是談不上學習和研究的。以往的歷史教學往往是固定式的,方法是陳舊的,不外乎死記硬背,學生沒有產生真正的探究問題的動因。教學中,他堅持讓學生發現問題,探討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因此,所有的教學方法都應該是為了探究問題而設計的,都要給學生機會去了解事情的基本情況,使學生去深入探討。
2.以思維訓練為核心
賈祥龍深知在日常的教學中培養學生發散式的思維、復合式的思維的重要性。學生學習歷史,像學習數學一樣,也是思維的訓練和強化,是思考的過程,是獲得思維能力的經歷,是積累經驗的機會。在教學中,他的課堂就是以激話、調動、啟發學生的思維為主,促動學生歷史思維的活躍發展。新的高考題,幾乎全是材料題,考查學生的分析判斷能力,他的教學也是基于對新高考的深度研究和把握。
3.以學生參與為形式
賈祥龍認為,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歷史教學,是使歷史教學得以真正展開的關鍵。只有讓學生投身其中,從做中學,才會激發動機,引起學習歷史的興趣;才能使學生思想活躍,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才能使學生通過教學活動體驗到挫折感與成功感;才能看出學生的鑒別力、理解力、創造力;才能使學生多與教師、同學交流,建立親密的合作關系。他設法用各種方式去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包括自己或讓學生搜集歷史影片、歷史故事等,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4.以史料運用為條件
人們認識歷史的前提是獲取承載歷史信息的材料,獲取史料的過程也是掌握歷史學習方法的過程。在對歷史信息進行處理時,賈祥龍改變了歷史學習中死記硬背的傳統模式。他認為教學方法的運用要使學習的過程與結果得以統一,而不是分離。他提倡把學習歷史看作是在研究和認識歷史,訓練學生去掌握和理解歷史的信息,注重史料的作用,通過對史料的匯集、整理、辨析、推論,把史料作為證據,用以解決歷史的問題。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一切歷史也都是現實。
5.以周密設計為準備
任何教學方法的運用,都要有事先的準備和安排,有具體的目標,有明確的設計思想,體現出一定的教學觀念。賈老師認為在備課時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教學任務、教學內容、教材難易程度、全班學生的程度、各種教學方法的效用和長短處、教師本人的特點和能力等,這些都需要進行認真的思考和計劃,每個環節都要精心預設,突出趣味性,更要講究有效性,確保每個環節的內在聯系,確保為教學目標服務。課堂上不折不扣地落實好各個環節,就一定能很好地完成每堂課的目標。他通盤考慮和絲絲相扣的嚴謹態度,是他創造優異成績的前提。
6.以教師引導為助動
倡導以學生的學習活動為中心,并不是說教師可以做甩手掌柜了。相反,賈祥龍認為教師的作用更為重要,教師要像導演一樣,要對教學進行引導、組織、控制,并隨時診斷教學,對教學活動進行調整。教師的主導作用永遠是教學的一條紅線,貫穿課堂教學始終。
教學中,賈祥龍注重創設問題情境,層層設疑,既結合史料,又聯系實際,這樣使學生便于理解,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他還結合高考命題新動向及學生在課堂上的反應,及時調整教學策略,追求課堂的最佳效果。
在一篇教學反思中,賈祥龍這樣寫道:“所謂教學,就是在反思中提高;所謂有效,就是在反思中顯現;所謂成長,就是在反思中實現。”在近年來的教學中,他深刻地意識到,歷史教師更要在反思中與時俱進,不這樣就真的陷入“歷史”中不能自拔,就會誤人子弟。
班級管理上的藝術家
賈祥龍是一個博覽群書的人,中外古今那些名垂千古、閃耀著人格光華的教育大師曾是他教學歲月的精神支柱,他要以自己的才華與心血使更多的學生受益。多年的班主任經歷和不輟思索,使他不僅擁有豐富的管理經驗,更使他對班級管理有著濃厚的興趣。
1.帶班:學生的事自己管
在班級管理中,賈祥龍敢于放手,讓學生管理班級,培養一支素質過硬的班干部隊伍。在班干部隊伍建設上,他充當“教練”“參謀”“顧問”。將“管”變“導”,將“綁”化“疏”,化“被動”為“主動”,實現班級管理的“軟著陸”。班級管理的最終目的不是培養需要別人管理的人,而是培養能夠自治的人,實現自我教育的過程。這種“學生治班,高度自治”的理念使班級管理走上了良性循環的軌道。
2.管人:“說一套做一套”
對學生要剛柔并濟。賈老師班級管理理念非常靈活,他的班有“規矩”,因為“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只有規矩立好了,立詳細了,才能為學生規范行為提供依據,才能為班級事務的處理提供依據,但他又經常“法外有情”,“說一套做一套”。比如有學生偶爾遲到,他認為這也是正常的,因為“不犯錯誤的孩子是可怕的”。但是他不是對于學生的小錯誤置之不理,而是用各種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感染、啟發、轉變學生。他這樣評價自己對待學生:批評學生時要“準”而“狠”,批評后要“暖”而“問”,處罰政策執行時要能“法外有情”,這也體現了一個優秀班主任的拳拳愛生之心。
3.育人:身教重于言傳
班務管理要重視對班主任個人的“精裝修”。“親其師,信其道”,也就注定了班主任個人修養對學生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他常說,教師個人的范例,對于青年人的心靈,是任何東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陽光。他時時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讓學生不知不覺地接受其熏陶、感染和鞭策,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4.愛人:用生命去鑄就
教育藝術源于對學生的熱愛,愛是教育的源泉。它存在于教育教學的全過程。賈老師用自己的熾熱的心靈用心去讀每一張臉背后的故事,用愛去撫平每一顆受傷的心靈,用愛去灌溉每一株小草,他的班級是用愛的心血培植而成的,而他也獲得了學生對他的無上尊敬。
歷史教研的實干家
賈祥龍積極投身于教研活動,并創造了佳績:在《新課程》發表了論文《如何面對課改中的新問題》;在《現代教育導報》發表的論文《在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榮獲一等獎;在中國教育報主辦的全國中小學思想道德建設優秀成果評選中,其論文《注重教室文化建設,提高班級管理效率》榮獲一等獎;在山東省教科所主辦的中小學教育成果評選中,其論文《新課改下的歷史教學》榮獲一等獎;執教市級公開課《兩極格局下的世界》深受好評;主持了多項課題研究并結題。他以多樣的方式方法,螺釘般的鉆研精神,經年不輟的實干勁頭,形成了深厚的理論功底,成為名副其實的實干家。
1.宣傳發動,提高課改意識
他帶領全年級組老師貫徹課改精神,把新課改理念滲透到課堂教學中去,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把每堂課都變成精品課堂。他自己也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多次上示范課,多次開設專題講座,同時使更多的教師轉變觀念。
2.深入課堂,指導教學實踐
賈老師為提高青年教師的教學水平,使青年教師盡快成長為業務素質過硬的骨干教師,經常深入課堂指導教學實踐。并與青年教師一起積極探索與新課改相適應的教學模式,改變效率低下的教學方法。像孫濤、李陽等一批青年教師在他的帶領下,成長迅速,成果顯著,無論教學成績,還是執教的公開課,都深得專家好評。
3.探索歷史復習課新途徑
經過長期的摸索與實踐,在歷史教學復習上,他帶領全組成員形成了全新的歷史復習模式——“叉手式復習模式”。即“復習過程中教師的總體計劃與學生自定的復習計劃交叉進行”,縮短了復習周期,提高了復習效率,在實踐中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效果。在德州市歷次大型考試中,多次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績。
4.抓教研、重創新
他在教學中堅持“以教帶研,以研促教,教研相長”。在教研活動的開展過程中,他要求各位老師進行單元說課,包括說單元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說教材前后聯系,說突破重點、難點的具體措施,說本單元學生應掌握的歷史學習規律、方法、技巧,聽完后展開討論,在不足方面進行糾正。如新的教學思想是否得到滲透,是否符合素質教育的新理念等,確定出全新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促進了高二年級教師業務素質的提高。
采訪中,“和諧”是賈祥龍多次提到的關鍵詞,在教學中,他主張打造“和諧”的課堂;在班級管理中,他主張打造“和諧”的班級;在級部管理中,他力求打造“和諧”的團隊,可見和諧的教學與和諧的人際關系之重要,但只有胸中有大愛摯愛的人,心地唯美向善的人,才會如此注重和諧。他深知,和諧對一個集體的可貴,和諧的團隊會創造奇跡。但為了和諧,又有多少人知道他做出的犧牲呢?
“迎來送往二十載,桃李芬芳遍神州。身教言傳映日月,丹心熱血譜新篇”——這是對賈祥龍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