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復治療師臨床工作指南:兒童發育障礙作業治療技術
- 劉曉丹 姜志梅
- 2545字
- 2020-09-09 12:30:17
第二節 兒童作業治療內容
一、早期介入
早期介入的重要性在于其具有補償、治療、預防等功能。可以增進發育遲緩與障礙的兒童在生理、認知、社會適應與生活自理方面的技巧,使其遲緩與障礙的狀況得以改善、消除或不繼續惡化,并激發嬰幼兒的發育潛能,提升日后生活成功的經驗。兒童早期的經驗對于發展有重要影響。兒童發育的完整性會因個體的內在神經系統結構、成熟狀況及受損程度而有所不同,也會受到外在環境和學習經驗等因素的影響,越年幼的兒童,其大腦的可塑性越大。尤其是在兒童出生后的前5年,是嬰幼兒腦部發育最迅速、最重要的階段,在這個關鍵期,如果嬰幼兒沒有受到良好的照顧與教育,不健全的腦部結構對兒童日后的認知、語音、情緒等各方面的發育會有不良的影響。而兒童的發育經由精心設計的治療介入方案而改變。從家庭層面來看,通過專業化的早期介入,將能減輕家長在照顧上的負擔,而從社會層面來看,也能降低社會的成本。早期介入的對象不但是兒童本身,也包括其家庭,兒童與父母之間的關系和互動模式,并針對個別家庭設計家庭服務計劃,提供符合其需求的良好服務。
二、日常生活活動訓練
(一)日常生活活動定義
日常生活活動包括了兒童在成長時期絕大部分最重要的作業活動。自我照顧方面的日常生活活動包括了學習生活自理能力,如大小便、沐浴及淋浴、盥洗、進食、穿衣及功能性轉移。
對于有功能障礙的兒童而言,家長和兒童本身對日常生活活動獨立性的期望有所差異。作業治療師幫助兒童學習如何調整生活常規和活動要求,讓兒童在每天的生活環境中得以執行日常生活活動。主動參與日常生活活動對兒童大有益處,包括維持并提升身體功能和健康,如肌力、耐力、關節活動度、協調、記憶力、排序能力、概念形成,同時也可以提升兒童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這些日常生活活動,可以提升兒童的自尊心、自信心,并讓兒童有自我控制感。如讓兒童自己穿衣服這項活動,他們可以選擇自己的衣服、可以在出門的時候選擇外套,在體育課時穿上合適的衣服。當兒童在學習新的日常生活活動時,他們的成就感也在增強,同時對自己的能力感到自豪。
(二)介入策略與方式
規劃治療程序時,治療師要考慮兒童本身特性、表現技巧、與情景相關執行模式以及活動要求。治療師會以各種方式來提高兒童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包括創造和提升環境支持;建立、恢復及維持表現;活動、執行方式及環境的調整改造;預防問題,宣教等(表 1-1)。
表1-1 提高日常生活活動表現方式

三、手功能的作業治療
手是最常用來完成工作、游戲、進行日常生活活動的“工具”。手功能有障礙的兒童對于從環境中接受感覺信息以及經歷動作接觸周圍世界的機會較少。
(一)手部技巧的要素
手進行各種作業活動的成效,取決于手部技巧、姿勢、認知與視知覺之間復雜的相互影響。視覺動作統合是指視覺技巧、視覺認知技巧和動作技巧的相互影響。
(二)手部技巧與兒童作業活動的關系
手部功能對于兒童與環境的互動是非常重要的,參與大部分的作業活動都需要雙手來完成。
日常生活活動需要兒童使用手部技巧來完成。兒童的洗澡、淋浴及其他個人衛生技巧取決于精細動作技巧的提升。進食技巧依賴更精細的前臂控制能力及各種抓取模式及工具使用。有效使用雙手拿餐具、開容器、準備食物都是必須的。
同樣,在學校環境的獨立功能需要有效的精細動作技巧。學齡前班級需要兒童使用多樣化的操作工具,包括使用蠟筆、剪刀、鉛筆、橡皮等。在學齡兒童主要的精細活動為紙筆作業,包括準備紙張、將書寫工具放入或拿出盒外、使用膠水、膠帶、在學校進食以及管理及維持自己的書桌等。較大年紀的兒童與青少年,在科學創作及職業訓練課、藝術課、操作電腦等都需要精細動作技巧。在書寫及操作鍵盤時需要更快的速度。
(三)影響手部技巧的一般問題
各類障礙的兒童很可能有手部功能上的困難,包括了腦性癱瘓、發育性協調障礙、智力障礙及癲癇等。不論特定疾病的性質如何,受影響的兒童手部技巧都很可能受損。常見的問題包括了不適當的動作分離,另外常見的問題包括:①分離動作不佳;②力量不足;③動作運行時機不佳;④動作模式多樣化的限制。
(四)手功能作業治療原則 1.設定目標
目標設定通常需要由兒童或青少年、家長以及專業人士共同合作來發展。治療師在設定目標的種類和數量時,需依照兒童其他目標來做設定,并注重可行性。此外,治療師必須考慮手部技巧目標對兒童而言是可以達成的,并連接到兒童參與作業活動的能力。對一些兒童來說設定的目標是使用代償工具以及策略的技巧發展,而對于一些已具備發展更好或更復雜手部技巧的兒童而言,介入的重點放在技巧的獲得較適合。
2.介入的順序
治療師改善兒童的手部和手臂功能時,通常會依照下列順序:
(1)準備:
兒童的擺位;處理姿勢張力的問題;增進姿勢的控制;增進肌肉力量。
(2)發展手部技巧:
包括提升獨立的手部、手臂動作、像是上臂向外旋轉、前臂旋后以及手腕向背側彎曲;促進伸手、抓握、運送以及松手的技巧;促進手的操作技巧;促進雙手運用技巧。
四、心理社會治療介入
當兒童及青少年因社會、情緒、行為或是人際關系相處有困難而導致作業活動出現問題,就需要用各種心理社會治療介入給予幫助。此介入方法有許多種,包括認知介入、代償性及環境介入。強調自我發展、家庭及與其他兒童關系、以及社會和文化環境方面的相關理論。處理心理社會功能的模型包括了認知行為療法及PEO模式等。治療師通過調整資源的使用,讓兒童來應對環境所帶來的挑戰。所有兒童在面對物理環境、認知性及情緒性的挑戰時都會產生壓力,當這些挑戰在兒童內在資源及外在資源支持下成功的過關時,就會產生動機感、學習感及掌控感。
五、使用輔助科技及環境改造
隨著電腦產品的普及及科技的進步,高輔助器具的科技性已經提高很多,通常包括電腦處理器及輸入用的鍵盤。作業治療師通常通過評估系統找出最適合兒童的設備以及輔助科技,安裝或設定系統、訓練其他家庭成員使用并監督使用的情況。
對兒童而言,輔助科技的角色不單單只是代償兒童所失去的功能,同時可以促進想要進步的領域的發展。
有功能障礙的兒童要在環境中生活,那么改造環境可以帶給兒童許多的方便。使用環境改造,其目標不只是為了強化兒童的主動參與,也是為了提升兒童在參與活動時的安全性并增加生活舒適感。有肢體障礙的兒童也許會需要特殊的環境改造來增加他們對環境的可近性及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