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六章 牽引技術

第一節 概述

一、定義與分類
牽引是利用力學原理,通過手法或器械對脊柱或四肢關節施加牽拉力,以達分離關節面、牽伸周圍軟組織、調整骨間的角度或列線等目的的一種物理治療方法。牽引可用于骨折和脫位的整復與固定,而在康復治療中多用于緩解組織壓迫,改善關節癥狀及功能。通常可將牽引分為脊柱牽引和四肢關節牽引,其中脊柱牽引又可分為頸椎牽引和腰椎(骨盆)牽引。
從不同角度對牽引技術進行分類:①牽引力來源。分為器械牽引和徒手牽引,其中器械牽引又可分為重力牽引、機械牽引和動力牽引。②牽引模式。分為間歇牽引和持續牽引。③牽引體位。分為坐位牽引、臥位牽引和直立位牽引。④牽引重量。分為輕度牽引、中度牽引和重度牽引等。
二、牽引的生理效應及其影響因素

(一)脊柱牽引的生理效應 1.椎旁軟組織

對脊柱周邊緊張的肌肉和軟組織施加持續、穩定、溫和的牽拉,有助于解除肌肉痙攣、減少軟組織粘連、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局部水腫的吸收和炎癥的消退。牽拉還可刺激脊柱關節和肌肉的神經感受器,通過閘門機制抑制疼痛的傳遞,緩解疼痛。

2.椎間關節

除分離和舒緩椎間關節之外,脊柱牽引還可改善小關節功能紊亂,如小關節輕微錯位、關節滑膜嵌頓等。通過對椎骨旁軟組織的持續牽拉,改善椎間關節僵硬,增加關節活動,調整或恢復脊柱的生理曲度。

3.椎間盤

相鄰椎體分離產生負壓,后縱韌帶緊張能回推椎間盤,二者結合可緩解椎間盤組織外突的趨勢,促使突出的髓核不同程度地回納。脊椎牽引還可增大椎間隙和椎間孔,減輕周圍組織的壓迫,消除炎癥反應,緩解癥狀。

(二)四肢關節牽引的生理效應 1.關節旁軟組織

對關節囊及韌帶等施加持續、穩定、舒緩的牽拉力,促使膠原成分發生彈性或塑性形變,延展攣縮結構,松解局部粘連。牽引可解除肌肉痙攣,改善肌肉粘連。

2.關節結構與功能

關節牽引可增大關節間隙,減少關節內負荷,促進關節液循環和炎癥吸收,緩解局部癥狀,促進關節復位和關節畸形矯正。對結締組織的牽拉,可增加關節活動范圍,改善關節功能。

(三)牽引療效的影響因素 1.參數

牽引參數是影響牽引療效最關鍵的因素,包括角度、重量、模式和時間。角度是指脊柱、四肢關節的位置以及方向,角度可影響牽引力作用部位,合適的作用部位可提高效率,減少不良反應。牽引重量直接影響組織形變程度及關節受力程度,而實際牽引力受到身體重量、摩擦力以及牽引裝置不同的影響。合適的重量可減少不良反應,產生足夠的牽引力,確保療效。時間過短會降低療效,過長會增加不良反應的風險。

2.體位

體位直接影響患者的舒適度以及牽引力的傳遞,合適的牽引體位可獲得最佳療效,體位不適難以解除肌肉痙攣。另外,不同體位下的牽引力度需適時調整,如斜位和仰臥位時需要酌情降低牽引力。

3.個體差異

不同病因的牽引療效各不同。患者對治療的接受程度以及自身心理狀況都可影響療效。注意:各種因素在不同牽引技術中的影響作用有所差異,實際臨床操作時,為獲得最佳療效,需綜合、全面地進行考慮。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岳阳市| 毕节市| 宁海县| 永昌县| 礼泉县| 临高县| 大关县| 那坡县| 永春县| 体育| 梓潼县| 榆树市| 英山县| 佛教| 栾川县| 新民市| 获嘉县| 炉霍县| 滁州市| 资阳市| 疏附县| 富裕县| 宣化县| 宁都县| 新营市| 榆树市| 中阳县| 济宁市| 清流县| 金沙县| 高安市| 安西县| 什邡市| 平原县| 霸州市| 长岭县| 新营市| 南平市| 洪雅县| 城市| 阜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