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章 關節活動技術

第一節 概述

一、定義及分類
關節活動技術是用于改善和維持關節活動度的運動治療技術。根據是否使用外力或器械,將其分為被動關節活動技術和自主關節活動技術兩種。

(一)被動關節活動技術

自身肌肉不產生主動收縮力,借由外力完成關節各個方向上的生理活動的方法稱為被動關節活動技術。外力可由治療師實施,也可由儀器設備執行。根據受累關節的結構和生理運動特點進行被動關節活動度訓練,有利于改善血液循環,牽拉攣縮的纖維組織,松解肌肉、肌腱和韌帶粘連,維持和改善關節活動范圍,預防關節攣縮,為主動運動做準備。
研究表明,被動運動能有效促進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患者手部功能恢復,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在一定范圍內的持續性被動訓練(continuous passive movement,CPM)可有效改善關節活動范圍,防止粘連和關節僵硬,消除手術和制動帶來的并發癥。

(二)自主關節活動技術

需要肌肉收縮、視覺、本體感覺等功能參與的關節活動訓練技術。根據肌肉自主收縮所產生肌力的大小,可分為助力運動、主動運動和抗阻運動。主動運動時肌肉中開放的毛細血管數量增多,肌肉及其周圍組織的血液供應量增大,營養作用明顯。研究表明,足踝的主動關節活動訓練應用于人工關節置換術后能有效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改善本體感覺。

1.助力運動

主動肌收縮力不足,需借助一定外力共同完成的關節運動訓練。外力可來自健側肢體、他人或器械助力(如滑輪、懸吊等)。

2.主動運動

由肌肉的主動收縮完成關節運動訓練。肌力≥3級時,肢體關節可開展主動關節活動訓練,如醫療體操、太極拳、呼吸訓練、有氧訓練等日常功能活動訓練均屬于主動關節活動范疇。

3.抗阻運動

關節活動訓練時,施加一定的外部阻力或負荷,如用彈力帶、啞鈴或沙包進行的肌肉力量訓練,可進一步提升關節活動和肢體運動功能水平。
二、適應證與禁忌證

(一)適應證

1.用于能引起關節攣縮、僵硬的傷病,如骨折固定后、關節脫位復位后、關節炎患者(特別是類風濕關節炎)。
2.肢體癱瘓,如四肢癱、截癱等。

(二)禁忌證

1.肌肉、肌腱、韌帶有撕裂。
2.肌肉、肌腱、韌帶、關節囊或皮膚術后初期。
3.心血管疾病患者不穩定期,如心肌缺血、心肌梗死。
4.深靜脈血栓。
5.異位骨化。
三、注意事項
1.必須熟練掌握各關節的解剖結構、運動方向及正?;顒臃秶?,了解關節活動障礙的常見原因,客觀分析關節及周圍軟組織的問題。
2.關節活動訓練應包括全體各關節,每個關節各運動方向均進行全范圍活動,避免遺漏。
3.每次盡可能只針對一個關節,固定關節近端,再緩慢、均勻地活動關節遠端,每次各方向分別進行5~10次為一組,可重復2~3組。
4.注意避免肌肉長度對關節活動訓練的干擾,對于跨兩個或以上關節的肌肉,應用特殊姿勢放松肌肉后,充分活動關節至最大正常角度。
5.對因肌肉攣縮所致關節活動受限,可先做肌肉牽伸訓練。如牽拉跟腱維持踝關節的背屈活動,對屈曲的肘關節做伸展活動等。
6.關節活動受限者,如無禁忌證或生命體征穩定后,應盡早開始關節活動訓練,以便維持和改善肢體活動功能。
7.關節活動訓練前要對患者做好解釋工作,以得到患者配合,選取患者舒適體位,避免衣物等不必要的干擾。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武县| 独山县| 包头市| 乐东| 桑植县| 黎城县| 栖霞市| 金秀| 上虞市| 达孜县| 平顺县| 尚志市| 南陵县| 康定县| 碌曲县| 雷波县| 香港| 改则县| 繁峙县| 尚义县| 金坛市| 家居| 陵川县| 正蓝旗| 武邑县| 高清| 定兴县| 宁河县| 昌江| 宁强县| 衡南县| 秦皇岛市| 额尔古纳市| 平凉市| 肃宁县| 丁青县| 大田县| 东辽县| 南皮县| 大方县| 青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