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以來,隨著腦神經科學、運動功能解剖學、運動生理學及神經生理學的不斷發展,運動控制理論和運動學習過程的研究不斷深入,中樞神經系統水平的神經易化技術不斷涌現,運動治療也取得了新的發展。如強制性運動治療、鏡像療法、虛擬現實技術、運動想象療法及神經發育療法等新老技術均主張通過多種反饋(視、聽、皮膚、體位、手的引導)來強化運動學習效果,并充分利用反饋在大腦可塑性和功能重組中的作用。同時,整體康復理念逐漸取代了傳統疼痛部位的孤立檢查評估和單一關節及肌肉的局部治療模式。大量研究證明:人體是一個運動和維持平衡穩定的整體,人體的各個部分(關節)所起的作用都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任何一個部位出現問題都有可能導致其他相鄰或不相鄰部位的代償性改變,一旦這種改變出現失代償,就會出現癥狀,如疼痛、功能異常。因此,選擇性功能動作評價(selective functional movement assessment,SFMA)、筋膜松動技術、核心穩定性訓練等新運動治療技術,均強調疼痛、損傷和運動模式三者之間的相互作用,主張從姿勢評估與運動控制方面著手全面整體地處理疼痛及運動功能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