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復治療師臨床工作指南·嗓音障礙康復治療技術
- 萬勤 徐文
- 3793字
- 2020-09-09 12:25:05
第三節 其他
一、青春期發聲障礙
(一)定義
青春期發聲障礙(mutational dysphonia)是指患者青春期發育過后持續高聲調發聲,聲音可以是假聲也可以是真聲,發聲時常常在真、假聲區不受控制地變換,男性常見,臨床檢查未見器質性病變,該病也稱為青春期后假聲(puberphonia)。
(二)分型
Daniel RB等認為分為兩型,Ⅰ型:為患者聲音的音質弱、氣息聲、嘶啞、聲調單一,音調正常,或略高;Ⅱ型,僅為男性患者,除了具有第一種音質特點外,還具有音調高的特點,聲音聽起來像女性。
(三)病因
青春期由于激素水平變化導致喉,尤其是聲帶快速發育,聲帶變長、聲調降低,由于對這種生理變化不適應,導致青春期過后,仍沿用青春期前的發聲方法、試圖維持其發聲狀態,從而導致發聲障礙。部分患者合并有心理障礙。
(四)臨床表現
男性常見,常主訴音調高,被誤認為女性,發聲時真聲、假聲不隨意變換,音調忽高忽低;聲音不同程度嘶啞、氣息聲、音量小。體征有喉位高置、聲門閉合不嚴、聲帶薄等特點,聲帶活動正常,第二性征正常。頻閃喉鏡檢查患者普遍存在聲門閉合不嚴,如圖2-4所示。

圖2-4 青春期發聲障礙患者電子喉鏡
左至右順序顯示發/i/音時閉合相聲門后部裂隙,輕度A-P壓縮、聲門輕度關閉不嚴
(五)聲學分析
Lim JY(2005)等使用Lx Speech Studio程序,對15例患者進行檢測,最長發聲時間13.3s,較正常略低;平均音量73.46dB,正常范圍內;jitter 2.61%,shimmer 9.88%,諧噪比(harmonic to noise ratio,HNR)23.74dB,提示聲音質量很差。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對12例該病患者使用Praat聲學分析軟件檢測,聲樣采用/ɑ/持續元音,檢測結果顯示,平均基頻治療前204.3Hz,治療后136.3Hz,基頻降至成年男性正常范圍;基頻標準差F 0sd:治療前7.93Hz,治療后1.78Hz,提示音調的不穩定性明顯改善。最長發聲時間(maximum phonation time,MPT),治療前9.08s,治療后9.41s,沒有顯著改善,提示發聲能力治療時間內沒有明顯提高。圖2-5、圖2-6是使用Praat軟件檢測治療前后持續/ɑ/、/i/音的寬帶語圖,橫坐標為時間,藍色橫線為基頻線,可見基頻線明顯降低,信號的周期性明顯改善,聲音質量提高。

圖2-5 青春期發聲障礙患者,治療前持續/ɑ/、/i/音的寬帶語圖

圖2-6 青春期發聲障礙患者,治療后持續/ɑ/、/i/音的寬帶語圖
(六)治療
嗓音矯治是首選方法,阮宏瑩、楊寶琦等(1997)報道了98例患者采用直接、間接矯治方法,療效顯著。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采用了“丹田氣”訓練治療12例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療效。張毅、魏春生等報道了采用包括心理疏導在內的綜合嗓音矯治方案,20例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療效。國外學者Prathanee B(1996)報道了使用練耳(ear training)訓練法治療7名患者,療效明顯;Hammarberg B(1987)報道了使用下壓喉部法(larynx depressing exercises)+心理疏導治療12名患者,療效顯著。
嗓音矯治無效時,對于合并聲門上異常收縮患者,可采用注射肉毒素的辦法,可以使音調降低,但療效可能僅維持3~6個月;還有學者報道使用甲狀軟骨成形術(Ⅲ型),療效顯著。
總之,青春期發聲障礙主要的臨床特點為音調異常、過高和不穩定,檢查可見發聲時不同程度的聲門閉合不嚴,這些特點是我們制定治療方案的依據。
二、嗓音老化
(一)發病原因
60歲以上老年人,出現喉的結構老化、功能衰退與內分泌功能減退、性激素減少、喉肌肉萎縮、彈力纖維減少,聲音音量、音色、持續能力變差,如果影響到社會交往能力,就稱之為嗓音老化(presbyphonia),又稱為老年喉。不是所有老年人聲音改變都是該病的病理表現;老年喉的診斷要注意除外神經系統疾病,如肌無力等。
(二)臨床癥狀、體征 1.病史特點
常主訴音量小,發不出大聲,氣息聲明顯,有時合并飲食嗆咳。
2.臨床檢查
喉鏡顯示聲帶呈弓形,聲帶薄是其特點,室帶超越、聲門區水腫也常見。如圖2-7所示老年喉電子喉鏡表現,可見雙聲帶弓形,發聲時聲門梭形裂隙,伴有繼發性肌緊張性發聲障礙。

圖2-7 老年喉電子喉鏡圖
3.聲學評估
客觀聲學分析顯示老年女性基頻降低,老年男性基頻升高,微擾參數值如jitter、shimmer升高,諧噪比降低。
4.空氣動力學檢測
研究顯示老年喉聲門最大、最小氣流率均增加。
(三)治療
主要目的是改善聲門關閉不全、改善聲帶肌力、提高發聲能力、改善吞咽功能。
1.嗓音矯治
Oates JM分析了2008年來的10篇文獻報道,嗓音矯治的方法多樣,比如半封閉管腔練習(semi-occluded vocal tract)、嗓音功能練習(vocal function exercises)、發音阻力練習(phonation resistance training exercise)等,雖然證據表明嗓音矯治對于延緩病程發展有幫助,但仍需要強有力的證據來判明療效。
2.聲帶注射
聲帶注射(injection augmentation)是通過向聲帶內注射填充物(如自體脂肪、筋膜、膠原、透明質酸等)的方法,使萎縮的聲帶向中線移位,增加其體積,從而改善發聲。國內王靜妙等回顧性分析了42名平均年齡67.3歲的患者聲帶注射療效,一年半時聲音仍有明顯改善。很多國外學者報道了使用各種物質注射治療聲門關閉不全,可暫時性緩解發聲困難。
3.甲狀軟骨成形術
Sachs AM通過回顧性分析,對22例采用甲狀軟骨成形術(thyroplasty)及聲帶注射后1年內的對比分析,認為該手術方法療效優于聲帶注射,大約64%的患者對自己的聲音改善滿意。
三、室帶發聲
(一)定義
室帶發聲(ventricular dysphonia)是指發聲由于假聲帶振動產生,是病理性的發音模式,有時是真聲帶病因導致發聲困難的一種代償發音模式。
(二)臨床癥狀、體征
以低沉、粗糙嘶啞的嗓音為特點,有時可發出雙音,喉鏡、頻閃喉鏡下,可見發聲時假聲帶靠攏,假聲帶振動,真聲帶同時存在振動或不存在振動。如圖2-8所示室帶圖,發音時患者室帶前部中線閉合參與發聲過程,吸氣相時假聲帶前端肥厚明顯,聲帶活動良好,無萎縮。

圖2-8 發聲時室帶圖
(三)治療
治療方法的選擇取決于真聲帶是否可以發聲,如果由于聲帶病變,真聲帶不能發聲,室帶發聲作為一種代償,應該保留,并通過嗓音訓練得到改善、增強。如果真聲帶可以并攏、發聲或可能發聲,就應該積極消除同時存在的室帶發聲。根據病因不同,采取的方法也不同。
1.嗓音矯治
方法有吸氣時發音練習、嘆息式發音等,目的是消除假聲帶對發聲的影響,適用于早期、精神因素為主的室帶發聲。
2.假聲帶注射
注射劑包括肉毒素、麻醉劑,目的是使室帶肌的收縮被抑制,消除發聲時的室帶并攏、振動,消除室帶發聲模式。
3.假聲帶部分切除術
當上述方法治療無效時,可采取假室帶部分切除術,雖然有學者報道為了查明被遮掩的真聲帶病變行診斷性假聲帶切除,但大多數學者認為該手術適應證為假聲帶不可逆的病理性肥大,同時真聲帶發聲功能良好。
4.其他
有學者介紹暫時性的雙側假聲帶外展牽拉術,適用于精神因素為主要原因、假聲帶功能性收縮引起的室帶發聲,外展牽拉線術后4天去除,配合嗓音矯治,療效顯著。
嗓音矯治在其他治療中不可被完全取代,即使最后采用手術方法,也應該同時進行嗓音矯治。
四、發聲疲勞
(一)定義
發聲疲勞(vocal fatigue)目前還沒有官方定義,通常指用嗓者用嗓后喉部不適、聲音改變等狀態,根據美國嗓音學會1986年第14屆關注職業嗓音(Care of the Professional Voice)會議研討內容,由Scherer RC、Titze IR提出發聲疲勞的定義為:對長時間的嗓音使用不適應、不舒適的情況。有學者研究認為疲勞的機制為神經肌肉組織的有氧代謝能力不足,無氧代謝產物堆積,影響了神經、肌肉的功能導致。
(二)臨床表現
臨床癥狀多樣,有聲音質量的問題,比如嘶啞、氣息聲,甚至是失聲;也有發聲能力的問題,比如音域變窄、音量變小;還有發聲時喉部疼痛、發音費力等。專業演員歌手主要是音域變小,發聲時喉、頸、下頜等處的不適感等。
聲學分析的結果沒有確切肯定的結論,有較多文獻報道:在長時間、高音量朗讀后,最低頻率、最小聲強明顯上升。jitter、shimmer數值變化報道不一。在長時間高聲強發音后,喉鏡檢查發現有聲帶水腫、聲門關閉不嚴,空氣動力學檢測發現發聲閾壓(phonation threshold pressure,PTP)明顯增加。
(三)治療 1.發音休息
適當的發音休息是必要的,但發音休息的時間并沒有一致的限定。在一項發音負荷試驗中,85dB的強度下,連續朗讀范文最長時間120min,參試的50名女性嗓音疲勞7~20h內均能恢復至實驗前的嗓音情況。
2.理療
低劑量激光療法(low-level laser therapy)被證明能夠有效地治療嗓音疲勞,其主要作用是抗感染、止痛和促進創傷的愈合。
五、聲帶矛盾運動
(一)定義
聲帶矛盾運動(paradoxical vocal fold movement disorder,PVFMD)是喉部疾病,指在呼吸過程中,呼氣和/或吸氣相,聲帶反常的內收活動,使上呼吸道梗阻,從而導致發作性的呼吸困難、喘鳴等綜合征。易和哮喘相混淆,女性常見。
(二)臨床癥狀、體征
最常見的癥狀是呼吸困難(88%)、吸氣性喘鳴(66%)、氣噎的感覺,而哮喘合并聲帶矛盾運動的常見癥狀是咳嗽(63%)、呼吸困難(55%)、哮鳴音(51%)。相對于正常人群,哮喘患者更容易合并聲帶矛盾運動。
(三)診斷
發作期喉鏡檢查的陽性發現至關重要,觀察到吸氣時聲帶內收、聲門裂縮小的發作狀態是診斷金標準。
(四)鑒別診斷
需要和哮喘加以區別,聲帶矛盾運動憋的感覺在喉部,有時有吸氣性喉鳴,β受體激動劑治療無效。但如果合并哮喘的患者鑒別診斷存在難度。
(五)治療
需要多學科的治療團隊,包括呼吸科醫師、變態反應科醫師、耳鼻喉科醫師、胃腸科醫師、神經科醫師、精神科醫師、心理學家和言語語言病理學家。
1.嗓音矯治
健康宣教很重要,如講明發病機制、消除患者恐懼心理。有證據表明放松能有效解除癥狀。呼吸訓練是嗓音矯治的主要內容,經鼻呼吸可開大聲門裂,有效緩解和預防發作。
2.藥物治療
氧和氦的混合氣體吸入(80∶20),鎮靜劑的應用在急性期可緩解發作。
3.去除誘發因素
去除呼吸道刺激因素,如胃食管反流、喉咽反流、變應性和非變應性鼻炎和鼻竇炎等。
該疾病是喉的呼吸功能障礙,常被誤診為哮喘,耳鼻喉科及呼吸科臨床醫師應該有明確認知,多科會診,制定診療方案。
(李革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