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復治療師臨床工作指南·吞咽障礙康復治療技術
- 萬桂芳 張慶蘇
- 2945字
- 2020-09-09 12:21:28
第三節 吞咽障礙的治療對策
一、吞咽障礙的治療原則
言語治療師在進行吞咽障礙的康復治療實踐過程中必須遵循以下原則,確保康復治療的順利進行:
1.評價原則
客觀準確的評價是康復治療有效的前提,吞咽障礙往往是多因素造成的后果,并不是簡單的不能進食所能概括,言語治療師必須熟練掌握吞咽的生理機制和解剖機制,熟練掌握吞咽的臨床標準評價方法,能夠準確地評估患者的吞咽障礙問題,從而設計訓練計劃。同時言語治療師應該能夠進行客觀評價操作并閱讀分析評價結果,彌補臨床吞咽能力檢查的不足,更全面地評估患者的吞咽功能。
2.安全原則
吞咽障礙的康復治療工作在言語治療工作中屬于風險最大的工作內容,不慎重的處理會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延長康復時間、增加醫療費用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原則應該貫穿在患者的評價和治療,直至出院回家進食的全過程中。
(1)言語治療師必須掌握安全評價患者吞咽能力的方法,評價結果要真實客觀,就需要患者的進食實際操作,但患者在進食評價中必須要以安全作為前提,言語治療師應掌握評價的禁忌而適時終止檢查,避免檢查對患者造成二次損害。
(2)治療期間,言語治療師在實施治療的過程中必須要了解治療手段的適應證、有無對患者的風險,要做到在治療中控制風險,舉例來講,進行實際進食訓練時,要根據患者的進食狀態確定每次訓練的進食內容、方式和進食速度,同時在使用設備進行訓練時,要了解患者的潛在風險,例如高血壓、心臟病以及起搏器、支架等潛在受設備治療影響的因素,避免意外的發生。
(3)在患者進食階段,做好安全進食的監管和宣傳,及時發現患者的異常狀態,及時就醫對癥治療,使患者的進食功能以安全的形式持續存在。
3.溝通原則
言語治療師要注意在康復治療中的溝通原則,這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內容。
(1)首先是同患者的溝通,言語治療師要消除患者對進食的恐懼,使患者在障礙的狀態下掌握進食技術,及時了解患者對于進食的需求,同時,良好的溝通也會使患者增加進食的欲望和樂趣,使言語治療師的訓練意圖和計劃更好地被患者執行。
(2)其次是與家屬的溝通,言語治療師要對家屬進行支持和指導,使家屬做好患者進食狀態和內容變化的準備,同時,指導家屬監管患者進食也是非常重要的內容,有時家屬的期望值高于患者的實際康復水平,會造成患者進食風險的明顯增加,言語治療師要做好解釋和勸導工作,使家屬獲得一個適合的康復預期,提高患者的生活水平。
(3)最后,言語治療師必須與治療小組其他相關部門的成員溝通好,及時了解患者的身體狀況,尤其是患者即將經口進食時,要和臨床康復醫生一起觀察患者在進食過程中的變化,從而能更真實地評價患者進食的實際能力能否滿足經口攝取食物的要求,為患者的預后提供依據。
4.尊重原則
言語治療師在實施治療時需要了解患者的文化背景、風俗和進食習慣,此外,對于糖尿病患者、高脂血癥、高尿酸血癥等代謝類疾病的患者,也要對于治療中進食的內容作出合理調整,避免加重患者的病情。
5.合作原則
言語治療師要注意與其他專業的合作,包括臨床、護理和相關康復治療專業,吞咽障礙的康復是一個整體的康復過程,康復治療從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言語治療師應該善于同小組其他成員針對患者的障礙變化及時討論,作出治療計劃的調整,使得治療更符合患者的自身利益。
6.應用原則
吞咽障礙的各種康復訓練都不能和實際下咽相比,因此言語治療師要建立起實際進食過程便是對患者最好和有效的吞咽康復訓練,一旦患者有實際進食的能力,就應在安全的條件下鼓勵患者進行實際進食,即便在保留胃管鼻飼的條件下也可以進行,縮短治療康復時間,提高患者實際進食應用能力。患者擁有實際進食的體驗和能力是康復治療的最終目的,這一點需要言語治療師在治療中時刻牢記。
7.個體化原則
個體化是康復治療工作的特色之一,尤其體現在言語語言康復治療之中,個體化指的是言語治療師需要根據吞咽障礙患者吞咽存在的主要問題,同時兼顧患者的生活背景、性格習慣、溝通交流方式以及飲食習慣作出的有針對性的康復治療計劃,個體化的治療因為兼顧了患者作為個體在社會的角色,因此治療內容容易使患者接受并執行,從而縮短康復時間,提高訓練效果。
二、吞咽障礙的治療對策
本書將向讀者詳細介紹各種針對吞咽障礙的治療技術和方法,因此具體的實施將不在此處贅述,在這里,主要將對吞咽障礙康復治療中的常見對策做一簡單介紹,便于讀者在進行治療計劃的設計時更加靈活。
根據吞咽康復治療的內涵,常見的康復治療方法主要包括:基礎能力的訓練、間接訓練、直接訓練、吞咽的策略實施、輔助康復治療技術、飲食的調整和加工技術,以及代償和改換進食方式等。
1.基礎能力的訓練
主要包括患者的體位控制和姿勢控制訓練、呼吸功能訓練、發聲發語訓練、溝通訓練、對于食器的選擇和改造、進食環境的設計和改造、提高患者進食欲望和需求等訓練方法,基礎訓練的目的是建立起患者在進食的預備階段所需要具備的能力,這些能力可以提高患者進食的代償儲備,提高進食的安全保護以及增加患者在進食中的角色位置,提高進食樂趣的目的。
2.間接訓練
間接訓練的內容很多,其中主要包括了口腔器官的運動、感覺訓練、吞咽反射的刺激和誘發、下咽動作的實際演練等,這部分的訓練主要是增強患者在吞咽的準備期和口腔期階段口腔器官的主動控制食物和加工食團的能力,為實際進食進行準備。
3.直接訓練
主要針對實際進食過程的訓練,包括進食姿勢的調整、喂食技術、一口量的調整、食物的選擇、建立進食方式、增加進食的保護等方面,直接進食訓練是患者經口進食前的模擬訓練,是關鍵的一步。
4.吞咽的策略實施
主要是對于直接訓練的補充,由于患者的障礙狀態不能保持一個正常的進食過程,因此必須針對患者的進食問題作出策略技術的調整,從而讓患者能在身體障礙的狀態下最大限度地利用殘余功能達到經口進食的目的,有的學者也將這部分內容歸于直接訓練內容之中,但由于這項技術內涵較多,專門分離出來似乎更利于言語治療師應用選擇。與吞咽相關的策略技術包括調整姿勢下咽、門德爾松吞咽法、聲門上吞咽、側方吞咽以及球囊擴張治療等,不再一一介紹,本書均有詳細敘述。
5.輔助吞咽治療技術
輔助吞咽治療技術主要是依靠設備進行,也是目前研究和開發的重點,輔助吞咽治療可以最大限度地解放出言語治療師的雙手,并且不依賴環境,可以滿足患者在重癥期和急性期床旁治療的需要,目前國內相關的治療技術包括低頻肌電刺激技術、非侵襲性腦刺激技術等,這類技術的發展將是對于傳統吞咽障礙康復治療的挑戰,使康復治療更快的和臨床治療相融合,具有良好的前景。
6.飲食的調整和加工技術
主要是指通過改變吞咽障礙患者的飲食形態、內容以及合理組成達到使吞咽障礙患者在早期雖然不能進食普通食物的情況下,但可以經口進食吞咽特殊食品,減少患者對于鼻飼的依賴。目前比較成熟的技術有增稠劑的添加使用以及吞咽飲食的制備和提供等。
7.代償和改換進食方式
嚴重的吞咽障礙患者即便經過長時間的康復治療依然無效的情況下,需要進行代償吞咽方式和改換進食方式的處理,例如經過手術建立下咽通道、胃造瘺、間歇置管喂食等,言語治療師應對患者進行合理評估為患者選擇一種更為適宜的進食方式。
三、神經性吞咽障礙常見治療流程舉例
圖1-5是一個神經性吞咽障礙患者在院內為期6周的康復治療流程。

圖1-5 神經性吞咽障礙的治療流程(6周療程)舉例
推薦閱讀
- 血液科臨床護理思維與實踐
- The Origin and Onset of Thrombus Disease: collapsed balancing function of immune cells and triggering factors 血栓病的起源與發生:免疫細胞平衡功能崩潰與啟動機制
- 甲狀腺功能減退癥
- 與“艾”共存:做自己的營養師
- 《神農本草經》十家注
- 全科醫師繼續教育培訓教材
- 很靈很靈的中藥方,面部皮膚病一掃光
- 居室環境污染防護實用手冊
- 內科住院患者健康教育手冊
- 兒童維生素D和鈣缺乏相關疾病
- 特效灸法手冊
- 兒童早期發展系列教材之二:孕產期營養
- 癲狂的醫學
- 中國腫瘤登記工作指導手冊(2016)
- 自動化腹膜透析標準操作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