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用血液學(xué)圖譜
- 管洪在 劉成玉
- 6355字
- 2020-09-09 12:18:55
第一節(jié) 急性髓系白血病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以髓系起源的白血病細胞在血液及骨髓等組織中克隆性增殖為主要特征,部分亞型具有重現(xiàn)性遺傳學(xué)異常和特異性融合基因。
一、AML伴t(8;21)(q22;q22);RUNX1-RUNX1T1
AML伴t(8;21)(q22;q22); RUNX1-RUNX1T1是一種粒系部分分化成熟的AML,其細胞形態(tài)學(xué)特征類似于FAB分型方案中的M 2 b,90%以上病人可伴有重現(xiàn)性細胞遺傳學(xué)異常t(8;21)(q22;q22); RUNX1-RUNX1T1,該易位導(dǎo)致AML1基因重排而形成 AML1/ETO融合基因。
1.血象
RBC計數(shù)及HGB濃度中度減低,WBC計數(shù)多正?;驕p低。分類可見各階段幼稚粒細胞,異常中性中幼粒細胞明顯增多(圖3-1),嗜酸、嗜堿性粒細胞也可增多。隨著病情的進展,多數(shù)病人WBC計數(shù)常有增高趨勢,胞質(zhì)內(nèi)可見Auer小體(圖3-2)。血小板計數(shù)減低。

圖3-1 AML伴t(8;21)(q22;q22)血象
1.異常中性中幼粒細胞;2.晚幼粒細胞

圖3-2 AML伴t(8;21)(q22;q22)血象
箭示異常中性中幼粒細胞胞質(zhì)中可見Auer小體
2.骨髓象
骨髓增生明顯活躍或活躍(圖3-3)。粒系細胞增生明顯活躍,以異常中性中幼粒細胞為主,可≥20%,其形態(tài)特點是核質(zhì)發(fā)育不平衡。核染色質(zhì)細致疏松,核仁大而明顯,胞質(zhì)豐富,含大量細小粉紅色中性顆粒,呈彌散分布,常見空泡和雙層胞質(zhì),內(nèi)胞質(zhì)量多,呈粉紅色,外胞質(zhì)量少,呈淺藍色,且呈偽足狀,Auer小體易見(圖3-4~圖3-7)。原始粒細胞及早幼粒細胞亦可增多。紅系及巨核系細胞均增生減低。

圖3-3 AML伴t(8;21)(q22;q22)骨髓象(×100)
骨髓增生明顯活躍

圖3-4 AML伴t(8;21)(q22;q22)骨髓象
以異常中性中幼粒細胞為主,部分細胞胞質(zhì)內(nèi)可見空泡(箭)
3.細胞化學(xué)染色
MPO染色呈陽性或強陽性反應(yīng)(圖3-8)。

圖3-5 AML伴t(8;21)(q22;q22)骨髓象
以異常中性中幼粒細胞為主,可見部分成熟粒細胞,箭示中性分葉核粒細胞

圖3-6 AML伴t(8;21)(q22;q22)骨髓象
以異常中性中幼粒細胞為主,核染色質(zhì)疏松,核仁清楚,核質(zhì)發(fā)育不平衡

圖3-7 AML伴t(8;21)(q22;q22)骨髓象
異常中性中幼粒細胞胞質(zhì)中出現(xiàn)Auer小體(箭)
4.細胞遺傳學(xué)
t(8;21)(q22;q22)易位是本病常見的非隨機染色體重排,其檢出率高達90%(圖3-9)。

圖3-8 AML伴t(8;21)(q22;q22)MPO染色
粒系細胞強陽性
二、AML伴inv(16)(p13.1;q22)或t(16;16)(p13.1;q22);CBFβ-MYH11
AML伴inv(16)(p13.1;q22)為具有單核細胞系和粒細胞系分化跡象的AML,相當于FAB分型中的AML-M4Eo,骨髓中有特征性的異常嗜酸性粒細胞,多伴有inv(16)(p13.1;q22)或t(16;16)(p13.1;q22)重現(xiàn)性細胞遺傳學(xué)異常。

圖3-9 AML伴t(8;21)(q22;q22)病人骨髓細胞染色體核型(R帶)
45,X,-Y,t(8;21)(q22;q22)
1.血象
RBC計數(shù)、HGB濃度常減低。WBC計數(shù)減低,分類可見各階段粒細胞和單核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增高(圖3-10),血小板計數(shù)減低。
2.骨髓象
骨髓增生明顯活躍或極度活躍,粒、單兩系同時增生,原始粒細胞及原始、幼稚單核細胞增高,胞質(zhì)中可見Auer小體。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各階段均可見,異常嗜酸性粒細胞占5%~30%,這類細胞胞核多為圓形、不分葉,胞質(zhì)內(nèi)充滿粗大的橘黃色嗜酸性顆粒,常伴粗大深染的棕黑色顆粒(圖3-11,圖3-12)。紅系、巨核系增生均受抑制,可見小巨核細胞。
三、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伴t(15;17)(q22;q12);PML-RARα
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為異常早幼粒細胞的惡性增生,并具有重現(xiàn)性細胞遺傳學(xué)異常t(15;17)(q22;q12)的急性髓系白血病,即FAB分型的AML-M3。APL發(fā)病急,臨床上除有發(fā)熱、貧血和浸潤等急性白血病癥狀外,容易并發(fā)DIC,廣泛而嚴重的出血是本病主要臨床特點。t(15;17)(q22;q12)易位形成的 PML-RARα融合基因是APL特有的分子診斷標志。全反式維甲酸誘導(dǎo)分化治療,能使85%以上的病人獲得緩解,預(yù)后較好。

圖3-10 AML伴inv(16)(p13.1;q22)血象
1.原粒細胞;2.早幼粒細胞;3.中性中幼粒細胞;4.中性晚幼粒細胞;5.中性桿狀核粒細胞;6.中性分葉核粒細胞;7.嗜酸分葉核粒細胞;8.原始單核細胞;9.幼稚單核細胞;10.單核細胞;11.退化細胞

圖3-11 AML伴inv(16)(p13.1;q22)骨髓象
1.原始單核細胞;2.幼稚單核細胞;3.異常嗜酸性粒細胞;4.核分裂細胞

圖3-12 AML伴inv(16)(p13.1;q22)骨髓象
1.原始粒細胞;2.早幼粒細胞;3.異常嗜酸性粒細胞;4.退化細胞
1.血象
RBC計數(shù)及HGB濃度呈不同程度減低。WBC計數(shù)常減少,分類以異常早幼粒細胞為主,常高達90%以上,可見少數(shù)原粒及其他階段的粒細胞(圖3-13),易見Auer小體(圖3-14)。血小板計數(shù)明顯減少。

圖3-13 APL血象
1.異常早幼粒細胞;2.原始粒細胞;3.中性分葉核粒細胞

圖3-14 APL血象
箭示異常早幼粒細胞內(nèi)可見Auer小體
2.骨髓象
骨髓增生極度活躍(圖3-15)。粒系極度增生,以顆粒增多的異常早幼粒細胞為主,占30%~90%(NEC),可見一定數(shù)量的原粒及中幼粒細胞,早幼粒細胞與原始粒細胞之比為3∶1以上。異常早幼粒細胞的特征是大小不一,外形不規(guī)則,常有瘤狀突。胞核略小,常偏位,形態(tài)多樣,可呈凹陷、折疊、扭曲、雙核或分葉狀,核染色結(jié)構(gòu)不定,核仁1~3個,有的被顆粒遮蓋而不清楚。胞質(zhì)豐富,呈藍色或灰色,充滿大量粗大的紫紅色嗜天青顆粒,致使核、質(zhì)分界不清,但也有細胞顆粒纖細,較少,類似單核細胞。Auer小體易見,若多條Auer小體呈束狀交叉排列,形似柴捆樣,稱之為“柴捆細胞”(faggot cell)(圖3-16~圖3-20)。

圖3-15 APL骨髓象(×100)
骨髓增生極度活躍

圖3-16 APL骨髓象
箭示“柴捆細胞”

圖3-17 APL骨髓象
可見大量異常早幼粒細胞,胞質(zhì)中充滿大量粗大的紫紅色嗜天青顆粒

圖3-18 APL骨髓象
異常早幼粒細胞胞質(zhì)分內(nèi)外層,內(nèi)層含有大量異常嗜天青顆粒,外層無顆粒,常呈偽足狀突起

圖3-19 APL骨髓象
異常早幼粒細胞明顯增多,箭示核分裂的早幼粒細胞
3.細胞化學(xué)染色
MPO、NAS-DCE染色呈陽性或強陽性反應(yīng)(圖3-21,圖3-22)。α-NAE可呈陽性反應(yīng),但不被氟化鈉抑制,α-NBE染色陰性,依此可與急單作鑒別。
4.細胞遺傳學(xué)
t(15;17)(q22;q12)易位是M3常見的特異性染色體異常,其檢出率高達70%~90%(圖3-23)。

圖3-20 APL骨髓象
異常早幼粒細胞胞核扭曲折疊,胞質(zhì)中充滿細小的嗜天青顆粒

圖3-21 APL MPO染色
異常早幼粒細胞呈強陽性

圖3-22 APL NAS-DCE染色(甲基綠復(fù)染)
異常早幼粒細胞強陽性,箭示“柴捆”細胞
四、急性髓系白血病微分化型(M0)
急性髓系白血病微分化型(AML with minimal differentiation),是指細胞形態(tài)學(xué)和常規(guī)的細胞化學(xué)染色不能確定髓系分化的證據(jù),但免疫表型和(或)超微結(jié)構(gòu)檢查證實有髓系分化抗原,而不表達T和B細胞系分化抗原。該病多見于老年人,肝、脾、淋巴結(jié)腫大不明顯,治療效果差,生存期短。
1.血象
RBC計數(shù)及HGB濃度明顯減少,WBC計數(shù)可升高或減少,分類可見原始細胞,但百分數(shù)較低。血小板計數(shù)正?;蛎黠@減低。
2.骨髓象
骨髓增生明顯活躍,髓系原始細胞≥20%,可達90%以上。原始細胞中等大小,核圓形,可略有凹陷,染色質(zhì)細致,核仁明顯。胞質(zhì)量少,嗜堿性強,無嗜天青顆粒及Auer小體,易誤診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有時原始細胞較小,染色質(zhì)聚集,核仁不明顯,胞質(zhì)量少(圖3-24)。紅系、巨核系有不同程度的增生減低。
五、急性髓系白血病未成熟型(M1)
急性髓系白血病未成熟型(AML without maturation),即FAB分型方案的AML-M 1,約占AML的10%,多見于成年人,大部分病人起病急驟,進展迅速,病情兇險,常伴有感染、發(fā)熱、出血、貧血及髓外浸潤等表現(xiàn)。
1.血象
RBC計數(shù)及HGB濃度明顯減少。WBC常升高,以原始粒細胞為主,占30%~60%,有時高達90%以上(圖3-25)。血小板計數(shù)中度至重度減少。
2.骨髓象
骨髓增生極度或明顯活躍(圖3-26)。粒系細胞極度增生,原始粒細胞≥90%(NEC),可見小原粒細胞(胞體小、常有偽足。胞核圓形,核染色質(zhì)較正常原粒細胞密集呈細顆粒狀,核仁清楚。胞質(zhì)量少、無顆粒、深藍色)(圖3-27)。早幼粒細胞少見,中幼粒細胞及以下各階段細胞罕見或不見,偶見少量成熟中性粒細胞,而呈白血病裂孔現(xiàn)象(圖3-28)。少數(shù)病人原始粒細胞內(nèi)可見A u e r小體(圖3-29),核分裂細胞較多見(圖3-30)。紅系、巨核系增生受抑,淋巴細胞顯著減少。

圖3-23 APL病人骨髓細胞染色體核型(R帶)
46,XX,t(15;17)(q22;q12)

圖3-24 AML-M 0骨髓象
原始細胞染色質(zhì)細致,核仁明顯,胞質(zhì)嗜堿性強

圖3-25 AML-M 1血象
血片中可見大量原始粒細胞

圖3-26 AML-M1骨髓象(×100)
骨髓增生極度活躍

圖3-27 AML-M 1骨髓象
可見大量小原粒細胞

圖3-28 AML-M 1骨髓象
箭示早幼粒細胞,其余均為原粒細胞

圖3-29 AML-M 1骨髓象
原粒細胞胞質(zhì)內(nèi)可見Auer小體(箭)

圖3-30 AML-M 1骨髓象
可見核分裂細胞(箭)
3.細胞化學(xué)染色
原粒細胞MPO染色呈陽性反應(yīng)(圖3-31)。

圖3-31 AML-M 1 MPO染色
原粒細胞強陽性
六、急性髓系白血病伴成熟型(M2a)
急性髓系白血病伴成熟型(AML with maturation),即FAB分型方案的AML-M 2,骨髓或外周血中原始粒細胞明顯增加,與急性白血病不成熟型相比,明顯伴有粒細胞成熟傾向,骨髓單核細胞小于20%。
1.血象
RBC計數(shù)及HGB濃度呈中度至重度減低。WBC計數(shù)多增高,以原始粒細胞及早幼粒細胞為主,其細胞形態(tài)異常、多變,可見Auer小體(圖3-32,圖3-33)??梢娪准t細胞,血小板計數(shù)呈中度至重度減少。
2.骨髓象
骨髓增生極度活躍或明顯活躍(圖3-34)。粒系細胞異常增生,原始粒細胞≥20%,但小于90%(NEC),早幼粒及以下階段細胞≥10%,白血病細胞的形態(tài)學(xué)特點為細胞大小異常,形態(tài)多變,胞體畸形有瘤狀突起,核形畸變,如凹陷、扭曲、折疊、腎形、分葉等。由于核質(zhì)發(fā)育嚴重失衡,染色質(zhì)往往較疏松,核仁大而明顯,而胞質(zhì)中可見大量顆粒(圖3-35~圖3-37)。細胞退行性變多見,可見Auer小體,核分裂細胞多見(圖3-38,圖3-39)。幼紅細胞明顯減少。巨核細胞明顯減少或缺如,可見小巨核細胞。

圖3-32 AML-M 2a血象
1.原始粒細胞;2.中幼粒細胞;3.中性分葉核粒細胞

圖3-33 AML-M 2a血象
箭示原粒細胞,胞質(zhì)中可見Auer小體

圖3-34 AML-M 2 a骨髓象(×100)
骨髓增生明顯活躍

圖3-35 AML-M 2 a骨髓象
以原始粒細胞為主

圖3-36 AML-M 2 a骨髓象
1.原粒細胞;2.中幼粒細胞;3.晚幼粒細胞;4.中性分葉核粒細胞

圖3-37 AML-M 2 a骨髓象
以原始粒細胞為主,核明顯畸形

圖3-38 AML-M 2 a骨髓象
以原粒細胞為主,箭示細胞胞質(zhì)中可見Auer小體

圖3-39 AML-M 2 a骨髓象
可見分裂象(箭)
3.細胞化學(xué)染色
MPO染色呈陽性或強陽性(圖3-40)。
七、急性粒-單核細胞白血?。∕4)
急性粒-單核細胞白血病(acute myelomonocytic leukemia,AMMoL)是一種以粒系和單核系前體細胞共同惡性增生為特征的急性白血病,即按FAB分型方案的AML-M 4。
1.血象
RBC計數(shù)及HGB濃度明顯減低,WBC計數(shù)多增高,亦有正常或減少者,可見粒及單核兩系早期細胞,原單核和幼稚單核細胞可≥20%,粒系各階段細胞均可見(圖3-41~圖3-43)。血小板計數(shù)重度減少。

圖3-40 AML-M 2 a MPO染色
白血病細胞呈陽性

圖3-41 AML-M 4血象
1.原粒細胞;2.幼稚單核細胞

圖3-42 AML-M 4血象
1.幼稚單核細胞;2.原始粒細胞

圖3-43 AML-M 4血象
1.原始粒細胞;2.原始單核細胞;3.幼稚單核細胞
2.骨髓象
骨髓增生極度活躍或明顯活躍(圖3-44)。粒、單核兩系同時增生,并向粒系和單核系兩個方向分化,骨髓中原始細胞≥20%,無論粒系還是單核系,所占比例均≥20%(圖3-45~圖3-48)。

圖3-44 AML-M 4骨髓象(×100)
骨髓增生明顯活躍
3.細胞化學(xué)染色
①MPO染色:原、幼粒細胞呈陽性或強陽性反應(yīng),而原單及幼單細胞呈陽性或弱陽性反應(yīng)(圖3-49);②NAS-DAE染色:原始和幼稚細胞呈陽性反應(yīng),其中原粒細胞不被氟化鈉(NaF)抑制,而原單細胞可被NaF抑制(圖3-50)。

圖3-45 AML-M 4骨髓象
1.原始粒細胞,可見Auer小體(箭);2.原始單核細胞;3.幼稚單核細胞

圖3-46 AML-M 4骨髓象
1.原始單核細胞;2.幼稚單核細胞;3.原始粒細胞

圖3-47 AML-M 4骨髓象
以原、幼單核細胞為主,可見Auer小體(箭)

圖3-48 AML-M 4骨髓象
以原始粒細胞為主,可見幼稚單核細胞

圖3-49 AML-M 4骨髓MPO染色
1.粒系細胞胞質(zhì)內(nèi)有大量粗大的陽性顆粒;2.單核細胞陽性顆粒少、細小


圖3-50 AML-M 4骨髓NAS-DAE染色
A.白血病細胞均呈陽性反應(yīng);B.原單細胞可被NaF抑制
八、急性原始單核細胞/單核細胞白血?。∕5)
急性原始單核/單核細胞白血病(acute monoblastic/monocytic leukemia,AMoL),簡稱為急單,骨髓或外周血中80%以上的白血病細胞來源于單核細胞系,粒細胞≤20%。根據(jù)細胞分化情況分為急性原始單核細胞白血病和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相當于FAB分型方案中的M 5 a和M 5 b兩個亞型。
1.血象
RBC計數(shù)及HGB濃度常減低,WBC計數(shù)可增高或減低,可見原單及幼稚單核細胞增多(圖3-51)。血小板計數(shù)重度減少。

圖3-51 AMoL血象
1.原始單核細胞;2.幼稚單核細胞
2.骨髓象
骨髓增生極度活躍或明顯活躍(圖3-52)。單核系細胞異常增生,原單+幼單≥20%。急性原始單核細胞白血病以原始單核細胞為主,≥80%(NEC),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以幼稚單核細胞為主。原單及幼稚單核細胞胞體較大,胞核相對較小,常偏一側(cè),不規(guī)則,呈扭曲、折疊、凹陷,核仁清楚,核染色質(zhì)疏松,著色較淡。胞質(zhì)豐富,常有內(nèi)、外雙層胞質(zhì),偽足突出明顯。外層胞質(zhì)呈淡藍色,透明,無或少有顆粒,內(nèi)層胞質(zhì)呈灰藍色并略帶紫色,不透明,似有毛玻璃樣感。胞質(zhì)內(nèi)常有空泡或被吞噬的細胞,可見較細長的Auer小體(圖3-53~圖3-56)。紅系和巨核系均嚴重受抑制。

圖3-52 AMoL骨髓象(×100)
骨髓增生極度活躍

圖3-53 AMoL骨髓象
原始單核細胞明顯增多

圖3-54 AMoL骨髓象
以原始單核細胞增多為主,核分裂象多見(箭)

圖3-55 AMoL骨髓象
幼稚單核細胞增生為主,核形不規(guī)則

圖3-56 AMoL骨髓象
幼稚單核細胞增生為主,核形不規(guī)則,胞質(zhì)中可見空泡
3.細胞化學(xué)染色
①MPO染色:原單核細胞呈陰性或弱陽性,而幼單細胞多數(shù)為陽性(圖3-57);②NAS-DAE染色:原單及幼單核細胞多數(shù)呈陽性或強陽性反應(yīng)(圖3-58),能被NaF抑制。

圖3-57 AMoL骨髓MPO染色
原始單核細胞無橘黃色顆粒,多為陰性;幼單細胞多數(shù)可見橘黃色顆粒

圖3-58 AMoL骨髓非特異性酯酶染色
單核細胞呈陽性,胞質(zhì)中充滿褐色顆粒
九、急性紅白血?。∕6)
急性紅白血?。╝cute erythroid leukemia,AEL)是紅系和粒系或單核系同時惡性增生性疾病,骨髓中紅系細胞≥50%,非紅系原始細胞≥20%(NEC)。
1.血象
RBC計數(shù)及HGB濃度明顯減低,貧血隨疾病的進展而加重??梢姼麟A段的幼紅細胞,以異常中、晚幼紅細胞為主,亦可見原始和早幼紅細胞,各階段幼紅細胞可發(fā)生幼樣變(圖3-59)。WBC計數(shù)升高或減少,可見原粒及早幼粒細胞(也可見原單及幼稚單核細胞)(圖3-60)。血小板計數(shù)常顯著減少。

圖3-59 AEL血象
1.原始紅細胞;2.早幼紅細胞;3.異常中幼紅細胞;4.晚幼紅細胞

圖3-60 AEL血象
1.原始粒細胞;2.早幼粒細胞;3.中性中幼粒細胞;4.中幼紅細胞;5.晚幼紅細胞;6.嗜多色性紅細胞
2.骨髓象
骨髓增生明顯活躍或極度活躍,粒紅比倒置(圖3-61)。紅系異常增生,紅系細胞?!?0%,以中、晚幼紅細胞為主,原始、早幼紅細胞比例增高,且伴有病態(tài)造血,可見巨幼樣變細胞、核碎裂、巨型核、多核、雙核等形態(tài)異常。紅系增生的同時伴有白細胞系統(tǒng)的惡性增生,原始粒細胞或原、幼單核細胞≥20%(NEC)(圖3-62~圖3-65)。

圖3-61 AEL骨髓象(×100)
骨髓增生極度活躍

圖3-62 AEL骨髓象
1.原始粒細胞明顯增多;2.原粒Ⅱ型

圖3-63 AEL骨髓象
1.巨原始紅細胞;2.巨雙核早幼紅細胞;3.巨中幼紅細胞;4.晚幼紅細胞

圖3-64 AEL骨髓象
分裂細胞多見(箭)

圖3-65 AEL骨髓象
1.原始單核細胞;2.幼稚單核細胞。紅系明顯巨幼樣變
3.細胞化學(xué)染色
急性紅白血病的幼紅細胞PAS染色呈陽性或強陽性反應(yīng),呈紅色粗大顆?;驂K狀(圖3-66)。
十、急性巨核細胞白血?。∕7)
急性巨核細胞白血病(acute megakaryocytic leukemia,AMKL)是巨核細胞系惡性增生的少見白血病,骨髓原始細胞≥20%,50%以上為原始巨核細胞。
1.血象
RBC計數(shù)及HGB濃度明顯減少。WBC計數(shù)大多減低,可見小巨核細胞(圖3-67)。血小板計數(shù)減低,少數(shù)病例正常,易見到畸形和巨型血小板(圖3-68)。

圖3-66 AEL骨髓PAS染色
部分幼紅細胞胞質(zhì)內(nèi)可見紅色團塊樣沉淀

圖3-67 AML-M 7血象
可見小巨核細胞(箭)

圖3-68 AML-M 7血象
1.巨大血小板;2.小巨核細胞

圖3-69 AML-M 7骨髓象(×100)
骨髓增生明顯活躍

圖3-70 AML-M 7骨髓象
1.原始巨核細胞;2.小巨核細胞
2.骨髓象
骨髓增生活躍或明顯活躍(圖3-69)。巨核細胞系異常增生,原始巨核細胞≥20%,小巨核細胞易見,該細胞體積小,直徑約10μm,邊緣不整齊,呈云霧狀或毛刺狀,胞質(zhì)量少,著深藍色,不透明,無顆粒,周圍可有偽足樣突起,染色質(zhì)較粗,核仁多不清楚。幼稚巨核細胞也增多,巨核細胞分裂象多見,成熟巨核細胞少見(圖3-70,圖3-71)。粒系及紅系細胞增生均受抑制。
3.細胞化學(xué)染色
PAS染色呈顆粒狀或塊狀陽性(圖3-72)。

圖3-71 AML-M 7骨髓象
1.原始巨核細胞;2.幼稚巨核細胞;3.小巨核細胞;4.異形血小板

圖3-72 AML-M 7骨髓PAS染色
巨核細胞呈陽性,其胞質(zhì)呈紅色團塊狀或彌漫的粗顆粒狀
(孟秀香)
推薦閱讀
- 神經(jīng)病學(xué)分冊
- 中國居民健康素養(yǎng)監(jiān)測報告
- 社區(qū)常見健康問題處理(基層衛(wèi)生培訓(xùn)“十三五”規(guī)劃教材)
- 運動損傷患者康復(fù)護理
- 碳青霉烯類藥物臨床應(yīng)用精要
- 燒傷康復(fù)學(xué)
- 人文整體醫(yī)學(xué)理論與實踐
- 全國傷害醫(yī)院監(jiān)測數(shù)據(jù)集(2012)
- 聾兒主題教育康復(fù)活動·基礎(chǔ)篇
- 喘息樣發(fā)作疾病鑒別診斷
- 2016年度北京市衛(wèi)生與人群健康狀況報告解讀
- 中國出生缺陷防治報告
- 中國慢性病及其危險因素監(jiān)測(2010):老年健康專題報告
- 實用院前急救手冊
- 湖南省中醫(yī)單方驗方精選·外科(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