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毅剛針灸臨床穴法精要
- 李延萍
- 8302字
- 2020-08-26 17:23:28
第二節 形、神、關、機要義與臨床應用
一、人體生命形、氣、神的基本意義與相互關系
在古代,人的生命被看成是形、氣、神的統一體。而中醫學最重視的“精”則是形最純粹的部分 1?!靶巍笔巧妮d體。即人體身形,包括臟腑組織器官、五官九竅與肢體關節等各種有形之質?!皻狻眲t是臟腑組織器官功能的表現?!吧瘛笔怯袆e于其他任何生命體人的精神與能力的表現?!痘茨献印ぴ烙枴氛f:“夫形者,生之舍也;氣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今人之所以眭然能視,?然能聽,形體能抗,而百節可屈伸,察能分白黑、視丑美,而知能別同異、明是非者,何也?氣為之充,而神為之使也?!?
1 注:形之純者謂精。據《字匯·米部》:“凡物之純至者皆曰精”。中醫學認為精有兩個來源。一是后天之精,系物質的精微;二是先天之精,亦即元精,來源于父母。精可以化為氣,充身而成為生命的活力。
形是生命的載體。
形體原始的胚胎來源于父母的生殖之精。所謂“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腦髓生,骨為干,脈為營,筋為綱,肉為墻,皮膚堅而毛發長”(《靈樞·經脈》)。父母兩精的交媾,稱兩神相搏。相搏,相交合也。合而成形,結成原始的胚胎。這是最初原始形體的精華,故又稱之為精,先天之精。這精,這神,必然攜帶著父母“精神”的密碼,這也就是為什么父母的后代必然會有與父母相似的神的緣故?!鹅`樞·決氣》:“兩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謂精?!薄鹅`樞·本神》說:“故生之來謂之精,兩精相搏謂之神?!?
人的生命發生發育的過程,《靈樞·天年》說得很清楚:
“黃帝問于岐伯曰:愿聞人之始生,何氣筑為基,何立而為楯,何失而死,何得而生?岐伯曰:以母為基,以父為楯,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黃帝曰:何者為神?岐伯曰:血氣已和,營衛已通,五臟已成,神氣舍心,魂魄畢具,乃成為人?!?
精、氣、神之間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相互之間因生命生長發育及其運用的需要而轉化,叫氣化。張景岳解《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精、氣、神的關系時云:
“精化為氣。故先天之氣,氣化為精;后天之氣,精化為氣;精之與氣,本自互生。精氣既足,神自王矣。雖神自精氣而生,然所以統馭精氣而為之運用之主者,又在于心之神?!保ā额惤洝ぞ硪弧z生類》)
可見,精、氣、神、形都是生命最初的原物質。在談及生命力的時候,有時稱精氣神,有時又稱形氣神。由于道家養生講究“煉形”“煉氣”“煉精”,就更喜歡說形氣神。
形體精神生前受傳于父母,既生,神氣舍于心。而五臟已成,血氣已和,營衛已通,新的生命便開始成長?!鹅`樞·根結》云:“合形與氣,使神內藏。”可見形、氣、神三者不可有頃刻之分離。
生命形(精)、氣、神一體示意 1,見圖1-1:
1 注:生人,有生命之人。集形、神、精、氣一體之人之謂,與死人相對應者也?!鹅`樞·玉版》論針刺不當,而造成對人體生命危害,當有刺禁時云:“黃帝曰:夫子之言針甚駿,以配天地,上數天文,下度地紀,內別五臟,外次六腑,經脈二十八會,盡有周紀,能殺生人,不能起死者,子能反之乎?岐伯曰:能殺生人,不能起死者也……請著之玉版,以為重寶,傳之后世,以為刺禁,令民勿敢犯也”。

圖1-1 精氣神三者關系圖
氣是生命的原動力。古人認為,氣是構成世界的基本物質。生命之人亦由氣化而成。在中醫學的基本概念中,氣是一個復雜的概念。因“氣”所在部位不同,功能不同,化生來源和發生不同等,就有許多不同的表達。如先天之氣、后天之氣、谷氣、營氣、衛氣、宗氣、真氣、正氣等。誠如《靈樞·決氣》說:“黃帝曰:余聞人有精、氣、津、液、血、脈,余意以為一氣耳,今乃辨為六名,余不知其所以然。岐伯曰:兩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生身,謂之精。何謂氣?岐伯曰:上焦開發,宣五谷味,熏膚、充身、澤毛,若霧露之溉,是謂氣……黃帝曰:六氣者,貴賤何如?岐伯曰:六氣者,各有部主也,其貴賤善惡,可為常主?!?
氣“各有部主”,各有不同的功能。即氣所在臟腑經脈部位,功能和所化生之不同。常用以概括人生生之氣者稱真氣,《靈樞·刺節真邪》云:“真氣者,所受于天,與谷氣并而充身也”;《類經》注釋《靈樞·官針》“谷氣”時,甚至將谷氣、正氣與神氣視為相同之氣,云:“谷氣即正氣,亦稱神氣?!?
神是生命功能狀態的最高概括。
雖然《靈樞·小針解》注釋《靈樞·九針十二原》“上守神”時,將“神”注釋為“神者,正氣也”,用以解釋神在本文中的含義。但神在生命之中的地位,神的來源,乃至神的功用卻并非一個正氣說可以了了的。在中醫學對生命的認識及其醫學基本理論中,神具有多層次的含義。尤其古代道家學說與中醫學千絲萬縷的聯系,以及后來道教對中醫學的影響,“神”的本意就總是與宗教、迷信脫不了干系,乃至于每每談及人類生命功能之神,就曖昧地不敢直面。
實際上,道家精神皆由崇尚自然而引出。自然的內涵在三種對立中把握,第一就是“與神對立,非神所造,沒有主宰,自生自成”。(《道教通論—兼論道家學說》74頁)
牟鐘鑒等《道教通論》認為,道是萬物變化的淵源,是萬物生存的依據。其云:
“道家與道教對鬼神的態度不同。道家高唱天道自然無為,否認有主宰人間的神靈存在。早期道家的產生正是在與傳統的宗教觀念相脫離中實現的,以后也基本上保持了無神論的傳統。”(《道教通論—兼論道家學說》112頁)
“作為萬物生滅運化依據的道,不是在萬物背后支撐著萬物的另外一個塊然獨立的東西,而是萬物在產生、發展、變化過程中自然顯現出來的一種功能,是自然界內在的創造力量和運化規律。這一功能稱之為‘神明’,‘神明’這一用語強調道不是一個實體,道是在萬物生滅變化過程規律的自然顯現,是古代人對于宇宙生滅變化規律的一種領悟與把握’”。(《道教通論—兼論道家學說》290頁)
這就與中醫學形神一致的生命整體觀一致起來。牟氏有關神的功能作用還有進一步的解讀。解《淮南子·原道訓》“氣為之充而神為之使也”云:
“人除了具有氣和形之外,人的生命還包括精神?!痘茨献印氛J為氣和精神是相互作用的,書中把聽、視、屈伸等感覺器官的活動,分黑白、視美丑等知覺活動,別同異、明是非等思維活動,統統歸之為‘氣為之充而神為之使也’”。(《道教通論—兼論道家學說》295頁)
詹石窗《道教文化十五講》中引《說文解字》“神”的解釋說:“《說文解字》謂‘神’,天神引出萬物者也”,“照此,則最初的‘神’是存在于天上的一種超越人類的力量,它的功能是‘引出萬物’。所謂‘引出’,意味著‘生’,因此古人心中的‘神’實際上具有萬物化的母體意義。既然能夠生化萬物,那就意味著‘神’的功能大大超越了人的能力”。(《道教文化十五講》)
在論證道教養生理論的時候,對“神”還做了更為直接的比喻和描述:
“構成養生主體生態的因素雖然復雜多樣,但如果從本質上無非就是‘形’與‘神’兩大方面。所謂‘形’就是物質性的形態存在,這種物質存在包括軀體的外觀,也包括組成軀體的諸多器官、血脈等;與‘形’相對應的就是‘神’。所謂‘神’就是軀體內無形的指揮系統,這個系統雖然無形,但也是客觀存在的。如果以‘電腦’來比喻,那么‘形’可以看做是電腦的硬件,而‘神’則是電腦的軟件”。(《道教文化十五講》225、226頁)
南北朝時期范縝曾著《神滅論》,辨析神的功能及與形體的關系。認為“神”就是人對事物的認知功能,也是自我的感知功能?!靶未鎰t神存,形謝則神滅”。認為造物之神根本沒有,如有,也是因教化之需而假設者也。此將其神的功能作用摘錄如下:
問曰:“子云神滅,何以知其滅也?”
答曰:“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也。”
問曰:“形者無知之稱,神者有知之名。知與無知,即事有異;神之與形,理不容一。形神相即,非所聞也。”
答曰:“形者神之質,神者形之用,是則形稱其質,神言其用,形之與神,不得相異也?!?
問曰:“神故非質,形故非用,不得為異,其義安在?”
答曰:“名殊而體一也?!?
……
問曰:“形即是神者,手等亦是神邪?”
答曰:“皆是神之分也?!?
問曰:“若皆是神之分,神既能慮,手等亦應能慮也?”
答曰:“手等能有痛癢之知,而無是非之慮。”
問曰:“知之與慮,為一為異?”
答曰:“知即是慮,淺則為知,深則為慮?!?
問曰:“若爾,應有二慮,慮既有二,神有二乎?”
答曰:“人體唯一,神何得二?”
問曰:“若不得二,安有痛癢之知,復有是非之慮?”
答曰:“如手足雖異,總為一人。是非痛癢雖復有異,亦總為一神矣?!?
—《弘明集·下·難神滅論》(592~604頁)
范縝(約公元450~510年),唯物主義哲學家和無神論者。針對當時朝野篤信佛教,社會風靡,而范縝稱無佛,提出“神滅”之說。這在社會上引起軒然大波,導致一場關于神為何物,以及神是否消亡的辯論。范縝認為:生命體中的神與形是相互依存的,死亡后的形骸便不具備生命體的功能,故曰“神即形也,形即神也”“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形是神的載體,神是形的各種功能活動外在的綜合表現?!靶握呱裰|;神者形之用。形稱其質,神言其用,形之與神,不得相異”。神一方面表現為思慮精神與是非曲直等事物的認知,還表現為肢體的運動功能,人體各組織器官對外界刺激的生理感知,如癢、麻、疼、痛等。說這些不同表現“皆是神之分也”。因此,人之神實際上就是對外界事物認知、感知,及其對自身動作行為支配,乃至對外環境的各種適應能力等。
“神”是人類生命自有之能,來源于父母遺傳,通過后天的學習可以得到改造和提高,是人體生命功能總體的概括,也是此功能狀態在外部的表現,也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最高調節。中醫的生命之神分別表征為五臟精神與感觸,五官九竅視、聽、言、嗅各種知覺,神色形態的各種表現,脈象的變化,針刺狀態下經脈氣血的得氣與傳導,四肢百節運動功能及其能力表現等都是神氣或神機的表現。如果詹石窗先生以電腦和軟件作比喻能夠成立,毋寧說神是臟腑組織、五官九竅、肢體身形、肢體各種系統功能的總體集成。
中醫學的理論中,人的生命活動是以五臟為中心來組織和進行的。各臟腑組織、五官九竅、形體肢節各有自己的不同生理功能?!端貑枴ち⒅即笳摗吩谡務撋枰袷刈匀环▌t時,提出以“升降出入”來概括各臟腑組織的功能,以“生長化收藏”來表達臟腑組織功能運作的結果,以“生長壯老已”來概括生命的過程。其云:
夫物之生,從于化,物之極,由乎變,變化之相薄,成敗之所由也……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故非出入則無以生長壯老已,非升降則無以生長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無器不有。
所謂神機,是生命各系統功能及能力的總括。升降出入的正常運作,必然達成基本精微“生長化收藏”對生命的支持,表現為生命“生長壯老已”的過程。這個過程中的任何階段與環節,都是神機的作用與表現。如果神機化滅,生命便隨即終止。故《素問·遺篇·刺法論》云:“十二藏之相使,神失位,使神采之不圓”,生命亦即亡失。
此冒昧以1964年中醫學院試用教材(二版教材)顯示各藏象的功能及其聯系的一個圖表,將升降出入及生長化收藏等功能示意其中,似更符合古來的認識,姑且名為“生命神機運作圖示表”(表1-1)。
歷史上中醫學者對神的認識多注意精神情感的部分。實際上,神的功能涉及各系統的功能、能力表現,如精神意識思維模式和運動模式;對事物的認知及其聰明智慧,五官的感知、辨識的能力;皮膚筋肉觸覺、痛覺、溫度覺的感知及能力;肢體關節運動功能及能力等。超越正常的狀態,人們都用神異、神奇來加以概括或描述。神的概念可以概括如下:
元神對外界事物的認知,自身情感的表現與控制調節:表現為學習記憶模仿的能力;
對臟腑系統功能的集成與整合:表現為升清降濁,氣血津液水液代謝的生化;
表1-1 生命神機運作圖示表

對經絡系統氣血布散運行功能的整合;
對肢體關節運動平衡功能的整合;
對皮膚筋肉觸壓溫痛等刺激各種感知的功能的整合;
人體各種能力的外在表現。
二、針刺臨床守神、守機的意涵與應用
“神”除精神情感外,更是一種認知的能力,如思想、思維、體認、分析、綜合等?!皺C”則是具體認知的部分,是具體事物內部變化的根由、事物變化發展的過程?!肚f子·外篇·至樂》說:“萬物皆出于機,皆入于機。”“機”存于造化事物之內部,可以感知,卻難以目睹?!肚f子·外篇·天地》講述子貢教漢陰丈人用桔槔汲水的故事,說:“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機事”就是事物內部的結構,變化的根由。
中醫學理論體系“神”和“機”都代表生命的功能及其外在表現?!吧瘛北磉_的功能大多涉及生命的較高層次,或是屬于多個系統,比較抽象、比較復雜的情形,如神機、生化之機,心藏神,心神又統領五藏神、神氣、神色等;“機”則更多表達為具體層面內在的機理,如病機、氣機、機關、機竅等。“機關”常用來表達某些組織結構,如“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素問·痿論》);“少陽厥逆,機關不利,機關不利者,腰不可行,項不可以顧”(《素問·厥論》);“肺心有邪,其氣留于兩肘;肝有邪,其氣留于兩腋;脾有邪,其氣留于兩髀,腎有邪,其氣留于兩腘。凡此八虛者,皆機關之室,真氣之所過”(《靈樞·邪客》)?!皺C”有時也表達生命總體的功能,如生機、神機等。神和機,都具有變化莫測的特點,而且也往往非一般精神的支配和調節。“機”又經常和“神”連用,叫作“神機”。在中醫大內科學臨床的范疇,臟腑生理與病機受到普遍的重視,針灸臨床則更重視人體肢體骨骼筋肉經絡運動“神機”的分析及其技術對策。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學者趙京生解讀針刺“守神”和“守機”時說:“《靈樞·九針十二原》中與‘上守神’含義與句式相似的是‘上守機’。機,本意指機括,在這里當指‘神機’,與‘神’意相通。”(《針灸理論解讀:基點與視角》第8頁)
(一)粗工“守形”之誤
形者,形體,五官九竅、四肢百骸有形之體?!秲冉洝酚嘘P針刺針對不同年齡、不同稟賦、不同形體、不同體質等因素而采用不同刺法的記載不少。但自從《靈樞·九針十二原》稱“粗守形,上守神”以后,“守形”就有了專門所指的含義。《靈樞·小針解》:“粗守形者,守刺法也?!倍篑R蒔有云“下工泥于形,徒守刺法”,便將“守形”囿于針刺手法技術的范疇。就臨床實際而言,所謂“形跡功夫”,則遠非刺法一囿。如守治療腧穴,某病用某穴,某法療某病,以某法治某癥等,但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求甚解,按圖索驥等皆“粗守形”之謂也。
(二)粗工“守關”之誤
“粗守關”是《靈樞·九針十二原》相對于“上守機”而提出的?!瓣P”在總體上表征肢體關節,是人體“形”的一部分。如四關,就是指肘、膝四大關節。《靈樞·九針十二原》論述“五臟五腧,五五二十五腧;六腑六腧,六六三十六腧……五臟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關,四關主治五臟,五臟有疾,當取之十二原”;又云:“節之交,三百六十五會,皆神氣所游行出入也”。這就將全身有形之關節、骨節及其可以觸摸度量的腧穴盡皆涵蓋其中。如此,“關”也有了“形”的意味?!瓣P”及其周圍上下諸多腧穴是有明確的主治作用的。而且之所以能治療某病,全在于腧穴所在之經脈、臟腑神機之聯系?!按质仃P”所敗,在粗工只知某穴可以療某病,卻不知其中神機所在于何處。
針灸學家張縉先生云:“所說‘守神’‘守機’就是指守住針下的氣,并能控制針下氣的傳導和性質?!仃P’和‘守形’指的是一般的醫生只知四肢關節部位和腧穴,把腧穴僅僅看成是一個解剖部位,是皮、脈、肉、筋、骨而已,而不知道腧穴是‘神氣之所游行出入’之處。”解讀“空中之機”又按云:《靈樞·小針解》里的“空”指的是腧穴,而“機”則指的是“神”,亦是動態中的經氣。漢·郭玉說:“腠理至微,隨氣用巧,針石之間,毫芒即乖,神存于心手之下實際,可得解,而不可得言也?!保ā夺樉拇蟪尚a尅返?21、329頁)
(三)守神
1.把握總體之神,以利針治
診察人色脈之神,在針灸臨床上有兩個主要目的。一是考察病情是否適合針灸治療。二是測知患者精神狀態,以利于調動精神意志,使之向積極的因素轉化,利于取得好的效果。經言“拘于鬼神者不可與言至德,惡于針石者不可與言至巧”“病不許治者,病必不治”。
“凡將用針,必先診脈”。通過脈診、色診,實際上應該是包括脈診在內的望聞問切合參的情況,考察是否符合針刺治療的適應證。在針刺治療過程中,通過觀察患者神色,感知其對針刺的接受程度,調動其戰勝疾病的積極性,也是守神的功能作用之一。
如察色可以診察五臟之精氣活動的狀態,敗證不可治。《素問·脈要精微論》云:“夫精明五色者,氣之華也。赤欲如白裹朱,不欲如赭;白欲如鵝羽,不欲如鹽;靑欲如蒼璧之澤,不欲如藍;黃欲如羅裹雄黃,不欲如黃土;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地蒼。五色精微象見矣,其壽不久也?!?
又如形態反映神機的變化?!胺蛭宀卣?,身之強也。頭者,精明之府,頭傾視深,精神將奪矣;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隨,府將壞矣;腰者,腎之府,轉搖不能,腎將憊矣;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則僂附,筋將憊矣;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則振掉,骨將憊矣。得強則生,失強則死”?!爸沃獦O,無失色脈”(《素問·移精變氣論》),強調從總體上診察生命的神機的重要意義。如果疾病發展到“神不使”時,是針石藥物均不可能取得治療效果的階段?!熬癫贿M,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今精壞神去,榮衛不可復收……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素問·湯液醪醴論》)
察神的方法:
具體說來,就是要觀察患者眼神及兩目間、額頭部位明堂的神采。《靈樞·九針十二原》說:“神在秋毫,屬意病者,審視血脈,刺之無殆。方刺之時,必在懸陽,及與兩衛,神屬勿去,知病存亡。”兩目及明堂部位最能反映患者的精神狀態:放松或緊張,怯懦或堅強,畏懼還是樂于接受針刺等;對待自己的病情,悲觀或是樂觀,消極或是積極;對醫生是信任或是疑慮等。
隨著針刺治療過程的推進,患者對針刺得氣的反應,醫生對進針過程中神機的感知與把握是“守神機”的第二個階段。觀察患者的精神類型對外界事物的敏感程度也屬于守神機的一部分。
敏感者容易受到暗示,針刺容易引發得氣感傳,是人體神機對針刺引發經脈之氣表現的反應。敏感者因其神易浮,最易感知;遲鈍者其神內斂,則感應遲緩。這在針灸臨床上普遍受到重視。
2.守臟腑經絡氣血運行功能之神
人身各臟腑組織器官經絡氣血運行、升降出入具有各自的規律,經絡腧穴臨床尚有各自的應用。比如五腧穴、原穴均是重要特殊要穴。自宋元以后,竇默提出的八脈交會穴等。其所以成為要穴,全在于其能對神機的調動。另外,所謂“九針之要,各不同形”,各種治療方法也有各自不同的功用和差別。本書論細灸條灸與粗艾條灸治療功用發散走竄與烘熱透里之不同,亦關乎神機的功用。因此,守神機并非取巧之舉,依然必須熟悉中醫學說基本理論,尤其是各臟腑組織器官在經絡腧穴功能上的聯系,融會貫通,臨床才能得心應手。
(四)守機
1.體認和把握針下氣機往來、逆順
孔穴之下養榮循行者,血氣也?!翱罩兄畽C,清靜而微,其來不可逢,其往不可追”,施術者應該了解和熟悉機體各部氣血的運行規律?!爸獧C道者,不可掛以發,不知機道者,叩之不發”。古時學習針灸,需在自身上試針、練針。并非只是形跡功夫,是要自己親身體會針刺的反應,能知“機道”。
針刺手法引發的反應表現多端,十分微妙。酸、麻、脹、重、痛,或如蟻行,或如鳥飛,或強或弱,或閃現而難以捕捉,或持續而傳導等。古人有細致的觀察和描述,這都是神機的活力。臨床上醫生需要通過手法來激發,控制得氣的感傳,甚而通過一些技術動作使針感“通關過節”,達到“氣至病所”的效果。
2.把握形體運動的神機
肢體各部關節,都是“機關”。肢體關節各部動靜運作,剛柔相濟,協調矯健,都是“神機”的功能表現。在人之體,“骨為干,筋為剛,脈為營,肉為墻”。由“神機”支配,肢體關節筋肉支撐軀體,抵御外力,屈伸、外展、內收、旋轉等活動自如,張弛有度,筋肉關節各有能力,各有功用。“所言節者,神氣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闭f明“神”對生命不同形體的臟腑組織指示不同的含義?!吧瘛睂θ梭w生命現象有著不同層次的體現和表達?!皺C”隨“神”而動,“關”隨“機”運用。臟腑組織器官的功能表現為升降出入的變化,肢體關節表現為運動與活力。突然跌仆閃挫,或寒邪凝滯,肢體關節筋肉神機失守,運作不靈而運動障礙。《雜病源流犀燭》說:“跌仆閃挫,卒然身受,由外及內,氣血俱傷病也。何言之?凡人忽跌忽閃挫,皆屬無心,故其時本不知有跌與閃挫之將至也,而忽然跌,忽然閃挫,必氣為之震,震則激,激則壅,壅則氣之周流一身者,忽因所壅而凝聚一處,是氣失其所以為氣矣?!毙牟厣?,正氣亦謂神?!皻馐渌詾闅狻笔菣C關不利也。所以《靈樞·小針解》有云:“粗守關,守四肢而不知血氣正邪之往來也?!惫湃松钪P節筋肉運作之奧秘而發明導引之術,正是利用“神機”對自身病痛的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