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細胞
導學
?認知目標
掌握細胞的跨膜物質轉運方式、代表物質及其特點;單純擴散、易化擴散的概念;被動轉運、主動轉運的特點。熟悉細胞膜的主要結構特點;生物電的相關概念。了解靜息電位、動作電位的產生機制;原發性主動轉運的概念和轉運機制;細胞的主要結構特點;動作電位、局部反應的特點。
?技能目標
學會用理論知識分析日常所見的生理現象或病理特征。
情景導入
情景描述:
細胞是機體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可以從以下一些角度去理解:細胞是構成機體結構的基本單位;是機體代謝與功能的基本單位;是機體生長與發育的基礎;細胞具有遺傳的功能等等。學習細胞的基本結構知識,可以幫助醫學生更好的理解醫學原理。譬如,某些1型糖尿病患者是由于細胞膜表面胰島素受體數目減少,使胰島素不能與細胞膜受體結合產生生物學效應,由此導致糖尿病的發生;機體呼吸功能的完成離不開O 2和CO 2的跨膜物質轉運功能;心電圖是心肌細胞生物電的綜合電變化,而生物電的產生機制也與細胞膜上離子通道及細胞膜內外離子分布的狀況有關。因此,我們學習《正常人體學》,就要重視細胞的基本結構特點及其基本功能。
請思考:
1.你能簡述細胞的基本結構與增殖嗎?
2.染色質和染色體分別代表什么期的存在形式?
3.請簡述細胞器是“動力工廠”的機制?并嘗試分析帕金森綜合征的病理特征。
4.討論:細胞有絲分裂各期有哪些主要特點?
生物學大師Wilson提出“一切生命的關鍵問題都要到細胞中去尋找答案”,細胞是組成人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人體各器官和系統的功能活動都與構成該器官和系統的細胞群體密不可分。學習正常人體功能,就要從學習細胞的基本結構和功能開始。構成人體的細胞種類繁多、形態各異、功能不同,但它們具有共同的基本結構。光鏡下觀察,通常可將細胞分成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三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