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緣起

柔性正骨,是千百年來在中醫骨傷與手法醫學發展歷程中形成的一支獨特的醫療技術體系,是博大精深的中醫學寶庫中最能體現中華傳統文化的代表性技術流派之一。傳統醫學發展的歷史進程跌宕起伏,古老而優秀的診療技術時而昭行世間、時而隱沒深沉。適其時,深藏的瑰寶自會彰顯新顏,并以各種隱顯方式接續醫術道脈而流芳天下。
徒手醫療技術,流行于世者多且久矣,東西流派堪為大全。手法正骨乃徒手醫技中之佼佼者。中華傳統正骨主流,大多專注于骨折、脫臼的整復,除此以外之肢體疼痛與行動不利,悉歸于骨病、筋傷或痿痹。其療愈之法或針或灸,或藥或石,于手法則獨以按摩推拿應之。古傳柔性正骨醫術雖有涓涓流傳,卻隱匿不顯、世人難窺。
古仙賢“道成天上,法留人間”。泰之蒙殊勝因緣,循藥習醫獨好黃老,丹心不移三十余年。趁年輕炁盛逮先天丹頭,行周天逆運至陽光發現。逆順顛倒、忘形得意,以近于馬陰藏相。丹頭既得,遂步凌云壯志而投身醫教商海,藥醫工商,靡不詳究。柳暗花明,往來不知幾回。
乘年千禧,越南洋,遷星島,追縹緲之時空印記,尋莫測之靈魂源頭。而不經意間,竟重回岐黃。
吾嘗仰望浩渺深空,問道通何方?反躬自思,始知時空變幻之種種境遇,皆不過煉己虛心之不同名相。天地間一大紅爐也。亦如先師東萊夢夫所指,歷事煉心,一歸丹本。
迨至臨證骨傷,精思慎察病情之解劇宛轉,忱心追溯病源之來龍去脈。及上手,患軀之痛癢寒熱,莫不感同身受。竟至俯仰間,隱顯恍惚之際,得悉骨道玄微。觀骨之錯旋壅集,摸筋之縱急翻轉,至于骨脈筋肉之分明仔細,彈指間又十余載矣。
伺機一探古風,則沉疴頑疾,應手隨起;行驗奧妙,步步印心。雖老幼孕弱,欲正骨以療疾,無不有求有應。挫銳解紛而患者莫知所苦,醫患歡喜。其間臨證應手之心得隨記,積沙成塔已百萬言矣。嘆骨道精深,畢生難竟。
丹經云:“圣人傳藥不傳火,從來火候少人知。”(薛道光《還丹復命篇》)丹修火候有文、武之別,烹煉采取皆在其中,為修丹要訣,丹家秘之。正骨下手,剛健沖扳為世所流行,眾人皆知。而操持之力有剛、柔之分,“弱之勝強,柔之勝剛”(《道德經》)之經旨,雖橫亙華夏、縱貫千年,世人“莫不知”,卻鮮能分別而行。泰之秉承之東方骨道,力之所用皆徐徐而動、緩緩而行,“輕推慢移”乃至于綿綿若存。“纖纖玉指緩緩進,斤斤傲骨徐徐歸。”力不過千克,而筋骨動移不疾而速。此骨道柔性醫技與坊間流行之正骨法迥然有異耳。不唯形式有別,內在心法也大為不同。此法初未得名,以其行為主義皆合太上柔弱之旨,亦為丹修意得之渠成,道拜東方,故名之曰“東方柔性正骨”。“東方骨道”之由成,以此標榜。
手法正骨,所取工具乃醫者雙手,“傷有重輕,而手法各有所宜。其痊可之遲速,及遺留殘疾與否,皆關乎手法之所施得宜”(《醫宗金鑒》)。高超的手技是療疴起疾的基本條件和保障。徒手正骨終究屬于臨床療愈之學,手法操作必須在醫學理論的指導及臨床診斷的前提下實施。《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云:“蓋正骨者,須心明手巧,既知其病情,復善用夫手法,然后治自多效。”所以,醫理與手法技術并重成為柔性正骨體系不可偏廢的必然要求。柔性正骨學人既要用腦分析、診斷病情,更要動手,用心治療。氣力、體力乃至腦力、心神之力同時付出。
于此,本《東方柔性正骨傳真》力圖詳述“東方柔性正骨療法”系列操作技術及其醫學科學原理與中華人文背景,更將柔性正骨臨床觀察并初步總結的一系列筋骨紊亂現象及規律一一道來,以求“傳絕學,曉簡易,盡人可解”。有關“骨移位相關疾病”的病理生理特點與柔性正骨臨證診治經驗也將介紹給骨傷手法同仁。雖曰一篇之內難盡全相,于理于法,讀者亦能深淺各取所需。尤其是在道學丹修與徒手醫技之關系方面,為骨道柔性技法返本還源與深入探討之要點所在,故以“談工夫,暢妙理,盡人可行”為期待。
“東方柔性正骨療法”自丹修中來,體道而用醫。體用雖兩分,而道本一貫。究竟性命,卻病延齡,醫道源流,由此一統。達人通天,名與實符,于斯再現。
核物究理,深求其故。推動柔性正骨技術向“全面性”“系統性”和“規律性”方向發展,是“東方柔性正骨療法”的顯著特點之一。“東方柔性正骨療法”不是徒手正骨一招鮮或招式性的改良,也不是僅僅針對某種特定疾病或特殊癥狀的個別治療方案,而是“全面性”地探討柔性正骨技術與臨床的“規律性”領域,具有一定的“系統性”深度。所發掘和構建的,是一個相對完整、具有獨特技術特征的臨床手法理法體系。“東方柔性正骨療法”力圖對中醫骨傷與手法醫學的發展有所貢獻。
道以術傳,術以載道。知使命,感天獨厚,泰之未敢藏私。故不揣冒陋,欲盡所得而和盤托出。若能裨益后進,啟發塵迷,功招朋類,則古傳透筋挪骨之骨道柔性絕學光大可期。
本《東方柔性正骨傳真》共分15章,以“東方柔性正骨療法”基本理論與手法技術體系之介紹為主,雜以病案分析。全篇雖欲系統,然因編寫倉促,加之水平所限,內容多有不足,尚祈同道教正。
“東方柔性正骨療法”之面世重新,任重道遠。大量的基礎與臨床研究尚待踏實進行。
“柔弱者生之徒”“草木之生也柔脆”(《道德經》)。柔性與生機同在,為東方所主。全真隨山祖師劉處玄曰:“柔來,則通天之清平也。”(《至真語錄》)“東方柔性正骨療法”與骨傷手法醫學的春天相伴隨行。
在本書的撰著出版過程中,感謝深圳寶安純中醫治療醫院對本書出版的大力支持,感謝彭小梅、毛子淵、李文莉、毛立勛等在編寫中給予大力協助,葉蔚、魯晉蜀參與校訂工作并提供寶貴意見,在此一并致謝!
毛泰之
2019年4月于新加坡
主站蜘蛛池模板: 米泉市| 库车县| 西畴县| 广德县| 应城市| 枝江市| 邓州市| 阿鲁科尔沁旗| 蛟河市| 呼玛县| 温宿县| 平湖市| 仁布县| 哈尔滨市| 平远县| 碌曲县| 庆云县| 碌曲县| 富锦市| 静乐县| 高碑店市| 巴里| 清丰县| 浦北县| 丰城市| 缙云县| 右玉县| 常德市| 巴青县| 巩义市| 桑日县| 松阳县| 镇沅| 墨江| 永寿县| 临朐县| 阿拉尔市| 濉溪县| 玛曲县| 禹州市| 遵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