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把手圖解電子胎心監護
- 郭曉輝
- 4708字
- 2020-08-27 16:57:21
第二章 電子胎心監護的管理
第一節 電子胎心監護觀察內容
一、宮縮
子宮收縮力簡稱宮縮,是臨產的主要產力,貫穿于分娩的全過程。臨產后的宮縮使宮頸管縮短直至消失、宮口擴張、胎先露下降及胎兒、胎盤娩出。臨產后宮縮表現為陣痛(圖2-1)。

圖2-1 宮縮
1.正常宮縮的特點
(1)節律性:
正常宮縮是宮體肌不隨意、有規律的陣發性收縮并伴有疼痛。宮縮的節律性是臨產重要標志。每次宮縮從弱到強(進行期),維持一定時間(極期),一般持續約30秒,隨后由強減弱(退行期),直至消失進入間歇期,一般需要5~6分鐘,此時的子宮是放松的。當宮口開10cm(開全),間歇期僅1~2分鐘,宮縮期持續時間可長達1分鐘,宮縮反復出現,直到分娩過程全部結束為止(圖2-2)。
(2)對稱性:
正常宮縮源于兩側宮角部,以微波形式向宮底中線集中,左右對稱,再以2cm/s的速度向子宮的下段擴散,約需15s協調均勻地擴散至整個子宮(圖2-3)。
(3)極性:
宮縮以宮底部最強并且最持久,向下依次出現減弱。宮底部收縮力的強度基本等同于子宮下段的2倍。

圖2-2 臨產后正常宮縮的節律性示意圖

圖2-3 宮縮對稱性示意圖
(4)縮復作用:
宮體部平滑肌為收縮段。宮縮時肌纖維收縮變寬,間歇期肌纖維不能恢復到原來的長度,經反復地收縮,肌纖維變得越來越短,使宮腔內容積越來越小,使胎先露部下降,宮頸管逐漸縮短直至消失。
2.宮縮對胎兒的影響
為了保證胎兒的順利分娩,足夠強的宮縮是必需的。但每一次的宮縮都有可能對胎兒胎盤循環造成不良影響,使子宮胎盤間的血流量減少,另外,可壓迫胎兒的臍帶,使產程中胎兒的血pH逐漸下降和氧分壓逐漸減低。如果產程正常,在不良影響出現之前,胎兒就已經分娩,不會對新生兒造成不良的結局。但若產程過長、宮縮不協調或胎盤功能低下等,胎兒不能耐受宮縮,則會引起胎兒窘迫,甚至胎死宮內。
在子宮收縮前,血管沒有壓迫,母體血流可經過動脈進入絨毛間隙;當宮縮達到最高值時,血流被暫時阻斷,物質交換就暫時停止了;宮縮以后,妊娠母體的血流阻斷終止,這時胎兒的血氧再次得到供應(圖2-4)。
健康的胎兒的氧分壓的數值高,在宮縮時會有一定下降,但是正常的產程時不會下降到異常水平,因而不會引起胎心率異常的表現,多表現為胎心率增快,出現隨宮縮發生的胎心加速;對胎盤功能減退的胎兒,如胎兒宮內生長受限的胎兒,胎兒的血氧分壓值低,宮縮時的氧分壓就會降至正常范圍以下,多表現為胎心率減慢,出現在宮縮后期胎心率減少,即晚期減速。臨床病例證明,當胎心監護圖形出現持續的反復性晚期減速伴隨變異缺乏時,多證明胎兒有缺氧或胎盤功能減退。
二、胎心基線
胎心基線是指在沒有胎心率加速、減速、顯著變異(變異大于25次/min)的情況下觀察10分鐘,胎心率增快幅度在5次/min附近時,胎心率的平均值。基線必須是在任何10分鐘之內至少持續有2分鐘以上可辨識的胎心基線率片段,否則這段時間的胎心基線不能確認,該圖形可以是不連續的。

圖2-4 宮縮對胎兒胎盤氣體交換的影響
(一)正常的胎心基線
原公認孕晚期正常的胎心基線范圍為120~160次/min,目前比較公認的胎心基線正常值范圍為110~160次/min(圖2-5)。
(二)胎兒心動過速
胎心基線超過160次/min,持續大于等于10分鐘稱為胎兒心動過速(圖2-6),最常見的胎兒心動過速的原因是絨毛膜羊膜炎、母體發熱。

圖2-5 胎心基線

圖2-6 胎兒心動過速
其他導致胎兒心動過速的原因還有胎兒心臟疾病如心律失常、胎兒貧血、母體甲狀腺功能亢進性疾病或母親使用了影響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的藥物如阿托品、腎上腺素等。
(三)胎兒心動過緩
胎心基線低于110次/min,持續大于等于10分鐘稱為胎兒心動過緩(圖2-7)。最常見的胎兒心動過緩可能是枕后位或枕橫位頭顱受壓造成的,尤其在第二產程中比較常見,可能是正?,F象。

圖2-7 胎兒心動過緩
其他導致胎兒心動過緩的原因還有胎兒的先天性心臟傳導阻滯或胎兒心臟結構異常和嚴重母胎并發癥,比如胎盤早剝、子宮破裂等。某些藥物如β受體阻滯藥,干擾了交感神經系統對胎心率的調節,可導致胎兒心動過緩。
三、胎動
胎兒在母體內的活動稱為胎動,是母體感受到的最早的胎兒活動,也是產科醫生衡量并觀察胎兒宮內是否良好的重要指標。對于電子胎心監護而言,伴隨胎動所發生的胎心率加速是胎兒健康的表現。早在40年代,人們就認為胎動的有無與胎兒的安危有著直接的關系。后來有學者逐漸證明,胎動的情況與胎兒在子宮內血氧的供應有相關性,直接受胎盤功能的影響。當胎盤功能不良時,胎動會減少甚至消失。孕婦本身可以感受到胎動,可以通過腹壁觸到、聽到,可以被儀器捕獲,并且在孕晚期也可以經腹壁看到。
(一)正常胎動
一般來說,孕婦在妊娠16~20周時就可以感受到胎動。最初覺得胎動時間很短、很弱,容易與腸管蠕動混淆,隨著妊娠孕周的增加,胎動逐漸增加。胎動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在妊娠的晝夜時期、妊娠的不同時期、胎兒不同生理狀態下均有變化。到孕晚期胎兒的生理醒睡周期比較明顯,胎動的晝夜周期性也較中孕期明顯,所以晚孕期晚上行無刺激胎心監護較易呈有反應型,比較真實。據文獻報道,孕婦正常情況下每小時的胎動3~5次,12小時胎動30~40次以上。也因個體差異,有的12個小時100次以上。隨著孕周增加,胎動也增加,在孕29~32周達到高峰,孕38周以后胎兒先露部下降,胎動較前減少。當過期妊娠時胎動明顯減少。孕婦的動作、姿勢、情緒、強聲、強光和撫摸腹部等刺激,都可導致胎動的變化。
胎兒的睡醒周期與新生兒的相似,通常是20~60分鐘。在胎兒覺醒時,胎動多而強;睡眠期時胎動少且弱,甚至完全沒有胎動。胎兒醒睡周期于胎心監護上有明顯反應。如下圖可見,同一孕婦監測:胎兒睡眠期心率波動很小,基線變異減少(圖2-8A),而胎兒覺醒期可見胎心率加速,胎心基線變異明顯(圖2-8B)。
根據胎動振幅的大小及持續時間的長短,可將胎動分為四種類型。
(1)翻滾運動:
整個軀干的運動。這種運動力量較強,每個動作持續的時間比較長,一般為3~30秒,可明確感覺到。
(2)單純運動:
多為某一肢體的運動,一般也可感覺到。
(3)高頻運動:
這是胎兒胸部或腹部的突然運動,類似于新生兒打嗝。
(4)呼吸樣運動:
是胎兒胸壁、膈肌類似于呼吸的運動。
一般來說,只有翻滾運動伴隨著胎心率的加速,后兩種胎動母體不易察覺。較大較多的胎動多伴有胎心率加速現象(圖2-9),這是循環系統對胎動的反應,也有學者認為與中樞神經系統的狀態有關。
胎心率加速的產生途徑是,胎動刺激中樞神經系統,特別是經過延髓循環中樞,引起了胎心率加速。妊娠32~34周以后,加速的振幅明顯增加,因為這個時期運動中樞-丘腦下部-延髓這條中樞神經內的聯系逐漸發育完善起來。有臨產研究認為,妊娠28周后胎動已有臨床意義。

圖2-8A 胎兒睡眠期胎兒心率波動很小,基線變異減少

圖2-8B 胎兒覺醒期可見胎心率加速,胎心基線變異明顯

圖2-9 胎動多伴有胎心率加速現象
(二)異常胎動
1.胎動頻繁
妊娠時孕婦在常規的胎動監護過程中如果發現胎兒活動出現明顯得增多,稱為胎動頻繁(圖2-10)。胎兒在頻繁活動后停止胎動,多提示胎兒急性宮內缺氧而致胎兒窒息、死亡,多半是由臍帶胎盤因素造成的,最常見的原因是臍帶扭轉、臍帶受壓、胎盤早剝。這些疾病可使胎兒血供不足或終止,從而致胎兒出現急性缺氧。若臍帶受壓因素緩解或解除,胎動可以恢復正常;反之胎兒血供出現持續的不足,胎動不能恢復正?;蛱油V?,遂發生胎兒宮內死亡。

圖2-10 胎動頻繁(圖中黑點代表胎動)
2.胎動減少
如果12小時內胎動累計少于10次或1小時內胎動少于3次,或逐日下降超過50%,稱為胎動減少(圖2-11),表示胎兒有缺氧可能,應考慮胎兒宮內窘迫。胎兒從胎動消失至胎兒死亡,這一過程一般需要經過12小時至2天左右的時間,而多數在24小時左右。在過期妊娠、子癇前期、胎兒生長受限等高危妊娠時,在胎盤功能影響了胎心率以前即可引起胎動減少。但須排除藥物如硫酸鎂等解痙藥、地西泮等鎮靜藥造成的胎動減少及胎動暫時性消失。但胎兒過小、羊水過多、孕婦肥胖等可以影響孕婦感知覺而導致胎動計數的偏差,這種情況應予以排除。

圖2-11 胎動減少(圖中黑點代表胎動)
四、胎心基線變異
胎心基線變異是評估胎兒心臟功能的重要指標。胎心基線變異是指每分鐘胎心率自波峰至波谷的振幅改變,可直觀量化的。變異缺失是指振幅波動消失(圖2-12A)。微小變異是指振幅波動小于等于5次/min(圖2-12B);正常變異是指振幅波動6~25次/min(圖2-12C);顯著變異是指振幅波動大于25次/min(圖2-12D)。

圖2-12A 變異缺失
短變異是指每一次胎心搏動至下一次胎心搏動瞬時的胎心率改變,即每一次胎心搏動胎心率數值與下一次胎心搏動胎心率數值之差。這種變異估測的是兩次心臟收縮時間的間隔。

圖2-12B 微小變異

圖2-12C 正常變異

圖2-12D 顯著變異
長變異是指1分鐘內胎心率基線肉眼可見的上下擺動的波形。此波形由振幅和頻率組成。振幅是波形上下擺動的高度,以次/min表示。頻率是1分鐘以內肉眼可見的波動的頻數,以周期/min表示,正常的波形頻率為3~5周期/min。
【影響胎心基線變異的因素】
1.胎心基線變異增加的影響因素
(1)妊娠周數:
隨妊娠周數增加,變異逐漸增大,與大腦中樞神經系統及自主神經系統的逐漸發育有關。
(2)輕度低氧狀態:
胎兒處于輕度低氧狀態是由于自主神經系統受刺激,使變異增加,這時一般不必擔心胎兒窘迫。
(3)臍帶因素:
健康胎兒發生較強的胎動壓迫臍帶,造成臍帶血液循環的障礙引起的反復的胎兒缺氧狀態,可出現振幅在25次/min以上的突變型變異。
2.胎心基線變異減少或消失的影響因素
(1)胎兒窘迫。
(2)胎兒為無腦兒或胎兒不成熟。
(3)胎兒處于睡眠狀態。
(4)藥物因素,如硫酸鎂,鎂離子可以通過胎盤屏障并到達胎兒體內,隨著母親血清里鎂濃度升高,胎兒血鎂濃度也伴隨升高。血清鎂濃度升高可引起中樞抑制,降低神經肌肉應急性。所以,應用硫酸鎂后NST試驗無反應型增加可能與此有關。有研究認為,胎心基線變異減少與較長時間應用硫酸鎂有相關性。
(5)胎兒本身因素,如胎兒心臟房室傳導阻滯等。
五、胎心率加速
胎心率加速是指基線胎心率突然顯著增加,超過基線水平,開始到波峰時間小于30秒;從胎心率開始加速至恢復到基線胎心率水平的時間為加速時間(圖2-13)。

圖2-13 胎心率加速
妊娠32周前,加速在基線水平上大于等于10次/min,持續時間大于等于10秒,但小于2分鐘;妊娠32周及以后,加速在基線水平上大于等于15次/min,持續時間大于等于15秒,但小于2分鐘。
延長加速指胎心率增加持續大于等于2分鐘,但小于10分鐘,如果加速大于等于10分鐘,則考慮胎心率基線變化(圖2-14)。

圖2-14 延長加速
六、胎心率減速
胎心率減速是指胎心率下降,低于基線水平,可以依據出現的時間與宮縮的關系進行分類,如早期減速、晚期減速、變異減速等。
早期減速指伴隨宮縮出現的減速,通常是對稱性地、緩慢地下降到最低點再恢復到基線,開始到最低點的時間大于等于30秒,減速的最低點常與宮縮的峰值同時出現。一般來說,減速的開始、最低點、恢復和宮縮的起始、峰值和結束同步(圖2-15)。
晚期減速指伴隨宮縮出現的減速,通常是對稱、緩慢下降到最低點再恢復到基線,開始到最低點的時間大于等于30秒,減速的最低點通常延遲于宮縮峰值。一般來說,減速的開始、最低點和恢復分別落后于宮縮的起始、峰值及結束(圖2-16)。
變異減速指突發的、顯著的胎心率急速下降,開始到最低點時間小于30秒,胎心率下降大于等于15次/min,持續時間大于等于15秒,但小于2分鐘。當變異減速伴隨宮縮,減速的起始、深度和持續時間與宮縮之間無規律(圖2-17)。
延長減速指明顯低于基線的胎心率下降,減速大于等于15次/min,從開始到恢復基線持續大于等于2分鐘,但小于10分鐘(圖2-18)。如果減速超過10分鐘,是基線改變。
反復性減速指20分鐘觀察時間內大于等于百分之50的宮縮均伴發減速。
間歇性減速指20分鐘觀察時間內小于百分之50的宮縮伴發減速。

圖2-15 早期減速

圖2-16 晚期減速

圖2-17 變異減速

圖2-18 延長減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