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概  述

院前急救是急診醫療服務體系的首要環節和重要組成部分,是在患者發病或受傷開始到醫院救治之前這一階段的救護。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生命的價值越來越被關注,院前急救也越來越被重視。因此,加強院前急救知識的學習與應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概念和重要性
(一)概念
院前急救(pre-hospital emergency medical care),也稱院外急救,是指對各種危及生命的急癥、創傷、中毒、災難事故等患者在到達醫院之前進行的緊急醫療救護,由現場目擊者和專業救護人員共同配合完成。院前急救主要是在現場和途中進行,從含義上理解,指患者發病在醫院以外的地方,病情緊急、嚴重,必須在送入醫院以前進行初期救治,由于現場條件有限,院前急救這種救治只能是短暫的、應急的,不能成為救治的全過程,而且經現場搶救的患者需要及時、安全地輸送到醫院進行延續、系統救治。對急危重傷病員而言,有效的生命支持技術是其治療過程中貫穿始終的主線。因此,院前急救是急危重癥患者成功救治的開始和基礎,“時間就是生命”在這里已經是一個具體的可實施的概念。
(二)重要性
在日常工作中,人們常會受到突發疾病、意外傷害和災害的襲擊,據統計我國主要致死性的疾病前五位的依次是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呼吸系統疾病、心臟病、外傷和中毒。除了惡性腫瘤外,其他疾病的突發性是顯而易見的,更重要的是,它們不僅僅是突發,常常是第一時間內致命,所以時間不但是生命,而且是必須落實的急救措施。如果人們在遭遇到突發疾病或意外傷害時,不能在第一時間內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而引起組織器官的不可逆損傷和死亡,那么醫院急診科設備裝備得再好,急診科的技術人員配備得再強,對患者也沒有實際意義。院前急救一方面維持了患者的生命、防止再損傷、減輕患者痛苦,為進一步治療創造條件,提高了搶救成功率及減少了傷殘率、死亡率;另一方面,也是衡量一個地區急救工作能力與水平的標志。
因此,院前急救專業是現代醫學的一大進步,將醫療救護送到急危重癥患者的身邊,不僅體現了現代醫學“尊重生命,生命至上”的理念,更重要的是第一時間的正確處理,為患者后期器官功能的恢復、提高生存質量奠定了基礎。總之,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人們對生活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對待院前急救的要求已經從單純的速度變成既要求速度更要求質量,因此院前急救已進入快速發展期并備受關注。
二、特點
明確院前急救的特點對于組織急救工作,提高急救效率具有重要意義。院前急救的特點可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情況緊急
院前急救的這一特點不僅表現在病情急、時間急,而且表現在心理上的緊急。時間就是生命,要求救治者迅速到達現場,要充分理解患者及其家屬心理上焦急和恐懼,而且救治者的技術水平與救護質量都要體現出“急”。因此,要求救護人員常備不懈,在做好現場搶救與轉運的同時,做好患者與家屬的安撫工作。
(二)急救條件較差
院前急救的條件一般較差,在光線暗淡、空間較小、人群擁雜的家中或馬路上,在將患者搬上救護車后由于車輛震動和馬達噪聲使診療工作大受影響,這些都要求醫護人員不僅具備熟練的急救技術,而且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
(三)病種涉及多個學科
院前急救的患者所患疾病種類是多種多樣的。因此,要求救護人員在較短時間對患者所患病種作出初步篩選、診斷和處理,要求救護人員掌握全科的知識和技能,能自如地應對各科急診患者,尤其在發生重大事故進行現場救護時,如果過分強調專科專治將對急救工作十分不利。
(四)體力消耗較大
院前急救的現場是各種各樣的,可能要爬高樓或高坡,也可能穿街過巷,甚至是布滿荊棘車輛無法到達的地方,醫護人員身背急救箱,既要救治患者,又要指導和幫助搬運患者,因此體力消耗較大,要求有強健的體魄。
(五)對癥急救是主要任務
院前急救通常沒有足夠的時間來進行鑒別診斷。急救人員主要的任務是對癥急救,是針對生命指征的問題尤其是心、肺、腦功能衰竭進行復蘇以及對外傷的止血、包扎、固定和搬運等,能使生命初步得以延續的各種對癥急救。
總之,院前急救的特點主要包括以下兩方面的因素,首先是患者的特點。需要院前急救的患者大都是急危重癥的患者,因此,具有極強的時限性,強調“急”和“快”,包括對報警的迅速反應。大部分急救中心對反應時間都有具體要求。一旦發生公共衛生事件,就與社會安全息息相關。其次是醫務人員的工作特點。院前工作最大的特點就是無規律性,既無法預知什么患者呼救,也無法預知什么時間出警,而且多數情況緊急,客觀條件差,現場混亂,因此,要求急救人員有極強的責任感、臨場應變能力和專業決斷能力,不僅要熟練掌握生命支持技術,更要懂得適時應用。
三、任務和救治原則
(一)院前急救的任務
1.對呼救患者進行現場急救和運送
這是院前急救的主要和經常性的任務。要求接到呼救電話或其他方式的信息后,救護車、飛機或救護艇要立即出動,醫護人員要隨車、隨機或隨艇前往,盡快到達現場,進行現場急救后,迅速安全地將患者送到就近的合適的醫院急診科(室)。呼救的患者一般分為兩種:
(1)一種是短時間內有生命危險的患者:
如急性心肌梗死、窒息、大出血、昏迷患者等,稱為危重患者,有些需要現場徒手心肺復蘇搶救。
(2)另一種是病情緊急但短時間內不會發生生命危險的患者:
如骨折、急腹癥、普通外傷患者等,現場救護要穩定病情,減輕痛苦,防止并發癥的發生。
2.對各類災難遇難者進行院前急救
在自然災害和人為災害中,由于傷者多,病情輕重不等,如水災、火災、地震等自然災害以及戰場救護現場,除了做好醫療急救外,還要注意現場指揮,組織人力、物力,合理分工,迅速將患者進行分類、救護與運送,合理分流。同時,還要注意與現場的其他救災系統如消防、公安、交通等部門密切配合,不能忽略現場急救中救護人員自身的安全。應該指出,特大災害有大批病傷患者時,應結合實際情況執行相關緊急預案,有條不紊地做好現場急救、分類與轉運。
3.承擔特殊任務的醫療救護
特殊任務主要是指當地的大型集會或活動、重要會議、大型比賽等,首先應制定緊急預案,按照預案合理分工安排救護值班,要求值班人員加強責任心,堅守崗位,確保通訊網絡與樞紐暢通,為可能出現的各種意外事件做好準備。
(二)原則
院前急救的基本原則是先救命、后治病。當救護人員到達現場后,首先迅速而果斷地處理直接威脅患者生命的傷情或癥狀,同時迅速對患者進行全身體檢,這對因創傷所致的昏迷患者,從外觀上不能確定損傷部位和傷情程度時尤為重要。院前急救必須遵守以下6條原則:
1.先排險后救護
是指在進行現場救護前應先根據現場情況排除險情后再進行救護。目的是防止繼續損傷或再損傷,確保現場人員安全。
2.先重傷后輕傷
是指遇有危重和較輕的患者,應優先搶救危重者,后搶救較輕的患者。如果有大批患者出現時,在有限的時間、人力、物力情況下,在遵循“先重后輕”原則的同時,重點搶救有可能存活的患者;如果有心搏呼吸驟停同時伴有骨折者,應先復蘇后固定;如果有大出血同時伴有創口者,應先止血后包扎。
3.先救治后運送
是指在接到呼救后立即趕赴現場,先進行現場的緊急救治,待病情許可時再轉運,否則易引起轉運途中病情加重或死亡。在搬運患者特別是危重患者時,醫護人員必須步調一致,重視并合理運用搬運技術,在運送醫院的途中,不要停止搶救措施,持續觀察病情變化,少顛簸,注意保暖,應盡可能地減少患者痛苦,減少死亡率,將患者安全護送到達目的地。
4.急救與呼救并重
是指在現場搶救患者時,應分工與合作,急救與呼救同時進行,以盡快爭取到急救外援。需要強調的是當一人在急救現場時,先處理危及生命的現狀,再呼叫援助;當有兩人以上在急救現場時,合理分工,邊急救邊呼叫援助,決不能僅僅等待援助。
四、院前急救的主要內容
(一)現場急救
時間就是生命,一定要改變所謂現場急救是迅速把患者送到醫院去進行治療的陳舊觀念。實踐證明,一些原有希望救活的患者失去搶救機會,其關鍵是忽視現場急救的重要性,采用先“送”后“救”,而不是堅持先“救”后“送”的重要原則。例如外傷大出血患者必須先進行止血處理后再運送,可減少失血性休克發生的可能性及減輕休克程度;對骨折患者必須先進行初步固定并正確地搬運和護送,才能減輕患者痛苦,預防骨折加重和其他并發癥的發生;對心跳呼吸驟停的患者必須進行心肺復蘇才能使患者有得救的希望。因此,對院前急救的新概念應擴展到對急診患者,尤其是危重患者,要求能在其發病和呼救時,及時將醫療措施送到他們身邊,立即開始有效處理,然后安全護送到就近合適的醫院作進一步診斷和處理。
(二)搬運
經過初步現場處理后,必須把傷患者及時轉送到合適的醫院進行進一步急救處理。在這個轉送過程中,搬運做得及時正確不但可減少傷患者的痛苦,還有利于防止造成新的損傷而導致殘障或死亡。搬運方法有多種,可因地、因時、因人而異。最常用的方法有擔架搬運法、徒手搬運法等。對頸、腰椎骨折患者必須三人以上同時搬運,托住頭頸、胸腰、臀部腳腿,切忌一人搬腿的雙人搬運。
(三)監護運送
現代急救醫學的新概念,已摒棄過去把運送急診患者看成是交通部門或醫務人員只是協調運輸部門進行,導致在運送過程中得不到有效醫療救護的陳舊概念,而是認為醫療急救運送是院外(院前)急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連接急救醫療體系的一個重要的“鏈”,要把單純的患者運載工具改造成為搶救危重患者的“流動醫院”、“活動急救站”,成為醫務人員院前搶救的場所,即“濃縮急診室”,甚至發展到“集裝箱急救車(實際上是一種微型醫院)”。

(肖敏 劉菊英)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鲁木齐县| 鹿泉市| 宣化县| 北碚区| 吉水县| 博兴县| 阿鲁科尔沁旗| 江津市| 台北县| 涞水县| 仪陇县| 阳泉市| 临猗县| 全南县| 长葛市| 阿坝县| 罗源县| 襄汾县| 西宁市| 潼关县| 北海市| 曲沃县| 宣恩县| 台中县| 石城县| 溆浦县| 鲜城| 峨边| 安远县| 耒阳市| 班戈县| 本溪市| 平江县| 本溪市| 鹿泉市| 三原县| 宜兰市| 贺兰县| 台中县| 增城市| 鄄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