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

【定義】
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是由于維生素D缺乏導致鈣、磷代謝失常,產生的一種以骨骼病變為特征的全身慢性營養性疾病。
【疾病相關知識】
1.流行病學
主要見于2歲以下的嬰幼兒,是我國兒童保健重點防治的“四病”之一,近年來其發病率已逐年降低且多數患兒病情較輕,北方佝僂病患病率高于南方。
2.臨床表現
早期為非特異性神經精神癥狀,活動期主要表現為骨骼改變、運動功能以及智力發育遲緩。
3.治療
維生素D治療,控制活動期、防治骨骼畸形。
4.預后
經治療后,遺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
【專科評估與觀察要點】
1.早期表現
易激惹、煩躁、睡眠不安、夜間啼哭,多汗等。
2.活動期表現
骨骼改變、運動功能發育遲緩、神經、精神發育遲緩。
3.恢復期表現
臨床癥狀消失,精神活潑、肌張力恢復。
4.后遺癥期
遺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
【護理問題】
1.營養失調:
低于機體需要量 與日光照射不足和維生素D攝入不足有關。
2.有感染的危險
與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有關。
3.有受傷的危險
與骨鈣化障礙有關。
4.知識缺乏:
患兒家長缺乏佝僂病的預防及護理知識有關。
【護理措施】
1.戶外活動
指導家長每日帶患兒進行一定時間的戶外活動,直接接受陽光照射。
2.補充維生素D
提倡母乳喂養,按時添加輔食,遵醫囑提供維生素D制劑。
3.預防骨骼畸形和骨折
護理操作輕柔,避免過早過久站立、行走。
4.加強體格鍛煉
對已有骨骼畸形可采取主動或被動方法進行矯正。
5.預防感染
保持室內空氣清新,溫濕度適宜,陽光充足,避免交叉感染。
【健康指導】
1.向家長介紹疾病知識,使其配合治療。
2.鼓勵孕婦多進行戶外活動,多曬太陽,選擇富含維生素D、鈣、磷的食物。
3.宣傳母乳喂養,嬰兒盡早進行戶外活動。
4.新生兒出生2周后每日給予補充維生素D400~800IU。
5.嬰兒按時添加富含維生素D、鈣、磷的輔食。
6.指導家長按摩肌肉、矯正畸形的方法。
【護理結局評價】
1.患兒體內維生素D恢復正常水平。
2.患兒生長發育達到正常標準范圍。
3.家長了解預防佝僂病的相關知識,不發生外傷。
4.患兒補充維生素D方法正確,無維生素D中毒現象。
5.家長掌握骨骼畸形的矯正方法。
主站蜘蛛池模板: 秀山| 金堂县| 宝鸡市| 方山县| 海兴县| 五常市| 民权县| 鹰潭市| 云梦县| 定结县| 和平县| 长海县| 平武县| 兴城市| 湖口县| 日喀则市| 永春县| 宁化县| 孟津县| 行唐县| 溆浦县| 宝清县| 南澳县| 报价| 大庆市| 客服| 桃江县| 塔河县| 沙洋县| 五河县| 河东区| 荣昌县| 获嘉县| 丹棱县| 澄迈县| 兴安盟| 五河县| 桂林市| 易门县| 台湾省| 侯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