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自 序

歲月匆匆,不知不覺已過花甲之年。1975年,我從南京中醫學院畢業,后到江蘇省中醫院工作,有幸師從國醫大師徐景藩教授學習,臨證抄方,耳濡目染,受益良多。以后讀碩士研究生及全國首屆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之繼承,均是在老師指導教誨下完成的。如果說,在日后的中醫臨證和脾胃病學術方面有點淺薄基礎的話,很大程度上受益于當時的跟師學習。
江蘇自明清以來,中醫學術繁榮,名醫輩出。江蘇省中醫院深厚的學術根基,多源于孟河和吳門醫派的學術傳承,前賢醫家辨治精當,處方用藥細膩妥帖,臨床治效顯著,充分顯示了江南名醫的證治風格,對后學有很大影響。諸如《張澤生醫案》、《曹鳴高醫案》、《鄒云翔醫案》、《許履和醫案》、《徐景藩臨證經驗集萃》等,都是我日常愛看的臨證讀本,從中受到很多啟發。
1991年和1996年,我曾兩次公派赴日本留學,分別在愛知縣癌中心和東京大學附屬醫院研修消化病和胃腸腫瘤,學習和了解日本在消化病方面的診療技術和研究進展,從而認識到在重大疑難疾病上,中西醫之間互補作用的重要性。
1999年起,我擔任院長。十三年間,除兢兢業業履行職責,推動醫院發展外,于岐黃之術尤不能忘,每周兩節門診,一次查房,從未間斷。“學而后知不足”,晚間自習,溫故知新。2012年7月,從行政崗位退下來后,每周又增加兩節門診,使之有更多時間接觸臨床和病人,同時在帶教、指導學生的過程中,教學相長,從中體驗看病和讀書的樂趣。
古人云:“醫之所患患方少”。多年來,置身臨床,診治患者,感觸頗多……因病有多端,治有多途,有治之能愈者,有治之不能愈者;也有先有改善,而后又少效者。因而深感醫道未通,學養不足,經驗不豐,傾注的苦功也很不夠。實踐證明,中醫的深奧醫理,經典著作,以及前人的經驗,非自己勤于實踐、學習、思考而不能真正掌握。
“路漫漫其修遠兮”,在脾胃病和消化道腫瘤方面,既有中醫治療上的特色,也有許多疑點和難點問題。如何在現代社會和醫療背景下,繼承創新,探求未知,提高治效,給患者和需求中醫的人們減少病苦,帶來希望,這是我熱愛祖國醫學恒久不變的初衷。

劉沈林

2014年4月于金陵石頭城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至县| 济宁市| 邯郸县| 杭锦旗| 高清| 信宜市| 崇礼县| 武功县| 晋中市| 永顺县| 大港区| 银川市| 乌兰县| 华宁县| 眉山市| 旌德县| 卓资县| 奉节县| 桃园市| 安远县| 惠东县| 大荔县| 山阴县| 凯里市| 彰化市| 商洛市| 开阳县| 开江县| 云南省| 会同县| 公主岭市| 阿勒泰市| 台江县| 揭西县| 高雄市| 武乡县| 习水县| 洮南市| 玉树县| 高安市| 马尔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