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勵精創業開新篇
先生熱愛中醫,不僅致力于中醫藥研究與臨床實踐,而且十分關注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如“文革”后期湖南省中醫藥研究所被撤銷,所有干部職工都集中到省“五七干校”總校學習。臨近學習結束時,劉老獲悉所有學員如無單位接收則將被重新分配。當時先生聞此消息,心急如焚,因研究所已擬撤銷,如職工分散,沒有技術人員,研究所的重建將如同無米之炊,更加渺茫。因此,先生連夜向生產指揮組衛生組組長提出保留研究所技術骨干,其建議被組織上采納。雖然組織上并未下文恢復研究所,但于當年8月,首批技術骨干已回研究所工作。
研究所的業務骨干得以保留,為研究所建制的恢復打下了基礎。此后,先生受命擔任所領導小組組長。他帶領大家進行中草藥資源普查,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先后出版《湖南藥物志》1~3輯,其中《湖南藥物志》第1、2輯1978年獲衛生部科學大會獎;開展民間老中醫經驗繼承工作,派人員跟隨省內各地名老中醫學習。
先生任臨床研究室主任期間,帶領同事開展了中醫藥防治腫瘤、慢性支氣管炎、免疫性疾病等多項研究工作,同時著力拓展臨床研究室的業務工作。原來臨床研究室僅有內科一個醫療科室,檢驗科、放射科等輔助科室的條件亦極為簡陋。在先生和全體同事的努力下,在短短的數年內,研究室已擁有內科、外科、骨傷科、婦科、眼科、針灸科等多學科人才隊伍,具備了較強的臨床實力,病床由50張增至100張,業務人員由20余人增至百余人,并更新了藥房、檢驗科、放射科設備,為成立附屬醫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亦可見先生對中醫臨床工作的重視。
在擔任臨床研究室主任8年后,先生被任命為研究所副所長,至1983年起任所長。當時正值改革開放初期,國家經濟建設蓬勃發展,各行業現代化建設也在加速進行。作為一個臨床機構,研究所雖有李聰甫、歐陽锜、劉炳凡等在全國有影響的名中醫為學術帶頭人,具有突出的中醫臨床人才優勢,但尚無門診,且病房亦少,急需擴大規模。
適值劉正省長因心臟病經西醫治療未效,先生將其接來研究所接受中醫治療,住院未及半月,取效明顯。省長親身感受到中醫的臨床優勢,提出幫研究所建設老干病房。先生說,確有建設老干病房的必要,但目前研究所基礎條件尚差,全面改擴建是當務之急,但單位小、經費不足,制約了發展,如由研究所升格為研究院,將獲得更多便利條件。
在先生的多方爭取下,于1985年9月,經湖南省委批準,研究所改為研究院(處級);同年10月1日掛牌后,在李聰甫的支持下,先生再三向省委請求升格,于當年年底獲得批準,改為省直屬正廳級科研事業單位,計劃單列,成為除央屬研究院外的第一家省直屬中醫藥研究機構,在全國中醫界產生極大影響。從此,研究院每年獲得了數百萬的基建經費。有了省領導的大力支持,加上充足的資金供給,研究院相繼進行了門診樓、住院部及中藥所等基礎建設,迎來了飛速發展的全新階段。
1985年,先生被任命為研究院第一任院長,提出“一體兩翼”的發展戰略:以科研為主體,臨床研究與藥物研究開發為兩翼;下設基礎、臨床、藥物、信息四個研究所,建設南北兩院。先生銳意進取,按照既定方針,緊鑼密鼓地實施改革方案,極力推進研究院的建設。在湖南省長沙市岳麓區征地60畝,新建藥物研究所,并于高新開發區內開辦了第一家合資制藥企業,緊接著又將附屬醫院建設成為三級甲等中醫醫院。
在先生擔任研究院“一把手”的十年間,在全體職工的努力下,研究院得到長足發展,在中醫臨床研究、中藥研究等方面均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攻關項目等多項國家級、省部級資助項目;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主持的國家科研基地評選中脫穎而出,成為國家七大中醫藥科研基地之一。此后,又成為我省第一家國家臨床藥物研究基地及國家中醫藥文獻檢索分中心。因其雄厚的中醫臨床、科研實力,在1993年全國開展的省屬中醫藥科研機構綜合實力評估中,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名列全國第一。
先生也十分關心湖南省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在“衡陽會議”之后的一次“醫學辯證法學術會議”上,以歐陽锜為首的多位德高望重的中醫界人士上書,要求省政府落實貫徹中醫政策,并推先生為代表向主管文化衛生的王向天副省長進行匯報。當時我省絕大多數縣市都有中醫院,但大多為集體所有制,且人員少、設備條件差、規模很小,而縣人民醫院多為全民所有制,基礎條件優于當地中醫院。先生三次面見王副省長,反復陳述落實中醫政策應當中西醫并重,當前存在各縣市中醫院建設經費不足、中醫工作者待遇低下等問題,改為全民所有制十分必要。落實先生反映的情況后,王副省長采納了先生的建議,將全省各縣市中醫院改為全民所有制。這一舉措,使全省各地中醫院的建設納入了國家計劃,與西醫人民醫院享有同等地位,為中醫院的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且所有職工改為全民所有制編制,更是大大提高了中醫從業人員的積極性,對湖南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可謂影響深遠。
1993年,先生被選為第八屆全國人大代表。在參加第一次全會時,先生得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可能在被精簡之列,十分焦急,遂連夜會同時任中國中醫研究院副院長的高德代表約會董建華常委,請其牽頭提交保留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提案。最終,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未被精簡,雖說不完全是提案所起作用,但充分體現了他和中醫界代表對中醫事業的關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