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中醫是什么
  • 王祚邦
  • 5字
  • 2020-08-24 18:09:59

中醫基礎

初識中醫

一、什么叫“中醫”

我和一位患者朋友閑聊,隨口問曰:“你認為什么叫中醫?”答曰:“中醫嘛,不就是拿樹皮草根之類去給人治病的嘛!”想一想,作為一個非中醫專業人士,這個答案也沒大錯。但是再仔細想一想,倘若大多數人對中醫的認識都止于這個境界的話,那中醫就成了簡樸、原始的代名詞,中醫就太不“高大上”了!于是,我特意查了一下《現代漢語詞典》,其解釋是:“中醫是中國固有的醫學,也指用中國醫學的理論和方法治病的醫生。”那么,中國醫學的理論和方法是什么呢?說得“學術”一點,就是以整體觀念為主導思想,以臟腑經絡為生理病理基礎,以陰陽五行學說為主要說理工具,以取象比類為認知方法,以望、聞、問、切為診查手段,以辨證論治為治療特點的醫學理論體系。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圍繞該理論體系逐漸衍生出了多種治病療法,如中藥(湯、膏、丹、丸、散)、針灸、拔罐、刮痧、推拿、氣功導引等療法,且只要運用得當,皆有實效。可見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敢于創新也善于創新的民族。

“中醫”一詞,最早見于《漢書·藝文志》:“經方者,本草石之寒溫,量疾病之淺深,假藥味之滋,因氣感之宜……及失其宜者,以熱益熱,以寒增寒,精氣內傷,不見于外,是所獨失也。故諺曰:‘有病不治,常得中醫’。”不過此處的中醫,本人認為應是指中等水平的醫生。意思是人若患病,不要亂投醫,與其讓庸醫誤治,還不如依靠自身的自我修復調節機制,其效果猶如得到一個中等水平的醫生治療一樣。

顯然,我們現在所指的“中醫”絕非《漢書》中所說的中醫。此“中醫”是為了與“西醫”區別,相對而言的。西醫傳入我國已是明末清初的事了,那此前我國的醫生和醫學又叫什么呢?最正宗的稱謂叫“醫師”。據《周禮》記載:“醫師掌醫之政令,聚毒藥以共醫事。”隨著歷史的發展,有稱中國醫學為“岐黃”者,有稱“漢醫”者,此外還有一些別稱,如“青囊”“杏林”“懸壺”等,其來歷都與某個醫事典故有關,此處就不一一詳解了。

回首中醫這位“千年老者”所走過的歷史,既有波瀾壯闊的豪邁,也有滄海桑田的感嘆!其幾乎與古老的中華民族和中國傳統文化同呼吸、共命運、同興衰、共榮辱。看今朝,當中華民族和中國傳統文化正在強勢復興之際,當人們認識到西醫所秉持的“還原論”的研究方法碰到壁障時,當科學發展到21世紀,人們已經開始知道,中醫并不是迷信而是復雜性科學的一部分時,人們驚奇地發現,中醫這位仙風道骨、鶴發童顏的長者卻正在那燈火闌珊處向我們頷首微笑呢!

二、中醫只是個慢郎中嗎

中醫能治病,尤其能治慢性病,目前對此持懷疑態度的人,應該不會有太多了。但要說中醫同樣也能治療急性病、重病,估計對此打問號的人不會太少。其實,中醫不但能治療急性病、危重病,而且在某些方面與西醫相比更具有一定優勢呢!

數千年以來,就人口數量來說,中國一直是世界人口大國。雖然人口的繁衍、生存與經濟的發展、生產力的水平都有密切的關系,但不可否認的是,與醫療技術的水平更是直接相關。我們翻開中華民族的歷史,幾乎就是一部戰亂、饑荒、自然災害、瘟疫橫行的歷史,人民的生命時刻受著死亡的威脅。在與死亡的抗爭中,中國的醫學逐漸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取得了輝煌的成就。試想,中醫若不能治大病、重病、急病,中華民族還能有這么多炎黃子孫嗎?也許有人會說,那不是西醫的功勞嗎?但大家清楚,西醫正式傳入中國還不足兩百年的歷史,那兩百年以前的幾千年與疾病的抗爭史都是誰的功勞呢?歷史告訴我們,中醫能夠治療大病、重病、急病的事實,是不用懷疑的。

有人會說,這些都只是歷史啦,中醫的大醫、高手好像只藏于歷史典籍中。其實不然!相信關注中醫的人都知道,當代有位老中醫名叫李可,他可是個治療急危重癥的真正高手。在中國,得了急危重癥,幾乎都是往西醫院送,然而,在李可老中醫的家鄉山西省靈石縣,得了急危重癥,卻是送往他所在的靈石縣中醫院。在他所著的《李可老中醫急危重癥疑難病經驗專輯》里,記載了數例在西醫院被宣判為“不治”,而得到他的治療后起死回生的病例,同時還記錄了大量的各種類似的病案和治療經驗。

下面也順便談談本人治療急癥的體驗。記得兩年前的春夏之交,我的妻子偶感風寒,初未太在意,至晚九時許,突發高熱,測體溫高達39.8℃,我隨即到藥鋪抓了4味中藥,隨煎隨服,約1小時熱勢漸退,汗出身涼,第二日正常上班。妻子驚喜地說:“沒想到中藥的效果有這么快,這么好!”古代醫案常說“效如桴鼓”,蓋非虛言矣!本人行醫40余載,以中藥治愈的急腹癥(如急性腸梗阻、急性闌尾炎、急性膽囊炎并膽道蛔蟲癥等),大多是西醫主張立即手術治療的患者。此外,用針灸治愈的各類急性疼痛病例,更是不勝枚舉。

我敘述的這些案例,也許有炫耀己能之嫌,但坦率地講,本人絕無此意。因為,這些對中醫來說,絕對算不上什么“高大上”的技能,只是想通過自身的行醫體會,進一步佐證中醫并非只是慢郎中而已。

然而,無需諱言,近年來,中醫的急診陣地正在逐漸萎縮,即使是某些中醫醫院的急診科大多也是西醫掛帥,或是中西參半。究其原因,一是中醫乏人乏術;二是中藥的劑型亟待創新;第三個重要原因是人們的觀念,認為中醫就是慢郎中,對急診無能為力。大家知道,任何技藝都是用進廢退,即使你滿身武藝,若長期不用,長期不練,必將“武功盡廢”。中醫的急癥功夫,道理亦然。長此以往,怎不令人扼腕啊!

三、中醫與西醫,孰優孰劣

中醫與西醫是兩種不同的醫療體系,兩者各有特色,各具優勢。

個人認為,西醫之長,大約有如下幾個方面:一是在對疾病的診斷方面,西醫有比較明確的診斷標準。診斷雖然不能代表醫學的全部,但明確的診斷無疑是十分重要的。二是治療用藥時較為規范。當診斷明確之后,有是病,用是藥,一般不會太離譜。三是在對急癥的搶救方面有一套措施,較為快捷。四是對某些器質性疾病實施手術治療,一般來說行之有效。

西醫的短處:一是診斷檢查多,治療方法相對較少。好多疾病查來查去,待診斷明確了,卻告訴患者,該病目前尚無行之有效的治療藥物和方法。二是分科太細,醫生各專一科,稍有不慎,極易造成疾病的漏診或誤診;三是治療方法因受規范化的制約,往往不能做到因人制宜;四是大多數西藥都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常常見到顧此失彼、按下葫蘆浮起瓢的現象,尤其長期服藥者更是如此。

中醫亦有中醫的特色和優勢。首先,中醫治病有整體觀念,即把內而五臟六腑,外而四肢百骸、五官九竅看作一個有機的整體,表現在外的病變,可從體內去找原因,如眼睛有病,也許是肝有問題,舌頭出了毛病,也許和心有關聯。其次,中醫講究辨證論治,而西醫主要是辨病施治。西醫治病,一旦診斷確立,無論患病者是男是女,體質是強是弱,其主要用藥則大致相仿。而中醫對同一個病,若不同的患者表現的證候不同,其治療方案也許會差別很大,甚至會完全不同,中醫稱為“同病異治”。這種“因人制宜”的治療方案往往更能切中病機。

當然,中醫也有其短處,中醫往往重辨證而輕辨病,對有些特殊的病,若診斷不明往往會有貽誤病情的隱患,而重視疾病的診斷則為西醫之所長。有鑒于西醫的診斷有方,而中醫的治療有術,故有人曾戲謔云:“西醫讓你明明白白地死,中醫讓你糊里糊涂地活。”此話,雖不中聽,卻也道出了幾分中西醫之別的真諦。

此處所寫中醫與西醫之比較,雖有掛一漏萬、以偏概全之嫌,卻絕無厚此薄彼、褒誰貶誰之意。目的是想讓朋友們對中西醫有一個基本的比較與認識,萬一日后貴體染恙,對于如何擇醫,或許有一定的幫助!

中醫說

既然中西醫各有所長,如果患病之后,應該首選西醫還是首選中醫呢?這個問題難有標準答案,所謂“蘿卜白菜,各有所愛”,就看個人的喜好了。我個人認為,對于那些需要立即搶救的急性病,應該首選西醫。對于其他病證,尤其是那些中醫的優勢病種,如慢性病、功能失調性病證,你若首選中醫一般不會有大錯。另外,西醫建議手術治療的病證,在決定手術之前(急救手術除外),更應該找中醫好好咨詢一下,說不定中醫還有什么妙招能讓您免挨一刀之苦呢。當然,我這里所說的“中醫”,指的是那種真正的中醫哦!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泰安市| 含山县| 天峨县| 蓝田县| 邵阳市| 手机| 湘乡市| 天水市| 惠州市| 陵水| 中山市| 西乌珠穆沁旗| 开阳县| 青阳县| 芒康县| 锡林浩特市| 赤壁市| 永年县| 富阳市| 叙永县| 历史| 兴和县| 涟源市| 安西县| 谢通门县| 涿鹿县| 新绛县| 都匀市| 宝兴县| 天门市| 延寿县| 手游| 南皮县| 墨江| 台东县| 湘西| 大宁县| 扎囊县| 安丘市| 白沙| 博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