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度教學
- (美)莎娜·皮普斯
- 4232字
- 2020-12-04 15:56:04
第一章 當今的孩子:圍繞學生的問題創造更深層次的學習體驗
在為教師設計職業發展工作坊的時候,我最喜歡拋出這個問題:作為一名教師,你覺得內心最痛苦的是什么?老師們的答案竟然驚人的一致:
1. 學生總是無動于衷,毫無動力,自由散漫;
2. 學生并不重視教育;
3. 得不到家長的支持;
4. 學生缺乏自信;
5. 技術手段讓學生分心。
在一次針對K-121教師的演講中,我正要討論“被寵壞的孩子”這個話題,一位男士在休息時攔住我說:“他們得明白,在現實世界中,沒有人會在意他們的想法?!彼f道:“你會教我們怎么告訴他們真相嗎?”
不,我不會這么做。
我反問他是否有被忽視的感覺?!澳闶遣皇怯X得沒人關心你的想法?所以你不能為自己的班級和學生做決定?”他不說話,凝視著我。這讓我懷疑:我們是否已經屈服于對學生的這些假設,而不再履行作為教師的職責了呢?如果我們真這么想,又為什么不給他們在現實世界中驗證自己想法的機會呢?我們為什么不給真正值得付出努力的事情創造機會呢?
也許,被剝奪了所有的選擇,正是學生們變得冷漠的原因之一。老師們卻因為他們不能“獨立思考”而感到煩躁惱怒。作為一名教師培訓者,我通??吹降慕淌沂沁@樣的:一排排課桌,翻開的教科書,老師在教室前面講課。我們對這種場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可以說,即便是來自19世紀的學生也不會對此感到陌生,這就是默認的兒童學習的場景。
人與人之間的聯系是人類最基本的驅動力之一。我們想要并需要他人的陪伴。更為重要的是,根據蘇聯教育心理學家維果斯基(Vygotsky)的社會發展論,我們只有在參與社會學習的過程中才能變得聰慧。該理論強調了學習環境對于兒童如何思考以及思考什么的重要性。
青少年的發展需求往往集中于探索“他們是誰”。如果在我們的班級里,這種需求無法得到滿足,那么我們老師又和手機或其他設備有什么區別?我們鼓勵自然的社會行為,就是要讓我們自己以及我們的學習經驗有存在的必要,讓我們以及我們的教學不能被技術或程序所取代。
允許學生在課堂上提問會發生什么
好奇心激發著哲學家、藝術家、科學家、歷史學家、探險家和創新者,允許真正的好奇心是我們在教學實踐中能夠做出的最根本的變化。當我們退一步,讓學生朝著他們自己的探究前進一步的時候,就會打開他們大腦中的開關,改變一切。鼓勵學生通過提問進行學習,賦予了他們一種智慧的力量,讓他們也能創造出意義。
神經科學認為調動大腦的最快方法是提問。神經科學家、中學教師朱迪·威利斯(Judy Wilis)認為,提問就像給孩子的大腦注射興奮劑。因為問題能夠啟動大腦里的預測程序,一旦有問題進入這個系統,大腦就會試圖通過給出明確答案以消除不確定性,就會迅速產生想要知道答案是否正確的強烈壓力,他指出:
學生的好奇心,連同他們書面或口頭的預測,會將他們的大腦調整到一個完美的專注區,就像大人們在賽馬場下注一樣。學生對這個主題并不一定感興趣,但大腦必須知道他們的預測是否準確,這和賽馬下注者想要知道自己是否下對了注是一樣的。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可以利用這一點來輔助我們的教學。如果我們可以將學生的問題引導到我們的教學內容上來,就可以利用他們尋找答案的天性幫他們進行深度學習,從而發展他們的詞匯量、聽說能力、寫作能力、閱讀能力,最重要的,還有他們的批判性思考能力。
在我成為國家年度教師的那年,這個想法得到了驗證。與美國國務院開展合作后,我以美國教學大使的身份訪問了中東。當時,獨自旅行帶來的精神壓力讓我心力交瘁,只能專注于尋找機場附近的路,努力適應并不安定的周邊環境。所以我并沒有時間和精力像平時那樣準備我的第一次演講。在這種突發情況中,我選擇了在我看來是最基本的,也是我最熟悉的授課方式:邀請學生分享他們的問題。
盡管我們素不相識,位于耶路撒冷的美國耶路撒冷高中的學生們依然很愿意合作。我們聚集在一個禮堂,我看著這200名學生,心中不安的巨浪就要把自己吞沒??吹綄W生們的臉上寫滿了期待和鼓勵,我得像在自己的中學一樣做個開場白:分享一個私人的、有意義的問題。
“在教書之前,我曾經當過記者,碰到過一些非常悲傷和驚悚的事情?!蔽腋嬖V他們,“有些事,我一輩子都忘不了,特別是發生在孩子身上的事情。我接受了好人也會遇到壞事的現實,這個世界就是這樣。而我不能接受的是,好事居然降臨在壞人身上。為什么有些人能逃脫懲罰?為什么有些人無須為他們的所作所為負責?我不知道是否能夠找到一個好答案,但這是一直困擾我的問題。那么你們呢?你們有一直縈繞心頭、揮之不去的問題嗎?是什么縈繞著你們?什么讓你們傷心?什么讓你們生氣?或者你們有沒有無論怎么想都想不明白的事情?”
這一刻,他們沉默了。我能看出來,他們在想這個來自美國的陌生女人是否值得信任。
“我想請你們的老師給每位同學發一張紙。我想知道你們的答案是什么。”我繼續說,“你們藏著不敢說的事情是什么?能和我分享它們嗎?如果你們愿意,請寫在紙上。”
當他們開始動筆的時候,房間里充斥著忙碌的靜謐。我長舒一口氣,他們的表現和我自己班里的學生無異。
這就是我的課上常見的開場白。我想教室里之所以變得如此安靜的原因之一是我的提問讓課堂變得真實而感性。雖然我分享的是我個人對正義難以伸張的挫敗感,但這個主題同樣吸引著青少年。
幾分鐘后,我叫學生們停下來,看看有誰愿意分享??吹饺绱硕嗟氖峙e起來時,校領導們震驚了。
“為什么世界上有那么多的狹隘?”
“我們能撒謊嗎?”
“為什么我們把有錢等同于成功?有其他的成功方式嗎?”
他們的老師像我一樣驚訝?!昂翢o疑問,今天我們課上一定會討論這些問題?!逼渲幸幻處煾嬖V我。當我離開學校的時候,一個大一點的女孩對我說:“我想給你一個擁抱,謝謝你傾聽我們的想法。”
我們總是覺得孩子們想要更多的高科技、更好玩的游戲或更有趣的課堂,或許他們真正想要的僅僅是我們能夠傾聽他們,相信他們的智慧。
從你自己的問題開始
想讓學生在課上提出更多真實的問題,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確保你自己所提問題的真實性,分享你內心的真實想法。當我請老師們匿名分享他們真實的問題時,我發現他們內心長期糾結的問題和學生們關心的事情緊密相連:
來自蒙大拿的老師問:
“為什么原諒對方,開始新生活如此困難?”
“為什么傾聽別人很難?”
“為什么個人/企業如此惡劣地對待地球?”
來自俄亥俄的老師問:
“如果明天我死了,我會后悔工作占據了我太多的生活嗎?”
“我正在變成一個好人嗎?”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我深愛、珍視的美景,它們會一直存在嗎?”
“為什么無辜的人會被隨意槍殺?下一個會是誰?”
“這個世界上為什么有如此多的狹隘?”
來自得克薩斯的老師問:
“我們為什么就不能如實衡量一個人的價值,為什么要因為長相或者信仰而貶低他們?”
“未來會變成什么樣?”
“現在那么多學生經歷的創傷會不會影響他們的后代?”
讀著這些問題,我看到了共同的人性。世界各地的人在疑惑著同樣的問題,更神奇的是,孩子們和我們想的一樣。如果我們能夠退后一步,給孩子們騰出一個訴說和被傾聽的空間,他們會向我們展示自己的所思所想。
賈斯汀·明凱(Justin Minkel),阿肯色州費耶特維爾市的一所非常貧困的學校的二年級教師,曾經在開學第一周,問學生們他們會問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什么問題(見圖1.1),并讓他們分享自己的答案。
這讓我想起教書第一年時,收上來的七年級一個班的卡片(見圖1.2)。
似乎所有的問題都和約瑟夫寫下的文字相關。約瑟夫是我在夜間項目合作過的一個年輕人,他曾因涉嫌飛車槍擊案而坐牢,當時正處于出獄的過渡時期。我請他把那些令他困擾、悲傷、糾結的想法和問題寫下來。一次瘋狂的爆發過后,他寫下了圖1.3中的文字。
學生們的問題與之并無二致。如果你給他們足夠的時間、空間和尊重,他們思想的深度會令你震驚。
如何開始——正視孩子內心的問題
你需要具備的條件如下:
* 一個嚴肅的寫作和思考的空間
* 尊重、善待和包容新想法的文化環境
* 舒適的討論氛圍和基本的引導技巧
* 深度傾聽孩子發言的意愿
方案1.1 收集學生內心的真實問題
材料
* 開場白(自己準備或參照我的建議,參考附錄)
* 你對最為困擾自己的問題的書面反思
* 用于拋磚引玉的、本書中提到的學生問題
* 計時器
* 安靜的環境
* 索引卡(確保學生人手一張)
* 記錄紙(年幼、讀寫困難或者語言學習者可以口頭分享問題,你幫他們記錄)
時間
10分鐘——這是一節微課的時長,適合任何一所中學的課程表。必要的話,比如在教授低齡學生或實行長時段排課方式時,你可以延長課時。不過,短課時的效果更好。
介紹
如今我們的世界存在各種問題,譬如我們如何相處的問題,我們如何共享地球資源的問題,有關科技、金錢、家庭的問題,等等。面對這些,我們可能提出以下問題:
* 我們應該如何活著?
* 我是誰?
* 我為什么出生?
* 我們能知道什么?
問題如此之多,長期以來一直困擾著人們,因此,并不是只有你一個人在思考這些問題。在學校,我們很少思考如此深刻且嚴肅的問題,但如果我們這么做了的話會怎樣呢?假如我們能夠向世界上最聰明的人提問,你會問什么?
目的
提問的目的是幫助學生思考他們真正在乎的問題,讓學生說出自己內心的疑惑,圍繞他們的問題展開這節課的內容。在此基礎上,你才能夠將學生們的好奇心與你的教學內容相關聯。這種連接使課堂學習跨越年齡和學科,對學生來說更加明確,更具吸引力。
步驟
不要要求學生在卡片上寫名字,因為匿名可以讓學生坦誠地提問。寫下最想問世界上最聰明的人的問題,寫得越多越好。不要在中途停下來討論或試圖回答提出的問題,以最快的速度把問題寫下來就好。(對于低齡、讀寫困難或者語言學習者,你可以幫他們把問題寫下來。)
* 1分鐘——閱讀介紹和說明。
* 5分鐘——學生書寫問題(或老師幫忙記下問題)。鼓勵他們提問,通過與學生一起寫作或者提供一個你自己的有深度的問題加以示范。(例如,我曾經舉了這樣的例子:我接受了好人難免厄運——這就是生活。但是真正煩擾我的是為什么惡人有好報呢?)
* 3分鐘——分享你的一個問題并對該問題進行分析,要求學生回答書寫問題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什么最困難?什么最容易?什么讓他們驚訝?
* 1分鐘——為了保護隱私,請學生將卡片對折,然后收回。告訴學生下節課你們會討論這些問題。
低齡學生及語言學習者的授課調整
* 允許學生用圖像表達思想,然后對他們畫的畫提問,總結其中的主題,把聽到的內容轉化為問題。
* 在學生書寫問題之前,允許學生口頭分享他們的問題。當他們試著寫出問題時,你可以在黑板上寫出其中的一些問題或要點,幫助他們書寫問題。
1 K-12 (kindergarten through twelfth grade),教育類專用名詞,是學前教育至高中教育的縮寫,現在普遍被用來代指基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