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邦黨人文集
- (美)亞歷山大·漢密爾頓 詹姆斯·麥迪遜 約翰·杰伊
- 2578字
- 2020-11-21 19:55:27
第十七篇 現行邦聯不足以維持合眾國(三)
原載于《獨立報》,1787年12月5日,星期三
漢密爾頓
致紐約州人民:
還有一種反對意見,和我在上一篇文章里論述的特點不大一樣,但也是反對聯邦政府對公民的管理權。他們說,這會致使聯邦政府的力量過于強大,以至于聯邦政府可能會把本來劃分給成員國政府的那些權力,也吸收到自己囊中。即使最大程度地去理解人們對權力的瘋狂熱愛,我也不得不承認自己無法發現,究竟是什么因素才能誘惑受人民委托管理聯邦政府的人動歪心思,去剝奪各成員國的權力呢?一個成員國管理內部事務的權力,似乎根本不足以誘惑那些野心勃勃的人呀!對這種滿腹雄心的人來說,所有能夠激發他們野心的商業、財政、外交、軍事等事務,都已經在一開始就交給聯邦政府了。管理同一個成員國內部人員之間的私人案件、管理農業以及其他類似事務等,所有這些適合由地方政府來管理的事情,似乎永遠都不會勾起聯邦政府干涉的興趣。所以,也就不可能存在那種危言聳聽的,聯邦政府要從成員國政府手上剝奪權力的傾向,因為執行這些所謂的權力,既麻煩又沒有價值,就算占有了這些權力,聯邦政府也不會因此更高貴、更重要或者更榮耀。
但是,為了辯論的需要,就算假設人們對權力貪婪和無盡的控制欲可以導致這樣的傾向,我們仍然可以安全地斷定:全國的選民們,他們同時也是各成員國的公民,他們將會去限制聯邦政府對權力的胃口,不使其膨脹過快。相比之下,成員國政府更容易從聯邦政府手中掠奪權力,這才是事實吧。只要成員國政府公平謹慎地進行政府管理,他們就會對廣大人民產生更大的影響。這種情況也提醒我們,所有聯邦政府都有與生俱來的軟弱性,他們在工作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痛苦,所以要給予他們所有不侵犯公民自由原則的力量。
成員國政府在影響人民上的優勢,雖然有部分原因是聯邦政府的機構松散,但主要還是成員國政府管理事務的目標性質導致的。
人類有一種普遍的天性,他們的感情會隨著距離的變遠或者目標的分散而淡化。因為這種天性,人們愛家庭勝過愛自己的鄰居,愛鄰居又勝過愛社區。也因為這種天性,每一個成員國的人們在地方政府和聯邦政府之間,都更傾向于偏愛地方政府,除非聯邦政府以更好的管理方式打破這種天性,他們才能贏得廣大人民的擁護。
這種強烈的人心向背,將會和成員國政府管理目標牢牢地結合在一起。
各種各樣影響到人們細微利益的瑣事,都將毫無疑問地落入地方政府的管理范疇,這些小事的影響力如一條條小溪,流遍社會上的每一個角落。因為過于瑣碎,我們無法一一列舉,不然就太冗長而且枯燥乏味了。
成員國政府還有一項特殊的優勢,僅此一項就足以令人滿意地說清楚這個問題。那就是對民事和刑事案件的司法權。對于群眾來說,它是最有力量、最有魅力、最無所不在的吸引力,他們會因此依附于成員國政府,順從成員國政府。因為它是他們人身財產安全最直接的安全保障,看得見,摸得著;因為它給人們帶來的好處和威懾,每天都活躍在公眾面前;因為它管理所有涉及個人利益及類似的事務,而這恰恰是人們最關心、最敏感的事情,比其他任何事情都更能觸發人們的感情,使人們更加熱愛、尊重和敬畏成員國政府。這種強大的社會黏合劑,通過成員國政府的渠道擴散到整個社會,可以超越其他一切力量,使這些政府對人民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和控制,從而獲得與聯邦政府勢均力敵的平衡力量,甚至成為聯邦政府權力的危險對手。
另一方面,聯邦政府發揮的作用很難讓廣大群眾感受到,只有那些善于思考的人們才能感覺到聯邦政府給人們帶來的好處。聯邦政府管理的事務往往是涉及更為普遍的公共利益,所以也就不像司法權一樣,容易被人們直接感受到。相應地,也就更難激發人民得到利益之后的慣性責任感和積極的依附感。
我們所熟悉的所有聯邦制度的經驗,以及那些類似于聯邦制度的經驗,已經為這個命題的推理提供了大量的實例。
盡管嚴格來說,古代的封建制度并非聯盟,但它們確實有一些聯盟的特點。他們有一個共同的領袖、首腦或者君主,他的權力可以延伸到整個國家,他手下是一些擁有大片封地的諸侯或者封臣。此外,還有大量訓練有素的下等諸侯或者家臣,他們憑借對主公的忠誠與順從,獲得一些土地來耕種。每一個較大的諸侯,在自己的領地里都類似于君主。這種情況的結果就是,最高君主的權力不斷受到侵犯,大諸侯或封臣之間的戰爭也頻頻發生。國家首腦的權力通常都很弱小,既不能維護和平,也不能保護人民免受他們直接領主的壓迫。歷史學家用一個專門的詞來強調歐洲那個時代,稱之為封建無政府時期。
如果某個君主恰好是個精力充沛、驍勇好戰的人,他就會獲得更多的個人權力和影響力,而這是符合那個時代正常權力秩序要求的。但是在更多的時候,諸侯的實力會超過君主。有時候,君主的統治權甚至被完全剝奪,大諸侯則建立起屬于自己的新的獨立國家。而在那些君主戰勝諸侯的案例里,君主的成功主要是因為諸侯對下屬的暴虐無道。在這種情況下,諸侯或者貴族們,既是君主的敵人,又是人民的壓迫者,兩者都對他們感到厭惡害怕,直到兩者的共同危險和共同利益促使他們聯合起來,才能對諸侯力量構成決定性打擊。假使那些貴族們仁慈寬厚,辦事公道,就能夠保持家臣和從屬對自己的忠誠,他們和君主之間的競爭,幾乎總會以他們的勝利告終,從而削弱甚至顛覆君權。
這種斷言并非是胡亂臆測。這樣的例子很多,比如蘇格蘭就可以為我們提供一個有利證據。在早期,該國通過引入氏族制度的精神,以類似于家族關系的方式,將貴族和他們的從屬聯合起來,使貴族力量長期凌駕于國王之上。直到和英格蘭合并以后,他們這種桀驁不馴的精神才受到壓制,被納入英格蘭在合并前建立起來的,更加合理、更有活力的民政制度。
聯邦下的成員國政府,大概可以比作這些封建諸侯。前文已經說過,他們有自己的優勢,他們往往會獲得人民的信任和親善,并在人民的支持下,有實力去反抗來自聯邦政府的任何權力入侵。只要他們不冒天下之大不韙,去作惡行兇,廢棄自己在人民心中的政府合法性,就不會出現任何問題。成員國政府和諸侯在爭奪權力方面非常相似,都是要把分散在群眾中的力量集中起來為我所用,只不過前者是把權力集中到政治實體的手中,后者把權力集中在某些個人的手中。
簡要回顧一下聯邦政府的歷史,就可以進一步闡明這個重要的道理。對這個道理的忽視,是我們所犯政治錯誤的最大根源,它使我們在嫉妒的誤導下走錯方向。后邊的幾篇文章,將以此為主題繼續討論。
普布利烏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