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思考:用“自由技藝”軟技能解決生活工作中的難題
- (美)邁克爾·D.C.卓特
- 9字
- 2020-09-29 17:34:45
Chapter 1
自由技藝的起源
什么是自由技藝
“自由技藝”(The Liberal Arts)這個說法是更古老而且更具描述性的“七藝”(七門文理科)的簡化,數百年來都被用來描述受過良好教育的人們所學習的最重要的學科。雖然我們當下使用的術語更加普遍,只稱為“自由技藝”(The Liberal Arts),而沒有數字“七”,但其內涵在某些方面狹隘得多,這是因為原來七門分支學科中的三門分離了出來,稱為理科,剩下的那些學科現在常被稱為“人文學科”(the Humanities)。這一章我們將追溯“自由技藝”這一范疇的進化史,以及其所包含的具體學科。
自由技藝的建立當然要追溯到古希臘時代,這些學科直到羅馬帝國時代才被劃分到一起,并被命名為“自由技藝”(Liberal Arts)。公元47年,尤利烏斯·愷撒任命一位名為馬庫斯·特倫修斯·瓦羅的學者為羅馬公共圖書館館長。[1]瓦爾羅是一位多產的作家,他最具影響力的作品就是《學科九卷》(Disciplinarum Liberi Novem, NineBooks of Disciplines),這部作品可以算得上是最早的百科全書。雖然瓦羅把這些主題進行了分類,但這些主題并不是他杜撰出來的。早在古希臘時代,人們就已經在學習所有這些內容——羅馬貴族聘請希臘人當導師。瓦羅的最大貢獻是對這些內容進行了組織整理,他想出了如何把所有這些受過教育的人一直學習的各種技能歸到合理的范疇內,由此設計出了九個基礎學科:文法[2]、修辭、邏輯、音樂、數學、幾何、天文、醫學以及建筑學。瓦羅的影響力非常大,因為他是羅馬圖書館的主事者,而且他還具有強大的推理能力和寫作能力,后來的學者、作家和教育家都認為這種分類是組織知識的好辦法。在隨后的五百年里,希臘羅馬文化都是圍繞這一學科分類體系發展下去的。
然而,瓦羅并沒有提出“自由技藝”(Liberal Arts)這一術語。第一位在寫作中使用了這個說法的人是哲學家塞涅卡,他是羅馬皇帝尼羅的謀士,后來,皇帝認為他共謀了政治暗殺并將他賜死。在寫給盧基里烏斯的書信中,塞涅卡字里行間表露出每個人都知道自由技藝是什么,這表明即便瓦羅沒有定義,這一范疇也已經植根于人們的腦海。我們不能非常確定塞涅卡所認為的核心學科是什么,但是文中有一處在提示我們:塞涅卡所認為的自由技藝與瓦羅所認為的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因為塞涅卡說他藐視那些以賺錢為目標的領域(這似乎就排除了建筑學和醫學)。塞涅卡說,某些學科——他稱之為“自由學習”(Liberalia studia)——之所以被稱為“自由的”,是因為這些學科“值得自由民去學習”,事實上,拉丁文“liber”的意思就是“自由的”(free)(“liber”就是英語單詞自由“liberty”的詞根)。
對于塞涅卡和羅馬貴族而言,自由技藝是指那些自由民必須學好的學科,這些學科本身都與羅馬帝國關于政治權力、自由和領導才能的思想相關聯。我們必須認識到,對于羅馬人而言,“自由”(freedom)并不僅意味著“不做奴隸”,還指具有統治他人的必要才能。自由的羅馬公民至少掌管著自己的家庭成員,但在通常情況下,他也掌管著奴隸、雇工,甚至那些在公民等級制度中地位比他低的其他自由民,當然,他[3]也應該管理好自己。
下面請看看瓦羅的學科中有哪些內容對于管理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你需要具備文法、修辭和邏輯能力才能參與任何一種政治活動,參與政治活動意味著你需要能夠與人溝通、做講演并且讓別人相信你是正確的。為了做到正確,你必須有邏輯地進行推理。為了管理好家務,你很可能需要記錄一些事情,而且還要用到算術。你需要幾何知識來計算每塊土地的面積來建造房屋。[4]你需要音樂和天文知識來揭開宇宙的秘密(我們需要記住一點:對于古羅馬人,天文這門學科基本就是我們今天所謂的占星術——通過星象預測未來。)自由技藝就是對一個自由人而言必須知道的東西,由此可以管理和控制自身和他人,使得所有自由公民之間能夠互動,進而讓人們能夠管理好他們的城邦和帝國。
然而,漫長的幾個世紀過去了,事隨境遷,古羅馬帝國日漸衰弱,新的社會現象開始影響城邦的文化生活和羅馬帝國存留的一切。從410年阿拉里克洗劫羅馬,到425年汪達爾人征服北非的這段時間里,一位名為馬蒂納斯·卡佩拉的學者寫了《墨丘利與文獻學的聯姻》(De Nuptiis Philologiae et Mercurii, About the Marriage of Philology andMercury),這本書常被馬蒂納斯稱為《七藝》(De Septem Disciplinis,About the Seven Disciplines)。至此,公元5世紀,自由技藝的科目數量已經從九門減少到了七門。
《墨丘利與文獻學的聯姻》就是我們所謂的拓展性寓言:你讀的是故事的表面意義,但必須認識到,作者事實上是在談論另一件事,而且通常是比較抽象的事。就這本書而言,我們可以看到它對墨丘利和文獻學聯姻的描述——墨丘利代表了人們對智慧的追求,而文獻學代表了人們通過文字來學習,這種學習是學習記錄在書本上的內容,而不是生活經驗的結果。在馬蒂納斯的拓展性寓言中,可愛的文獻學小姐的女仆們分別是文法、修辭、邏輯、音樂、數學、幾何和天文。她們陪同新娘參加婚禮,并祝福智慧與學習的結合,注意這里已經沒有了瓦羅提出的九門學科中的醫學和建筑學。在馬蒂納斯的書中,這些女仆仍需要出席婚禮,但她們不得不坐在側面,在其他學科比如“神圣的”或者“有關宇宙的”學科說話時一直保持沉默,正如作者所說的,因為他們談論的都是些俗事(諸如治愈病人和遮風避雨這些瑣事)。
出于多方面的原因,包括偶然的運氣因素,同時也受“古代晚期”后羅馬時期基督教文化傳統的影響,馬蒂納斯·卡佩拉以寓言形式對七門自由技藝進行的論述成為隨后一千年里教育的組織原則。 12世紀,所謂的“經院哲學”興起后,教育發生了一些變化,但即便在那個時候,馬蒂納斯的“七藝”仍然占據重要的地位,他的著作直接對歐洲文藝復興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也間接地影響了我們今天的教育體系)。盡管馬蒂納斯的古代晚期拉丁語晦澀難懂,里面充滿著古怪的隱喻、生僻的詞匯、奇異的句法和對希臘語生硬的翻譯,但他的影響是引人注目且極其深遠的。也恰恰因為這一點,《墨丘利與文獻學的聯姻》的文本內容在其出現后的一百年間被破壞得一塌糊涂,因此不得不由后來的學者們對它進行修復。
馬蒂納斯提出的“七藝”地位不可動搖,還因為這些經典學科,知識、方法和思維方式作為一條紐帶從古希臘羅馬時代一直貫穿到中世紀結束,從500年跨越到1500年。那幾百年上千年之所以被稱為“‘中’世紀”,是因為,這段時間是在古典時期結束后與文藝復興時期希臘拉丁文化復興前。雖然我們普遍認為,中世紀文化與其前后兩個時期的文化截然不同(也確實如此),但這幾百上千年在很多事物上也是有其延續性的,其部分原因是拉丁語仍然是歐洲的通用語言。關于這一延續性最核心的內容就是七門自由技藝(“七藝”),即便在中世紀“七藝”已經被劃分為兩組“三藝”(Trivium,三門學科)和“四科”(Quadrivium,四門學科)。今天“Trivia”(瑣事,細枝末節)這個單詞就來自于“Trivium”,因為三藝被認為較四科(Quadrivium)容易,所以“Trivia”是指在接觸難度大的內容之前,在早期教育中學習的那些難度較小的東西。
“三藝”由語法、邏輯(辯證法)和修辭組成,辯證法建立了一種規則而融貫的思維框架,修辭則給出了表達和說服的模型和方法。但基礎學科是語法,它是通向所有知識的第一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