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詩三百首譯注
- (清)蘅塘退士編選 史良昭 曹明綱 王根林譯注
- 608字
- 2020-08-27 13:49:27
和晉陵陸丞早春游望
杜審言
獨有宦游人〔1〕,偏驚物候新〔2〕。
云霞出海曙〔3〕,梅柳渡江春。
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
忽聞歌古調〔4〕,歸思欲沾巾。
【題解】
垂拱四年(689),詩人任職江陰(今屬江蘇),此詩作于此后一兩年的春間。鄰縣晉陵(今江蘇常州)有位姓陸的縣尉寫了首《早春游望》,引起了詩人的共鳴,于是寫了這首和作。
起聯“獨有宦游人,偏驚物候新”,是全詩的機括,它既是對陸丞原唱的概括評價,也摻入了詩人自身“早春游望”的切身感受。中間四句“出”、“渡”、“催”、“轉”的句眼,狀寫出物候之新,也即扣現出“早春”之“早”。這四句寫的是眼前游望所見,實質上處處在以中原家鄉的物候景色為比照,暗傳出思鄉之情。江南的春光越是旖旎,對宦游人來說越是殘酷,“歸思欲沾巾”,揭出了倡和雙方的共同主旨。全作景中融情,意在言外,被后人推為“初唐五律第一”。
【注釋】
〔1〕 宦游人:在外做官的人。
〔2〕 物候:景物,風物。大自然的景物會隨著節候變化而變化,所以稱“物候”。
〔3〕 海曙:海邊的曉色。海,古人亦以浩闊的江面為海。
〔4〕 古調:古代的曲調,這里是指陸丞的原作。稱友人的詩為“古調”,帶有推崇的意思。
【譯文】
也許這是出外做官的獨特習慣,對景物和節候的變化格外敏感。大江上曙光從云霞間驟然探現,梅柳間春色自江南向江北渡延。和暖的氣候催動黃鶯聲聲鳴囀,陽光在水蘋的綠葉上晃動眩閃。忽然間聽到你《早春游望》的華篇,歸心涌動,衣巾被我的淚水沾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