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唐詩三百首譯注
  • (清)蘅塘退士編選 史良昭 曹明綱 王根林譯注
  • 3195字
  • 2020-08-27 13:49:24

韓碑

李商隱

元和天子神武姿〔1〕

彼何人哉軒與羲〔2〕

誓將上雪列圣恥〔3〕

坐法宮中朝四夷〔4〕

淮西有賊五十載〔5〕

封狼生貙貙生羆〔6〕

不據山河據平地,

長戈利矛日可麾〔7〕

帝得圣相相曰度〔8〕

賊斫不死神扶持〔9〕

腰懸相印作都統〔10〕

陰風慘澹天王旗。

愬武古通作爪牙〔11〕

儀曹外郎載筆隨〔12〕

行軍司馬智且勇〔13〕

十四萬眾猶虎貔〔14〕

入蔡縛賊獻太廟〔15〕

功無與讓恩不訾〔16〕

帝曰:“汝度功第一〔17〕

汝從事愈宜為辭〔18〕。”

愈拜稽首蹈且舞〔19〕

“金石刻畫臣能為〔20〕

古者世稱大手筆,

此事不系于職司〔21〕

當仁自古有不讓〔22〕。”

言訖屢頷天子頤〔23〕

公退齋戒坐小閣〔24〕

濡染大筆何淋漓〔25〕

點竄堯典舜典字,

涂改清廟生民詩〔26〕

文成破體書在紙〔27〕

清晨再拜鋪丹墀〔28〕

表曰:“臣愈昧死上〔29〕

詠神圣功書之碑。”

碑高三丈字如斗,

負以靈鰲蟠以螭〔30〕

句奇語重喻者少,

讒之天子言其私〔31〕

長繩百尺拽碑倒,

粗砂大石相磨治〔32〕

公之斯文若元氣〔33〕

先時已入人肝脾。

湯盤孔鼎有述作〔34〕

今無其器有其辭。

嗚呼圣王及圣相,

相與烜赫流淳熙〔35〕

公之斯文不示后,

曷與三五相攀追〔36〕

愿書萬本誦萬過,

口角流沫右手胝〔37〕

傳之七十有二代〔38〕

以為封禪玉檢明堂基〔39〕

【題解】

這首詩作的風格接近韓愈,所以推測是李商隱年輕時的作品。韓碑,指韓愈所寫的《平淮西碑》。碑文記唐憲宗元和十二年(817)唐王朝討平淮西藩鎮吳元濟叛軍的事件。當時唐朝藩鎮割據日益嚴重,對唐王朝中央集權構成很大威脅。其中淮西鎮節度使吳元濟僻處一隅,容易殺一儆百。元和十二年,在宰相裴度的支持下,唐鄧隨節度使李愬,率軍一舉襲破蔡州,平定淮西。第二年,韓愈奉詔撰寫了《平淮西碑》,歌頌這場軍事上的重大勝利。而李愬認為該碑文對裴度的功績寫得太多而感到不平,李妻又是憲宗姑母的女兒,便向憲宗訴說碑文不實,將韓碑磨掉,令人重寫。李商隱此詩,就此事表明自己支持韓愈的態度,認為韓愈對裴度的評價是正確的。詩故意寫得“句奇語重”,以襯收莊言大筆之效,于筆力矯健中見意厚神完。作為敘事體長篇歌行,其句法雖或為變體,全詩鋪展的章法卻足以成為典范。

【注釋】

〔1〕 元和天子:指唐憲宗李純。元和,憲宗年號(806—820)。 神武姿:指此間憲宗先后討平劍南、鎮海、淮西、淄青等割據藩鎮,時號“中興”。

〔2〕 軒與羲:黃帝軒轅氏、伏羲氏等圣王。

〔3〕 列圣恥:指憲宗之前玄宗、肅宗、代宗、德宗等代所受藩鎮割據、叛亂之恥辱。

〔4〕 法宮:皇帝辦理政務的宮殿。 朝四夷:接受四方臣子、諸侯的朝拜。

〔5〕 淮西:今河南省東南部地區,唐代曾置淮西節度使,駐蔡州(今河南汝南),轄蔡、申、光三州。自大歷以后幾十年間,李希烈、吳少誠、吳少陽、吳元濟等人先后于此擁兵割據、叛亂。

〔6〕 “封狼”句:意謂淮西藩鎮割據日益猖狂,成為大患。封狼,大狼。貙(chū),獸名,似貍而體大。羆(pí),熊類之一種。

〔7〕 日可麾(huī):太陽可隨意指揮。《淮南子·覽冥訓》載故事:魯陽公與韓交戰,日將墜,魯陽揮戈向日,日為之退。

〔8〕 帝:指憲宗。 度:指裴度,憲宗時宰相,在淮西問題上力主討伐。

〔9〕 賊斫不死:因裴度力勸憲宗對淮西用兵,當時擁兵的節度使李師道等曾派刺客斫傷他頭部。

〔10〕 都統:此指統帥。元和十二年(817)七月,裴度以宰相職自請赴討伐前線督軍作戰。

〔11〕 愬(sù)武古通:指當時參戰的李愬、韓公武、李道古、李文通等各路將領。 牙爪:指部下。

〔12〕 儀曹外郎:即禮部員外郎,此指隨裴度出征的李宗閔,任掌書記。

〔13〕 行軍司馬:指韓愈。當時韓愈以御史中丞隨軍出征,充行軍司馬,參預軍機。

〔14〕 貔(pí):即貔貅,猛獸。

〔15〕 入蔡縛賊:裴度親自督軍后,取締各軍原置的宦官監軍,還自主權于諸將,士氣大振。元和十二年十月,李愬用奇兵雪夜襲破蔡州,擒吳元濟,獻于太廟,斬首于市。

〔16〕 恩不訾(zī):皇恩不可計量。

〔17〕 汝度:你裴度。淮西平后,憲宗論功行賞,裴度功居第一,加紫金光祿大夫,弘文館大學士,賜勛上柱國,封晉國公。

〔18〕 從事:本幕府中官職名,此指僚屬。

〔19〕 稽首:叩頭到地。

〔20〕 金石刻畫:指撰寫碑文。

〔21〕 職司:有關部門專職人員。

〔22〕 “當仁”句:化用《論語·衛靈公》“當仁不讓于師”句意,說自己雖非專職撰著人員,但承旨擬文,不敢謙讓推辭。

〔23〕 頷(hàn):點頭。 頤(yí):下頦。

〔24〕 公:尊稱韓愈。 齋戒:潔凈自身,戒除嗜欲。此表示莊嚴敬慎。

〔25〕 濡染:潤濕。

〔26〕 “點竄”二句:言韓愈撰寫碑文大量依循、摹仿經典,文辭高雅。點竄,改動字句。堯典、舜典,《尚書》篇名。清廟、生民,《詩經》篇名。

〔27〕 破體:破壞、摒棄當時通行的文體風格。

〔28〕 丹墀(chí):宮殿前涂有紅漆的臺階。

〔29〕 昧死:冒死罪。

〔30〕 靈鰲(áo):神龜。 蟠:盤繞。 螭(chī):傳說中無角之龍。

〔31〕 “讒之”句:據《舊唐書·韓愈傳》,因韓碑比較多地贊揚裴度的功績,李愬不平,通過其妻(唐安公主女)訴之憲宗。

〔32〕 “長繩”二句:憲宗詔令磨去韓文,命翰林學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此二句言撲碑磨石。磨治(chí),磨平。

〔33〕 斯文:此文。 元氣:構成天地萬物的初始之氣。

〔34〕 湯盤:相傳商湯沐浴之盆,鑄有銘文。 孔鼎:指孔子先世正考父之鼎,也鑄有銘文。

〔35〕 烜(xuān)赫:聲名很顯耀。 淳熙:光明正大。

〔36〕 曷(hé):怎能。 三五:指上古的圣君三皇五帝。

〔37〕 胝(zhī):手腳之繭。

〔38〕 七十有二代: 《史記·封禪書》:“管仲曰:古者封泰山、禪梁父者七十二家。”這里是極言流傳之久。

〔39〕 封禪:古代帝王宣揚自己功德的祭祀儀式。 玉檢:盛封禪書的封套。 明堂基:大殿的基礎。

【譯文】

年號元和的唐憲宗,天生英武的雄姿,他是誰啊?簡直是黃帝、伏羲的再世。他立志一雪歷朝君主受困藩鎮的奇恥,端坐正殿,讓四方邊遠恭順地接受統治。淮西藩鎮跋扈犯上,已有五十年歷史,狼去虎隨,一個個都是叛臣賊子。不憑依險要的山川,在平野上也敢放肆,仗著手中的武裝,竟夢想倒行逆施。憲宗皇帝有位賢相,名字叫做裴度,他曾遭刺客暗殺不死,自有神明相助。他不僅當宰相,還兼任討伐部隊的總督,在慘淡的陰風中,把天朝的大旗高樹。李愬、韓公武、李道古、李文通是他得力部屬,禮部員外郎李宗閔,出掌軍中文書。行軍司馬韓愈,能文又能武,一十四萬大軍,個個猛如虎。襲破蔡州,活捉吳元濟,在太廟獻俘,功不可推,無愧于朝廷的俸祿。天子說:“這回功勞,你裴度占首份,你的僚屬韓愈應當寫篇美文。”韓愈伏地叩頭,起身舞蹈揚塵:“臣子有為鐘鼎碑石撰詞的才能。頌記朝廷大事,自古有大手筆之稱,這不屬于一般翰林文吏的職任。古訓說‘當仁不讓’,臣子愿全力擔承。”一席話聽得憲宗天子連連首肯。韓愈退朝沐浴正心,在小閣坐下。濃墨沾毫,盡興揮灑,真是妙筆生花。他借用《尚書》典誥的文體將莊言表達,又模仿詩經《清廟》、《生民》紀功頌業的筆法。全文一新耳目,用行草寫上絹紙,清晨入朝拜獻,在朝廷的丹墀上鋪示。上表說:“臣韓愈罪該萬死,敬呈文字,歌頌君王圣功,請求勒碑上石。”“平淮西碑”碑高三丈,字字有斗般大小,以石鰲為座,碑頂上雕龍盤繞。碑文句法奇警,語言蒼勁,懂的人少,竟有人進讒說頌揚裴度是出于營私的需要。于是動用百尺的長繩,把石碑拉倒,再用粗砂大石,把碑文一一磨掉。須知韓愈的碑文,就像天地間的元氣長駐,此前早已膾炙人口,淌入世人的肺腑。商湯之盤、正考父之鼎,都有銘文刻鑄,如今原器不存,其銘文卻留傳千古。嗚呼!圣明的憲宗天子,杰出的宰相裴度,互相成就顯赫的功業,讓光明在天下流布。倘若韓愈的這篇碑文不能讓后人過目,我朝又拿什么來同三皇五帝的盛德比附。我愿千本萬本地抄錄,千遍萬遍地拜讀,讀得口角流沫,抄得右手上繭子磨出。讓雄文傳上七十二代,代代不忘先祖,就像封禪玉牒那般,作為明堂祀典的基礎。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蒗| 阿尔山市| 衡阳县| 南皮县| 五指山市| 静宁县| 徐汇区| 随州市| 吉隆县| 乌兰浩特市| 佛坪县| 太仓市| 商河县| 景德镇市| 易门县| 交城县| 陈巴尔虎旗| 和林格尔县| 云南省| 永新县| 清河县| 色达县| 河南省| 东宁县| 阿合奇县| 红原县| 永康市| 灵武市| 肇州县| 孝感市| 阿荣旗| 东方市| 巴林左旗| 师宗县| 大宁县| 临沂市| 遂宁市| 稷山县| 商丘市| 丰宁| 长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