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詩三百首譯注
- (清)蘅塘退士編選 史良昭 曹明綱 王根林譯注
- 491字
- 2020-08-27 13:49:17
塞下曲
王昌齡
飲馬渡秋水,水寒風似刀。
平沙日未沒,黯黯見臨洮〔1〕。
昔日長城戰,咸言意氣高。
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
【題解】
原作四首,此詩與前篇《塞上曲》(參上篇題解)分別為第二、第一首。本詩以臨洮(今甘肅岷縣)一帶的邊塞為背景,繪出了塞上水寒風烈、平沙日黯的又一幅悲涼的畫面。而對景物作悲情性的描寫,是為后半揭示戰爭慘酷的主旨服務的。玄宗開元二年(714),唐軍在臨洮長城一帶大敗吐蕃,殺獲數萬,這就是詩中所說的“昔日長城戰,咸言意氣高”。但即使是唐軍打了勝仗,詩人還是以黃塵白骨作結,顯示了反戰的態度。《塞下曲》同詩人多首歌詠殺敵建功的邊塞七絕立意有別,這是由于即時感受的不同。
從藝術特點來看,本詩借景生慨,沉著發揮,全篇“極簡、極縱、極古、極新”,深得六朝樂府的要旨。
【注釋】
〔1〕 黯(àn)黯:黑壓壓的樣子。 臨洮:在今甘肅岷縣,是秦長城西部的起點。
【譯文】
戰馬喝足了水,渡過秋天的長川。水寒刺骨,朔風像刀割一般。大漠的地平線上落日還留剩一段,昏色中隱隱可見臨洮的城關。昔日長城下金戈鐵馬的血戰,都說戰士斗志昂揚氣沖云漢。可充塞古今的畢竟只有黃沙彌漫,白骨和野草糾纏,一片狼藉凌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