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經與現代生活
- 劉君祖
- 2094字
- 2020-08-26 18:17:59
因時當位
《易經》的爻象征時位,初、三、五為陽位,二、四、上為陰位,陽爻居于陽位,或陰爻居于陰位,稱為當位,反之則是不當位。當位在人事上的意義,就是稱職,就是量才適性正確的生涯規劃。爻若不當位,又不居二、五中位,一般多兇,往下我們舉些實例來看。
鼎卦的卦形為,卦義為掌權以建設新社會。卦中九四陽居陰位,即不當位,爻辭云:“鼎折足,覆公
,其形渥,兇。”鼎是象征權力的法器,鼎的腳斷了,里面的肉湯打翻灑了一地,一副慘兮兮的樣子,正所謂覆巢之下無完卵,社會群體的建設前功盡棄。怎么會這么慘呢?就是因為九四安排不當。孔子在《系辭傳》中批評:“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易》曰:‘鼎折足,覆公
,其形渥,兇。’言不勝其任也。”九四本事不夠,卻占據近君的高位,勉強任事,必遭禍患,他個人失敗無所謂,遺憾的是社會公眾也跟著一起倒霉。《小象》云:“覆公
,信如何也?”大有怪罪之意。
解卦的卦形為,卦中六三陰居陽位,也是才不稱位的顯例,爻辭云:“負且乘,致寇至,貞吝。”《小象》云:“負且乘,亦可丑也;自我致戎,又誰咎也?”“負”是背包袱走路,古代勞動人民沒有車坐,奔走營生;“乘”是坐車,有官職有地位的人才有此待遇。“負且乘”,是賤民居高位,當然不稱職,而且會招致反彈,成為眾矢之的,這樣干下去一定沒有好結果。
晉卦卦形為,下卦三陰爻蒙六五提攜上進,卻為九四陽爻所阻,氣勢因而不順暢。九四陽居陰位,爻辭云:“晉如鼫鼠,貞厲。”《小象》云:“晉如鼫鼠,位不當也。”鼫鼠又名五技鼠,見于《荀子·勸學篇》,據說“能飛不能上屋,能緣不能窮木,能游不能渡谷,能穴不能掩身,能走不能先人”。這就像社會中的某些人,為學淺嘗輒止,浮泛無根,所謂樣樣通樣樣松,沒有一項專業的看家本領,偏偏還竊據高位,阻礙別人上進,成為社會進化的絆腳石。生涯規劃做到這個地步,算是徹底失敗。
困卦卦形為,六三陰居陽位,更是困中之困,爻辭云:“困于石,據于蒺藜,入于其宮,不見其妻,兇。”《小象》云:“據于蒺藜,乘剛也;入于其宮,不見其妻,不祥也。”蒺藜是叢生多刺的植物,卦中是指九二,六三據于九二陽爻之上,稱為乘剛。《易》例柔乘剛多兇,人事欲勝理亦然。“石”指九四陽爻,也是堅硬難以超越。六三夾在二陽爻之間,可謂進退失據,本身又不安其位,困窘已極。事業壓力大,想回家找尋安慰,又發現老婆不耐貧困跑了,真是雪上加霜,無所逃于天地之間。孔子在《系辭傳》中對此爻亦有批判:“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據而據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期將至,妻其可得見邪?”規劃人生,切莫選錯了據點,不僅自尋煩惱,還可能招來殺身之禍。
歸妹的卦形為,主旨為少女出嫁找歸宿,人修煉一身才學找恰當工作發揮,也是歸妹。過去的知識分子“習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鮮少獨立作為,這是沒有出息。卦辭云:“征兇,無攸利。”明白批判歸妹的不當。卦中二、三、四、五爻皆不當位,三、五陰爻分別乘于二、四陽爻之上,又構成“柔乘剛”,象征欲望蒙蔽公理。六三夾處二陽爻之間,時位尤差,爻辭云:“歸妹以須,反歸以娣。”《小象》云:“歸妹以須,未當也。”“須”同需,等待之意。娣是側室、妾、如夫人、陪嫁丫環,總之地位不高。六三自恃姿色,滿心想嫁個好丈夫,挑三揀四、眼高于頂,結果錯過了一個又一個還不錯的機會。歲月消逝,年華漸老,良緣絕配益發不可能,最后迫于形勢,草草收場。人生規劃也是如此,看準了就得出手,不要這山望那山高,始終定不下來,成就當然有限。
恒卦卦形為,所謂有恒為成功之本,人固守某項專業,下一輩子精勤的功夫,自然容易成功。但那項專業得與才性相合,才易如魚得水,引發出想象力和創造力來。若透著勉強,湊合一輩子也達不到最高境界。九四爻辭云:“田無禽。”“田”是狩獵,追尋很久打不到獵物,一定是位子選錯了,所以《小象》云:“久非其位,安得禽也?”
綜上所述,要作好生涯規劃,當以了解自我為第一要義。太極圖首先提醒人志向與欲望的沖突;觀卦教人如何洞悉人性、擴大視野;頤卦強調一切反求諸己、自立自強的重要。鼎九四、解六三、晉九四、困六三、歸妹六三、恒九四等六爻,以慘烈的反面形象,凸顯了不當位的嚴重性。《易經》哲理宏深,卦爻象除了指物象、事象外,也豐富地反映了當事者的心象,若能善體斯旨,對探索自我的內心世界大有裨益。《易經》的英文譯名,有音譯為“I Ching”的,不少外籍學生初學時念錯,將“I”念為第一人稱的“I”。若就探索自我這個角度來看,倒誤打誤撞,好像又碰對了。《系辭上傳》稱深明《易經》的人能“知幽明之故”,人的外在行為表現,與其內心深處的想法有密切關系。易象探賾索隱,在測心術方面有卓絕的成就。
前面說一個人觀照生命愈透徹,人格發展愈成熟,這在乾卦《文言傳》有明證:“元者,善之長也”,“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元亨利貞”的元,是人的內在本性,一切創造力的源頭。“長”不是長官的長,而是成長的長,陰消陽長的長,有英文中growing的意味,“善之長”不是靜態,而是動態的。人性若開發恰當,能不斷生出美與善,而且永無止境。學《易》君子體悟了這種生生不息的動力,實踐于生活中,他的人格便能一天天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