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經與現代生活
- 劉君祖
- 534字
- 2020-08-26 18:17:55
踐墨隨敵
《孫子兵法》十三篇,首篇始計,末篇用間。始計是以用間為基礎的,換句話說,決策要精當,必須掌握第一手的珍貴情報。《始計篇》最后,有一段論廟算的話:
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于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
古代出兵征戰,須先在國家宗廟前聚會,計議勝負得失,這叫廟算。一方面表示隆重負責,一方面祈求列祖列宗福佑。廟算時分析敵我實力,決策戰略方針,有點像現代的沙盤推演,算得愈精準,實戰的把握愈大。一般來說,多算勝少算,少算勝無算。至于多少是有勝算,專家的看法是超過百分之六十即可,因為人間無完算,沒有百分之百絕對獲勝的事。若執著于準備的周詳與計劃的完美,非到絕對可靠才出手,則依據風險與利益的關系,一切完備之時,最佳機會多半已經消逝。戰爭講兵機,商場講商機,皆剎剎生新,難以捉摸,不可能等人的。
同樣,由于戰場形勢千變萬化,始計立定以后,實戰時還得隨機應變,甚至大幅修改原訂計劃。《孫子兵法·九地篇》有云:“踐墨隨敵,以決戰事。”墨是木匠用的工具,以墨線盒定出縱橫的尺度。“踐墨”就是比喻依照預定的法度進行,“隨敵”則是因應敵方的動向,而做彈性的修改應變。完全沒有計劃不行,太拘泥計劃也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