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康德的大刀:《純粹理性批判》導讀作者名: 謝遐齡本章字數: 700字更新時間: 2020-08-28 15:23:06
一、對象
人們一般認為,對象在我們之外存在著,或者說,對象獨立于思維存在著。康德主張,對象不是獨立于思維存在著的。他進一步主張,對象是思維做出來的。
這豈不是主張思維創造物質?
且慢!“做出來”不等于“創造”,“物質”到底指什么也需要澄清。必須把每一個詞的含義都搞清楚后再下斷語。黑格爾說過,熟知并非真知。這句話人們已熟知了,可惜也未真知。我們日常使用的許多詞,它們的真義,其實從來未搞清楚過。于是大量的所謂哲學討論只不過是浪費精力而已。我們應該時刻記住:幾乎每一個常用的哲學術語都需要清洗一番,切勿以為熟悉它就等于把握了它。為了容易理解,我不免先按常識的意見使用一些術語;不過,緊接著或稍后,就著手清洗它們。我的責任是講明白康德的思想,至于孰是孰非,則留給讀者自己去判斷。
這絕不等于回避難題,更不等于否認“物質客觀存在”。當年費希特提出“我創造非我”學說時,有貴婦人詰難道,難道你不承認自己太太的存在嗎?她們只會說些俏皮話,沒有懂、也不愿去深入領會“我”究竟何指,含義如何,這一學說對于振奮德意志民族的精神會有何等巨大的作用。想來,大家不會認為,那些智慧超人、德行卓著、熱切關心民族和人類前途與命運的偉大哲學家,竟會蠢得連貴婦人也不如,去否認獨立于思維之外者的存在。連貝克萊也不會在一輛馬車飛馳而來時不急忙躲開,而是閉上眼睛、塞緊耳朵,就逃過了車禍。哲學家只是竭力把話說得沒有毛病,以便于為人類安身立命。盡管由于種種局限,一個又一個大哲學家的學說總會有這樣那樣的毛病,以致總有后人起來批判他們,提出新學說。但我們仍需尊重他們,不要夸大他們的毛病、丑化他們,使這些杰出的志士仁人顯得似乎比三歲兒童還要無知。